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安管理制度
1、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1、合作社主要农产品品种均执行相对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严格依据规程实施标准化栽培及综合管理。
2、配合农业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执行农产品产地溯源制度。
3、规范生产过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
4、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者标准化生产水平。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积极参与“三品一标”认证,依法注册农产品商标,按照市场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培育知名产品。
2、农产品溯源管理制度
1、建立农业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合作社农药专人管理制度、统一购买、发放,使用登记制度和剩余农药回收制度,确保农药使用安全。
2、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详细记载从栽培、农事管理到产品采收、检测、准出上市全过程。
3、实施农产品包装标识和品牌创建管理。
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的外包装上必须附加标识。
4、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以二维码技术为重点,为每件农产品量身定做“身份证”,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3、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
1、农产品产地准出实施范围。
宜都市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生产的初级食用农产品。
2、农产品产地准出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食用农产品须经自行检测或委托具有农产品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方可上市销售。
3、施用农药间隔期未满或质量安全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入市销售。
4、不合格农产品召回处置制度
1、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产品销售单位应依法对生产销售的不合格农产品召回,并在市农安监管局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2、依法必须召回的农产品有:经检测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以及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3、依法申请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出来之前应停止销售;复检不合格的农产品必须依法召回处置。
4、及时向社会公布召回农产品相关信息,通知销售商及消费者停止销售和购买,召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农产品,并依法承担经济赔偿等法律责任。
5、农产品进货查验制度
1、农产品收购、贮存、运输、销售单位应具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条件设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管理,不得经营不合格农产品。
2、进销农产品时应当查看农产品生产记录,查验农产品产地来源、包装标识、认证标识和检测合格证明;无检测合格证明的,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经营。
3、建立农产品进货记录,如实记载农产品名称、数量、检测结果、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4、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配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
6、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
1、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农产品进行包装,不适合包装的应当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包装标识后销售。
2、农产品包装物或标识上应标明产品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按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
3、农产品包装材料和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物质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包装过程应防止农产品损伤和受到污染。
4、严格按规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标识;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5、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6、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产品包装标识的检查监督。
7、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1、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应当依法建立农产品生产纪律,如实记载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相关信息;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生产记录。
2、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规定事项如实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安全间隔期,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收获、屠宰或捕捞日期,农产品销售去向等信息。
3、生产记录应该至少保存两年,禁止毁损、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
4、自觉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检查。
8、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1、严把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堵住农药残留源头,在基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必须是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由基地负责人造册登记、跟踪检查、指导农户按规定使用。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定点销售点,充分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按照服务基地,方便群众的原则,有计划地建立农资连锁店和定点销售,将基地使用的肥料、农药直接配送,确保使用安全。
3、抓好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关口前移”的指导方针,推广实用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科学用肥、保护产地环境,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病虫害。
提高农户科技知识,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
4、对种植基地的农业投入品投放点开展不定期的质量抽查工作,确保基地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符合相关标准。
5、加强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检查,禁用农药、化肥一律不准在种植基地使用。
9、农业专业合作社质量安全员主要职责
1、明确本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岗位职责,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合作社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确保生产合格农产品。
2、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禁限用规定。
3、农药使用严格执行农药标签标注范围、方法及注意事项。
4、对收获或收购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入库或销售。
5、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检测台帐、贮存台帐、运输台帐、进销台帐。
6、加强对合作社社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7、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8、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及时上报市农安局,并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