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实习报告实习名称:毕业实习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班级:药物制剂081班学号:0801010415学生:闫珅指导教师:金青、赵文英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2011年11月16日学生闫珅指导教师金青、赵文英实习名称毕业实习实习时间11.10.25—11.11.6实习地点青岛海尔药业有限公司、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天元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习目的1、了解制剂发展趋势,初步了解制药工业GMP、药事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2、设计出工艺流程图与固体制剂、注射剂车间人员流动走向与物料走向平面图。
3、实习中与实践对照,找出实际生产中与自我设计不同之处。
4、记录药厂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5、在掌握中药制药和化学制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制药企业中所涉及的专业课程的联系和应用。
指导教师评语系(教研室)意见预习报告前言按照学院的安排,我们专业共60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青岛一些制药厂进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的实习生产实践。
再次感谢学校给这次机会、感谢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生产实习,学生通过对制药企业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制药车间的了解和参加实际生产和劳动,初步了解制药工业GMP、药事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使学生在掌握中药制药和化学制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制药企业中药制药工艺、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工程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业药剂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联系与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认识、了解、观察、分析生产工艺与工程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专题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药物制剂发展趋势1986年是我国药物制剂研究转折的年头,首次将制剂研究课题列为“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八五”、“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物制剂研究课题的设立,以及《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一、二辑的出版和《国家级化学医药与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2002年版)》大大推动我国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随着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逐年增多(见表1),其中获准生产的新制剂新剂型也不断增多。
然而,我国市售的新释药系统在整个医药市场的比重尚很小,估计在5%以下。
表1、2001~2003年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数量————————————————2001年 2002年 2003年————————————————化学药 796 640 1936中药 166 106 311生物制品 115 52 104进口药 657 418 832总计 1734 1516 3183————————————————随着知识产权的发展,我国药品市场的分布格局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专利药物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9%上升至2010年的21%(见表2)。
由于研发药物制剂成本小,周期短且收益大,是相对容易开辟与取胜的战场。
表2、2000-2010年我国药品市场分布概况———————————————————————类别 2000年 2010年(%)(%)———————————————————————通用药物(Generic drugs) 62 37OTC 15 23品牌通用药物(Branded generics) 14 19专利药物(Patented drugs) 9 21———————————————————————预测,我国释药系统销售额至2010年可达66亿美元,占全球释药系统市场的3%、国内整个医药市场的11%。
在预测的2010年全球释药系统销售额2200亿美元中,口服制剂占最大份额,较2002年的53%有所下降,为46%(见表5)。
表3、预测2002~2010年全球各类剂型在整个释药系统市场所占份额————————————————剂型 2002年 2010年(%)(%)————————————————口服控释制剂 53 46聚合物释药系统 10 16吸入制剂 19 16透皮制剂 9 10透粘膜制剂 7 8其他 2 4————————————————近年来,国外许多大公司增加了对释药新技术、新产品的投资及开发,或与专门从事新制剂、新剂型及新释药器具开发的释药系统公司合作开发。
释药系统新产品不断涌现。
同时,释药系统公司不断壮大,今后几年内有的公司增长率可达2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释药系统技术的显著突破及不断发展,其市场迅速扩大。
近来,令人瞩目的发展较快的药物剂型及品种有口服速释制剂、控释制剂、无氯氟烃吸入剂、鼻腔给药制剂、治疗药输液剂、脂质体、透皮控释制剂和颊含制剂等。
1986年是我国制剂研究的转折点,当时首次将制剂研究课题列为"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物制剂研究课题的设立,以及《国家级药物制剂新产品开发指南》第一、二辑的出版,推动了我国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获准生产的新剂型、新制剂不断增多。
1 口服制剂口服制剂发展趋势主要是长效(一日1次的控释制剂)和服用更为方便的剂型,以改善病人的顺应性,尽可能减少服用次数和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控释制剂可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稳态血药浓度,释药可长达24小时,避免多剂给药时血药浓度的大幅波动,因而减少了不良反应。
口腔速溶片速释制剂近年来,速释制剂发展较快,速溶片、速液化咀嚼片(quick-liquifying chewable tablet)、水分散片和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等水中分散型速释制剂不断涌现。
1996年,世界速溶片销售额近2亿美元。
2000年,氯雷他定速释片1个产品的零售额就达2.98亿美元。
预计在今后5年中,美国和日本的速释制剂市场将迅速发展。
冻干片 70年代末,英国韦思(Wyeth)公司开始研制该制剂。
1981年后,谢勒(R.P.Scherer)公司参与开发,重点在研究高效低耗的工业化生产,产品的商品名为Zydis。
Zydis系一种不需用水送眼可快速溶于舌上的多孔冻干薄片。
在美国,应用此技术上市的产品有白厅-罗宾斯(Whitehall-Robins)公司的抗感冒、抗过敏OTC速溶片(商名Dimetapp cold and allergy quick disolve tablets),先灵葆雅公司的抗组胺药氯雷拮抗剂类止吐他定制剂(Claritin RediTabs)和葛兰素-威康公司的Zofran ODT(5HT3药昂丹司琼),采用此技术制备的一些其他处方药正在等待 FDA批准上市。
在别国上市的其他产品有韦斯/谢勒公司的奥沙西洋速溶制剂(Expidet)、默克公司的PepcidinRaPitab(法莫替丁)、辉瑞公司的Feldene Fast(吡罗昔康)、杨森公司的Imodium Lingual (洛哌丁胺)和伊兰(Elan)公司的Zelapar(司来吉兰)等。
谢勒公司已与辉瑞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商品名为伟哥(Viagra)的阳萎治疗药西地那非速溶制剂Zydis,还正与奥里昂(Orion)公司合作开发抗帕金森病药阿扑吗啡冻干速溶片。
缓、控释制剂2000年口服控释制剂销售额领先的产品为盐酸实非他酮缓释片(Wellbutrin SR)达8.50亿美元、文拉法辛控释胶囊(Effexor XR)达8.09亿美元、氯雷他定控释胶囊(Claritin D 24HR)4.93亿美元和氯雷他定缓释片(Clarihn D 12HR)4.03亿美元。
我国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始研究口服缓、控释制剂。
近年来,无论是进行研制的单位数量,还是涉及的制剂类型、药物品种都不断增多和扩大,近年批准的药物品种有40余个。
择时释药系统系根据时辰动力学原理,定时定量释出有效治疗剂量的药物,它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献报道该系统的其他名称还有脉冲释药(pulsed release)、定时钟(time clock)、闹钟(alarm clock)和控制突释系统(controlled explosion Systems)等。
临床实践表明,许多常见病(如哮喘和关节炎等)发病呈昼夜变动特点,心肌梗死等威胁生命的疾病发作亦呈可预测的波动。
例如,哮喘在睡眠期间发作是活动期间的100多倍,有昼夜节律,最佳给药时间是清晨4点。
高血压病人开始醒来时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大,在最初几小时内病人最可能出问题。
因此,最佳给药时间是清晨 3点左右。
过敏性鼻炎、关节炎、偏头痛、消化系统疾病、癫痫和癌症等其他常见病发作均呈昼夜波动。
已上市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或多或少地维持了均匀的血药浓度,保证了药物的缓释或长效。
但在治疗期间需反复用药的某些药物,使用缓、控释制剂可使疗效降低且不良反应增大。
尤其是具"首过效应"而大量代谢降解的药物(如左旋多巴和丙氧芬),缓释会造成降解量增大和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
此外,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对受体长期刺激会产生耐受性,从而降低疗效。
但对一些发作近似昼夜波动特点的疾病,择时释药系统可选择重要时刻释出有效治疗剂量的药物,克服缓、控释制剂的不足。
如上所述,希望药物制剂在预定的时间释出药物、保证疗效。
因而,控释制剂开发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重点是从技零级释药的控释剂型转向择时释药剂型。
赛尔(Searle)公司与阿尔扎(Alza)公司合作,采用渗透泵片新技术制成的维拉帕米择时释药系统已经上市。
伊兰、波利(Poli)、赛利克斯(Therics)和赞邦(Zambon)等公司亦正在开发择时控释制剂。
国内,也已开始在此领域的探索研究工作。
2 吸入剂1996年吸入剂市场规模约为73亿美元,其产品为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制剂,包括采用各种新颖释药装置的水混悬液、溶液和干粉制剂等。
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将禁止使用氯氟烷抛射剂,美国自1996年1月起已禁止使用。
由于定量吸入剂(MDI)使用方便,价廉,有效,对公众的医疗保健至关重要,其含氯氟烷的产品可望暂时除外。
来自140个蒙特利尔条约国的专家组已提出至2005年全面禁止使用氯氟烷抛射剂。
为达此目的,美国FDA 提出将吸入剂分为两类治疗型制剂:MDI β激动剂和吸入皮质激素类药物,每类先在1个产品中逐渐停止使用氯氟烷,尔后推广至全部产品。
不少国外公司已开发了新给药器具及无氯氟烷抛射剂,经毒性试验批准的无氯氟烷抛射剂有HFA-134a和 HFA-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