感悟类作文【作文原题】人生如何出发,如何行走,你一定有很多感悟,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
【优秀范文】01出发人的生命犹如一道航线,一条追梦的旅程,出发则是梦的起点。
——题记青虫结茧是追求彩蝶的梦,树苗摇曳是追求参天大树的梦,而我寒窗苦读是追求心中的梦,梦如此美好,出发是如此精彩。
我喜欢出发,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可以重新拾起以前放弃的东西。
理想是梦的开始,出发是梦的起点。
过去的种种犹如过往云烟,只有出发才是真实。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
我相信在那十年中,第一天才是最艰苦的,因为它是铸剑的起点。
清风吹拂,水波不惊,如此惬意的景致是每个人都向往追寻的梦。
而追梦的起点就是出发。
我已经带好行囊,做好准备,因为人生没有返程票,一旦出发了就无法返回。
呵呵!无法返回又何妨?这是我的梦,而出发是我的坚定信念,出发吧!追求我心中的理想,即便它是如此遥远。
我害怕出发,因为它只是一条航线的起点,崭新的路上都是我所没遇到过的风景,在出发点我甚至遥望不到终点的方向。
小海龟破蛋而出,以海为梦,孰不知自己有可能被老鹰吞噬。
我斗志昂扬,满怀激情地出发,但我害怕在途中我的斗志被磨灭,我的激情被冷却,我所追逐的梦会变得更加遥远。
但过多的烦恼只能是庸人自扰,许多的羁绊只会阻碍我前进的脚步。
害怕只是暂时的,我要有信心才能征服它,我更要有勇气才能歼灭它。
出发不仅仅是梦的起点,更是战胜自己的征程。
我厌倦出发,一次次的人生历程,一次次的艰难痛苦,一次次的挫折失败,已使我疲惫不堪。
人生如戏,又何必次次上演雷同的戏码呢?出发的结果一是成功,二是失败,出发真的精彩吗?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
但是梦告诉我:人生这段旅程,我们注目的不是终点站,而是沿途路过的风景,它记录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出发吧,理清烦乱的思绪,消除不安的情绪,新的旅程充满精彩。
出发吧,在梦的另一面,不再是虚妄的等待。
希望的钟声已经敲响,我背起行囊,整理心情,带着对未来的激情与梦想。
我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我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我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踏平坎坷成大道,人生难得几回搏。
出发吧!在出发中享受过程,在过程中享受奋斗,在奋斗中享受生活!【点评】这篇文章对材料的把握准确到位,主旨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其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从容走进内心,直面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真切感悟,情感浓烈,激情奔放。
开头采用比兴手法,由“青虫结茧”“树苗摇曳”引出自己“出发”的精彩;接着从“我喜欢出发”“我害怕出发”和“我厌倦出发”三个层面写出自己面对出发复杂的心态,并由此阐明害怕只是暂时的想法以及理清烦乱,消除不安的情绪,坚定出发的步伐;结尾收束自然,气宇轩昂,以排比句式抒写心志,表达必胜的信念。
整篇文章文气充足,酣畅淋漓,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灵活,整散结合,语言极有表现力。
02行走人生路人生如同行走在一条路上,或崎岖,或平坦,或鲜花相随,或荆棘铺满,无论风雨交加,无论骄阳似火,因为目的地在远方,我们注定要向前……成长的岁月在逝去,人生的足迹在延伸。
因此,在人生道路的驿站上,我们要时不时地叩问自己,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怎样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行走人生路,须有明确的行动目标。
世界一流效率提升大师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顶尖成功的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沿着设定的人生目标奋力前行才获得人生成功的。
其实,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坚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矢志前行。
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创作,尽管她集聋哑盲于一身,却能实现她的人生目标;福烈兹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酵母饼,结果这种酵母饼行销于全球。
由此看来,要夺取人生的成功,前行的目标必须明确。
行走人生路,要走出自己的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与众不同的独创的人生路,一条夺取了人生成功的路。
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在人们看来已经到达了人生顶峰。
然而他未留恋哈佛所谓的荣光,一年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软件领域大展宏图。
他成功了,创造了20世纪最美丽的财富神话,吹响了信息时代最嘹亮的号角。
盖茨是个很优秀的行路人,他明白,做人当有自己的本色,行走人生路应该走出自己的个性。
行走人生路,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
行走在人生路上,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
我们要学会尽快从深陷的泥潭中自拔出来,继续前行。
要明白,当挫折和失败不再使我们掉眼泪时,它们就将转化为我们人生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翔从雅典奥运一鸣惊人到北京奥运黯然退赛,其中蕴含了多少常人难以体验的苦辣酸甜。
这对他来说,只是暂时的痛苦。
当他白发苍苍倚在靠背椅上翻看昔日的照片时,他可能会感叹自己有过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凭借的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
行路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行路之人只有无所畏惧,大步向前,才能笑看风景。
总之,人的一生是一个行路的旅程,迈步漫漫人生路,上述三点要记取!【点评】该文围绕“如何行路”来展开论述,启人心智,给人教益。
开篇虚笔入题,再撷取博恩·崔西、林肯、海伦·凯勒、福烈兹、比尔·盖茨等外国名人和中国飞人刘翔几位中外名人的事迹为论据,从各个角度对“如何行路”进行有力论证,使文章内容显得非常丰富。
文章主体部分以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支撑论点,且都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以“行走人生路……”来领起整个段落,进而论述行走人生路的三点主张,结构形式美观。
结尾以劝勉人们牢记三点主张而收束,具有感召力。
【写作技法】命题明确作文标题,同时,从标题的内容上看,表达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某个特定事物的感悟,这样的命题作文,叫做感悟类命题作文。
例如《明天会更好》、《幸福就是一种善意的付出》、《生命冷暖》、《每个生命都应向阳而生》等等。
一、感悟类作文命题的种类(一)单一从感受(感觉)角度命题作文命题单一从浅层次的感受角度出发,设定事物或行为给作者的感受,以这种感受来命题。
1.明确限定具体事物或行为——给人的感受。
例如:《迟来的道歉》——“迟来”这种感受来自“道歉”;《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拨动我的心弦”,即感动这种感受来自一个特定的人“你”;《阳光照着我前行》——“阳光”即“温暖”感受,是“前行”过程中感受到的;《生活如玫瑰》——“玫瑰”这种美好的感受,来自于“生活”。
这种具体事物或行为,有时“具体”是狭义的,指向特定的某一个;有时“具体”是广义的,指向的是一个类别,或一个特定的范围。
2.不限定是什么带来的感受——只限定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例如:《其实我更累》——我的感受是“很累”,到底是什么给我这种累的感觉,标题没有限定;《疼》——只限定了具体感受是“疼”,什么或谁给我的这种“疼”的感受没有限定;《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标题只限定了具体感受“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没有限定这种美好感受来自何方。
(二)单一从理论认知的角度来命题命题抛开事物或事物的行为给人的感受,直接进入本质认知层面,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事物内部蕴含的规律,只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不指出在行动上该如何做。
1.单一揭示事物的本质。
例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谢的花儿》——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幸福,就是一种愉悦的心境》——揭示作者对“幸福”的本质认识;《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揭示对“愤怒”的本质认识。
2.单一揭示事物内部蕴含的本质规律。
例如:《生命的价值源于自己》——揭示“生命的价值”受自我影响,自我决定自身的生命价值这一规律;《付出,然后才有收获》——揭示“付出”和“收获”的关系,指出“付出多少决定收获多少”这一本质规律;《无欲则刚》——揭示“贪欲”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明确“贪欲”主导人的行为方式这一本质规律。
(三)单一从行为认知角度来命题命题抛开客观世界给人的感受,抛开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直接揭示在行动上应该如何应对客观世界——即明确面对某种情况,人应该怎样做。
这种命题是用来指导人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法的。
1.笼统指明人的行为方向。
例如《写好“人”字》——只指明做人要做一个“好”人的方向,不明确具体怎么做;《站在高处》——只指出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具体行动方向,如何做才能“站在高处”,没有具体指出来;《生活在清雅的世界里》——指明人生应该追求清雅这一行为取向,但没有明确具体该如何做。
2.具体指出面对某种情况,人应该如何做。
例如《俯下身去做事》、《别人的事也要好好管一管》、《退一步思考问题》、《给自己留点余地》、《相信“下一次”》、《耕种自己的土地》、《坚信门一直开着》、《守住灵魂的本真》、《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双赢的智慧》等等。
二、感悟类文章生成的思维路径(一)感悟类文章具体生成的路径(1)客观世界具体的事物作用于人的生活——(2)人生成某种感受——(3)多次经历、多角度感受后,人自觉不自觉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对特定事物或行为形成特定的本质认知,或发现其中蕴含的隐形规律——(4)掌控、借助这种本质认识或规律,明确自己在行动上该如何做。
(二)生成路径决定写作构成要素1.选取生成同一感受的人、事、物、景——选取种类(人、事、物、景)可以单一选择,也可以综合选择,但必须选取多个诱发这种感觉生成的“触点”,——没有足够的数量,就无法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就无法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蕴含的规律认知。
2.明确写出这种突出的感受——要具体、细腻。
3.透过人、事、物、景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带来这种感受的事物或行为的本质,认知这种感受背后隐藏的规律。
4.暗示或明确人应该怎么做。
三、一事一感悟的写法愚蠢的人,经百事而不明一理;睿智的人,见一叶凋零而知世事变迁。
聪明的人,每经历一件事,都会稍作停留,把深入思考与经验总结作为生命的一次短暂的修整,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人、对事、对物的认识,校正自己错误的看法,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调整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方法。
因为人们有这种随时总结的需要,因而产生了一事一感悟的感悟类文章。
一事一感悟的文章,有多种写法,本节要介绍的是其中之一——一事联想感悟法。
所谓的“一事联想感悟法”,就是:先写一件事,然后通过联想,将这个特定事件,与人生、事业、命运等联系起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左右和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找到行动的指南。
具体写法如下:文章的框架结构特定事件+联系人生,指出特定事件与人生(人生某方面)的相似性+从相似性中获得启迪(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各部分具体写法(一)特定事件的写法特定事件,共分三部分,依次书写:1.做一件事,或面对一个事物,绝大多数人都是如何认识,或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