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变速器课件
固定轴式(平行轴式)
第三节
齿轮变速器
一.单排行星齿轮机构 1.组成:太阳轮(斜齿,圆柱形,外齿轮)
齿 圈(斜齿,圆环形,内齿轮) 行星齿轮架(带有若干个行星齿轮)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分析
组成: 是由一个太阳轮、 一个齿圈、一个行星 架和支承在行星架上 的几个行星齿轮组成 的,称为一个行星排。 三元件:太阳轮、 齿圈、行星架。
(二)自动传动液(ATF油)的使用
1.作用 传能(液力变矩器的工作介质) 控制(液压控制装置的工作介质)。 作为一种润滑油(润滑.密封.清洁.冷却)。 一般为红色,又称红油。
2.要求 粘温性,抗泡沫性,氧化安定性等。 3.类型 D型:通用公司的标准,即DEXRON型,有D2D3 F型:福特公司的标准,现在改为MERCON型
1 .档位的含义 P:停车档位,手柄置于该位置时,可以 启动发动机,但发动机运转时车辆不行驶, 且车辆无法移动。 R:倒车档位,发动机运转时,手柄置于 此位置,车辆将向后行驶。 N:空档位,手柄置于该位置时,可以启 动发动机,发动机运转时车辆得不到驱动 力,但车辆可以移动。
D:前进档位,当发动机运转,手柄置于 该位置时, AT将根据车辆行驶的状况自 动地在1.2.3和O/D档之间变化。 S:前进低档位,当发动机运转,手柄置 于该位置时, AT将自动地在1和2档之间 变换。 L:前进低档位,当发动机运转,手柄置 于该位置时, AT将只能以1档行驶。
传动方案
第三节
齿轮变速器
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规则: 行星齿轮架作从动件-----1档或2档 二元件连接后带动另一个元件-----3档 行星齿轮架作主动件-----O/D档 行星齿轮架固定-----倒档。
二.换档执行机构
我们之前研究了不同的传动方案,可以实
现不同的转速甚至转向,但如何才能使行 星齿轮变速机构实现这些方案? 换挡执行机构功能-----连接、固定、锁止。 1:连接 1)、输入轴与某元件连接----传递动力 2)、前后行星排连接----约束运动
四.AT的类型:
(二)按变速器内部所采用齿轮形式的不同可分 为: (1)普通齿轮(平行轴式)
又称固定轴式。 (2)行星齿轮又称旋转轴式。 辛普森式和拉维纳式。
四.AT的类型:
(三)按变速器换档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1)液压控制式(液压式) 将决定变速器档位的汽车运行参数转变成 液压信号,利用液压控制原理实现对变速 器档位的控制。 早期的车辆使用较多,常见型号有: 通用公司的4T60,4L60, 日产公司的RL4F03A, 丰田公司的A43D等。
二.换档执行机构
2:固定:
某一元件与壳体连接,使之不能转动。 3:锁止: 将三个元件中的两个连接,使行星排产 生直接传动,n输入=n输出。
经济模式ECO: (换档车速低,经济性好) 一般模式NORM :(兼顾经济与动力) 动力模式PWR:(换档车速高,动力性好) 一般车辆只取其中两种,如:ECO/PWR, ECO/NORM,NORM/PWR。
(四)人为“干预”
提前升档(利用放松节气门踏板的方法升档) 强制降档(利用加大节气门开度的方法减档) 发动机制动: 利用发动机的运转阻力使车辆减速。
述
2.自动变速器的组成
1、变矩器(或偶合器) 2、行星齿轮机构 3、液压控制系统 4、电子控制系统 5、输出轴
四.AT的类型:
(一)按变速器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1)后驱动型AT:用于FR车辆,输入轴 与输出轴同轴线,长度尺寸较长。
四.AT的类型:
(2)前驱动型AT :也称自动驱动桥,用于FF车 辆,内部还装有主减速器与差速器,输入轴与输 出轴呈前后平行布置,横向尺寸较宽,长度尺寸 较短。
二. 液力偶合器 1. 组成 由 壳体、 泵轮 与 涡轮 组成。 2.原理:泵轮带动油液转的力矩MP,油液带动涡轮 转的力矩MT , MP = MT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液力耦合工作原理 标清.flv
液力变矩器与液力耦合器的区别
三 .液力变矩器
1.组成
泵轮、涡轮、导轮
2.原理 泵轮带动油的力矩MP, 油带动涡轮的力矩MT, 导轮推动油的力矩MD
2 HOLD开关(保持开关) HOLD开关能够使变速器失去自动变速的功能, 而得到手动换档的感觉, 当HOLD ON时, 手柄置于D位,变速器只能以3档工作, 手柄置于2位,变速器只能以2档工作, 手柄置于L位,变速器只能以1档工作。 3 模式开关 换档模式又称换档规律,指在换档时,节气门 开度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三种模式:动力,经济,一般
(5)行星齿轮架固定,太阳轮带动齿圈 Z2 i5=----- > 1 (减速反向) Z1
(6)行星齿轮架固定,齿圈带动太阳轮 Z1 i6=----- < 1 (增速反向) Z2
(7)没有固定,二元件相连后带动另一个 i7=1 (直接传动)
(8)没有固定,一个为主动,一个为从动 i8=0 (没有输出)
M P + MD = M T
导轮是如何增加扭矩的?
三 .液力变矩器
三. 液力变矩器
3.类型 单级双相三元件综合式 单级:一个涡轮输出动力, 双相:偶合与变矩器两种状 态, 三元件:泵轮、涡轮、导轮。
4.单向离合器
导轮的作用是:增加涡轮的输出力矩
5.工作状态:
导轮不转时:变矩状态。 导轮转动时:偶合状态。
第一章
概
述
一.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与手动变速器相比,自动变速器具有下列特点:
优点: ①自动变速,连续变扭,换档时动力不中断, ②路况适应性,操纵方便,安全舒适 , ③动载荷小,机件寿命长。 缺点: 结构复杂,价格高,油耗高,维修难。
第一章 概 三.AT的组成: 1 液力变矩器 2 齿轮变速器 3 液压控制装置 4 电子控制装置 5 壳体
行星齿轮机构动画
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 结构与工作原理_标 清.flv
自动变速箱行星齿轮 机构原理-双龙汽车培 训 标清.flv
行星齿轮机构简图画法练习
各种齿轮简图的画法
各种齿轮简图的画法
各种齿轮简图的画法
各种齿轮简图的画法
各种齿轮简图的画法
结构形式: 按照太阳轮和齿圈 之间的行星齿轮组数 不同,可分为单行星 齿轮式和双行星齿轮 式两种。(单星式、 双星式、单级式、双 级式) 双行星齿轮机构 在太阳轮和齿圈之间 有两组互相啮合的行 星齿轮,其中外面一 组行星齿轮和齿圈啮 合,里面一组行星齿 轮和太阳轮啮合。它 与单行星行星排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相比,齿圈可以得到 反向传动。
传动效率:η=Ki
2)特性曲线:
8.ATF油的外循环
汽车自动变速器
第三节 齿轮变速器
第三节
作用:
齿轮变速器
具备普通手动变速器所有的作用。 (1)改变传动比; (2)实现倒车行驶; (3)中断动力传递。
第三节
齿轮变速器
齿轮变速器 = 齿轮传动机构 + 换档执行机构 1、齿轮传动机构:获得各档动力传递 形式: 平行轴式(或称定轴式、普通齿轮式;如: 本田雅阁) 行星齿轮式(包括有辛普森式、拉维娜式、 串联式等;如丰田、奥迪等绝大多数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换档执行机构:改变齿轮机构中各元件的状态, 获得档位之间的变化。 形式: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
(1)齿圈固定,太阳轮带动行星齿轮架 Z3 i1=----- > 1 (减速同向) Z1
(2)齿圈固定,行星齿轮架带太阳轮 Z1 i2=----- < 1 (增速同向) Z3
(3)太阳轮固定,齿圈带动行星齿轮架 Z3 i3=----- > 1 (减速同向) Z2
(4)太阳轮固定,行星齿轮架带动齿圈 Z2 i4=----- < 1 (增速同向) Z3
2. 档位的区别 一档的区别: D-1/S-1 加速时,发动机的动力以一档 传动比传递给驱动轮,减速时,车辆的阻 力无法传递到发动机,发动机以怠速运转, 即没有发动机制动。 L-1 无论加速还是减速,变速器始终以一 档传动比工作,即具有发动机制动。 2. 档位的区别:
二档的区别: D-2:加速时以二档行驶,减速时以空档滑行, 没有发动机制动 。 S-2:无论加速还是减速,变速器始终以二档传 动比工作,即具有发动机制动。
四.AT的类型:
(五)按变速器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单纯自动式:只有一种功能,即按自
动变档方式工作。 (大都数AT都采用这种) (2)自动/手动一体式:既可以按自动变 速方式运行,又可以以手动换档方式运行。 (常见车型有:宝马.奔驰.奥迪等)
五.AT的正确使用
(一)档位的使用 在换档控制手柄的一侧有表示手柄位置的 符号,如: P R N D S L P R N D 2 1 P R N D 3 2 1 P R N D4 D3 2 1
4.油面高度的检查
检查方法: 车辆水平停放, 运转发动机使ATF油温达60℃以上, 发动机怠速运行, 将控制手柄在各档位稍许停留后放 在P档位上,取出油标尺检查油平面的 高度。
应落在“HOT”范围内。
ATF油面高度对AT的影响: 油过多,旋转元件搅油,油泡沫化,液压下降, 执行元件打滑,摩擦片烧毁。同时液压系统回油 慢,影响换档质量。 油过少,行驶时油泵吸入空气,液压系统压 力下降,执行元件打滑,摩擦片烧毁。 (三)控制开关的使用 1 O/D 开关( 超速档开关)(OFF/ON) 一般AT的最高档为O/D档,即越速档, O/D开关控制仪表上的O/D OFF指示灯, 当O/D OFF最灯亮时,AT的最高档为3档, 当 O/D OFF灯灭时,AT可以以最高4档行驶。
自动变速器系统组成
四.AT的类型:
(2)电子液压控制式(电液式) 将决定变速器档位的汽车运行参数转变成 电压信号,利用电子控制原理和液压控制 原理实现对变速器档位的控制。 目前生产的车辆都装备这种变速器,常见 型号有:通用公司的4T65E,丰田公司的 A540E,日产公司的RE4F03A,现代公司的 KM177,三菱公司的F4A3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