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
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
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
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
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
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
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
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
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
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
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
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
“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
“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
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
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
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
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至于剪头发,则是因为正月内剪头不吉利,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
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
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
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
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
因此,盛
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
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
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
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
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春雨贵如油",人们
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
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
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
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
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二月二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
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
这一切都是
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这一天还要吃猪头。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时间猪头是不能
随便吃的,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
从这一天
起就开始改善伙食,每天饭菜都要见点肉,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初一吃饺子,破五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过,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猪头,这猪头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
龙王是管降雨的,所以农民要
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
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
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
孕了。
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
龙母知
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乐趣的生活。
”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
悄悄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
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
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
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
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
苗泛出了绿色。
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
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
”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
真
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
下了下来。
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小伙子感激地向
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合好。
”小伙子听了,
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
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
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