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灌注加权成像(PWI)是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后显示脑组织 相对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成像,灌注加权改变的区域较弥散加 权改变范围大,目前认为弥查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痉挛、侧枝循环
建立程度等 近来应用于溶栓治疗的监测,对于预后的判断有参
≥110 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者 ,予降压治疗,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3. 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 mmHg/90 mmHg,无禁 忌证,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 治疗
(2) 卒中后低血压: 卒中后低血压少见,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输出量
减少等。应积极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一般处理
(五)血糖 (1) 高血糖:约40%患者存在卒中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血糖值
应控制在7.7~ 10 mmol/L (2) 低血糖:卒中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因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
水肿加重对预后不利,应尽快纠正 (六)营养支持
卒中后呕吐、吞咽困难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 复减慢
(1) 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2)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可行胃造口管饲补充营
养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特异性治疗
指 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 的干预
(一)改善脑血循环: 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等方法
(二)神经保护 (三)其他疗法 (四)中医中药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特异性治疗
考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影像学检查
(4)血管影像
血管造影已达到微创、低风险水平,但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没有 必要常规进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检查
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溶栓、判断治疗效果等方面DSA 很有帮助,但有一定风险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是无创检查,对判 断受累血管、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脑血管病
三.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 四. 高血压脑病 五. 臂动脉瘤 六. 颅内血管畸形 七. 脑血管炎 八. 其他脑血管疾病 九.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十. 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 十一. 脑卒中后遗症 十二. 血管性认知障碍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 双眼向一侧凝视 (5)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 眩晕伴呕吐 (7)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 意识障碍或抽搐
(一)改善脑血循环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 的60%~80%
脑梗死: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 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主要病因: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改 变
病因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 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
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2)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三)体温控制 (1)体温升高者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2)体温>38℃给予退热措施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一般处理
(四)血压控制 (1) 高血压: 1. 准备溶栓者,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 2. 24 h内血压升高应谨慎处理,若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
脑血管病
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 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烟 雾病、动脉夹层等) 3. 脑动脉盗血综合症 4. 慢性脑缺血 二. 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脑出血 3. 其他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氙加强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 层扫描(SPECT)等,多在有条件的单位用于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一般处理
(一)呼吸与吸氧 (1)必要时吸氧,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给予气道
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1) 24h内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
(一) 临床特点 1. 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
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 2. 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
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3. 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一侧面部或肢 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 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
(二) 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直观显示脑梗死的范围、部位、
血管分布、有无出血、陈旧和新鲜梗死灶等;帮助临 床判断组织缺血后是否可逆、血管状态;帮助选择溶 栓患者、评估继发出血的危险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影像学检查
(1)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头颅CT平扫是最常用的检查,但是对超早期缺血
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不敏感,特别 是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出 若进行CT血管成像、灌注成像、或要排除肿瘤、 炎症等则需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影像学检查
(2)头颅核磁共振(MRI)
标准的MRI序列(T1.T2和质子相)对发病几个小时内的脑梗死 不敏感,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 、部位,甚至可显示皮质下、脑干和小脑的小梗死灶,早期 梗死的诊断敏感性达到88-100%,特异性达到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