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参考模板1. 自然界中的阴阳知识窗最初,人们把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称为“阳”,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称为“阴”。
通常,白天阳光普照,夜晚则无,但能见到月亮,所以日为阳,月为阴。
山之南太阳照得到为阳,山之北太阳照不到为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意义延伸出去,把意思相对或者相反的事物都用阴阳去称呼了。
阳阴活动室阳阴光明的阴暗的日月温暖的寒冷的春夏火天上升男活泼我知道阴阳是相反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我还能往下说:为阴,为阳。
交流台1.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做:“阴阳互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1)举个例子讨论一下吧:太阳公公从早上起来,再到中午,最后到傍晚落山,我们看不见他了。
晚上,月亮出来了;第二天早上,月亮又隐去了。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太阳和月亮真的先后不见了吗?不是的,太阳和月亮一直都在天空中挂着,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而已。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阴阳是怎么变化的?让我们来画画图吧!白天黑夜白天黑夜……☼阳我知道了:阴阳是循环转化的,阴阳是互生的。
(2)你还有这样的例子吗?比如:春夏秋冬的更替、云和雨的转化。
画一画,并和同桌说一说。
2.你知道什么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吗?还是来看看太阳公公的变化吧!太阳从早上升起,温度不高,就是阳气不太旺盛,说明伴随着阴气,然后随着太阳位置的升高,温度慢慢升高,阳气也逐渐旺盛起来了,到了中午,是它温度最高的时候,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说明阴气接近为零,接着是日落西沉,温度逐渐下降,阴气渐生,阳气也就渐消,直至太阳隐没,阳气散尽,阴气壮大。
如果假设白色为阳气,黑色为阴气。
让我们看看图吧!早中晚阳气很弱阳气最旺盛阳气很弱伴随阴气阴气接近为零伴随阴气3.我还有自己的想法:。
资料库太极图外面一个正圆就是太极图,内分黑白两个逗号一样的(术语为阴阳鱼)叫做阴阳,两个大逗号里面的黑白小圆点,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左升右降,左白右黑”。
根据左、上、升、浮、白是属于阳性的,所以左边的一块代表“阳”,且呈白色、向上升浮;同理,右边的一块代表“阴”,为黑色,向下沉降,于是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反“S”形。
分为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这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
(太极阴阳图)八卦图宋代朱熹写了一首歌诀来帮助我们记住八卦的符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图)把太极图和八卦图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太极八卦图太极八卦图太极八卦图,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表示万物相互关系。
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
阳鱼的头部有个阴眼,阴鱼的头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
(太极八卦图)1.择地而居知识窗居住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适宜的居住环境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反之则损伤人体,并贻害子孙后代。
活动室住在山里的人一般选择住在山南,这样阳光比较充足,而且往往逐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
房子一般建在山坳,不会建至山顶,因为在冬季山林作为天然屏障,可以抵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
我们的房子门窗一般朝南方,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刮北风,北方吹来的寒流风力强劲,异常寒冷,如果门窗朝北,北风就会长驱直入。
夏天,一般刮南风,如果门窗不朝南,室内无法通风,就会异常闷热。
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房子,一般都是坐朝。
陕甘宁地区的人们,之所以住在窑洞原因大致有三:其一,陕甘宁地区位处黄土高原,地表基本为黄土覆盖,很少有树木和竹林,所以竹木建筑业很不发达。
不过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窑洞一般都不会倒塌。
其次,穴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古代穴居文化的一种延续,习惯一旦成为风俗传统,一时之间就很难改变。
再次,因为贫穷,盖不起房屋,挖窑洞只要花力气,不用花钱。
更重要的是,因为窑洞一般都是在地下,所以它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人体常年处于在舒适的温度中,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
简言之,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广西气候主要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
实际中的瘴气:古代人们对瘴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
大量带有恶性疟疾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飞行,远远的看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
人畜被它们叮咬过之后,便会感染恶性疟疾。
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恶性疟疾。
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如出一辙。
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首先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交流台俗话说:“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这些地区的人为什么特别爱吃辣呢?地域对饮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吧!这是201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做的一份统计.你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让我们从择地而居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这个故事吧!愚公移山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大山北面堵塞交通,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在汉水南岸到达,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开垦土地,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刚刚换牙,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一位聪明的老者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我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愁挖不平?”河湾上的智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愚公为什么一定要移走门前的大山呢?资料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功能,形成不同地域人群的不同体质特点。
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的地理特点是,西北地势高而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凉干燥而东南偏于温热湿润。
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稀疏;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
)长期居住某地的人,一旦迁居异地,常感到不适应,或生皮疹,或生腹泻,俗称“水土不服”。
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机体暂时不能适应之故;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就逐渐适应了。
这充分说明不仅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而人体的脏腑也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建筑环境学我们古代的建筑环境学主要是研究风与水的学问。
风与水的学问是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
风和水,这两种物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因为它能给人们带生活的方便和灾难,直接起到有利和有害的交应,所以,人们就充分地利用风和水的有利方面,防避有害的一面,这就成为古代建筑环境学家的研究对象。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一个高水平的建筑环境学家。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
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
钟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
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
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
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纵横的民居。
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
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
1. 著名的道地药材知识窗全国最地道的药材有:四川的黄连、川穹、川贝母;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甘肃的当归;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广东的砂仁;广西的肉桂;江苏的薄荷。
这些药材习惯冠以产地名称:如宁枸杞、北细辛、川穹、秦归。
这么多著名药材中,你听说过的有哪些?你是怎么了解到的呢?活动室川贝母川贝的药名是怎么来的?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它吧产地主要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青海一带。
生长环境川贝母喜冷、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
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贝母色稍黄,加工后易成“油子”、“黄子”或“软子”。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川贝母不能仅起到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
川贝性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能。
选购要点以质地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贮藏方法贮藏于有盖容器内,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蛀。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研末服,1—2克。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不可以与乌头工共同服用。
宁枸杞枸杞是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
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宁夏枸杞在中国栽培面积最大。
宁夏枸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而其它地区常见的为中华枸杞及其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