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全国重点工业园区竞争力分析

(完整版)全国重点工业园区竞争力分析

全国重点工业园区竞争力分析目录第一节苏州工业园区 (2)一、基本情况介绍 (2)二、经济运行情况 (2)三、园区发展特点 (3)四、园区发展趋势 (3)第二节天津开发区 (4)一、基本情况介绍 (4)二、经济运行情况 (4)三、园区发展特点 (5)四、开发区发展趋势 (5)第三节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一、基本情况介绍 (5)二、经济运行情况 (6)三、开发区发展特点 (7)四、开发区发展趋势 (7)第四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7)一、基本情况介绍 (7)二、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8)三、园区发展特点 (8)四、开发区发展趋势 (9)第一节苏州工业园区一、基本情况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8.1万。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二、经济运行情况2015年,园区将以创新型为主攻方向,并加强自主品牌培育。

力争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产业、云计算三大新兴产业保持30%左右增长,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19亿元、新兴产业产值233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4.3个和2.4个百分点,达到了68.5%和58.7%,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工业利税增幅远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幅。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

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表1苏州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园区发展特点(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突出苏州工业园区围绕纳米新材料、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纳米节能环保和微纳制造五大领域,加速发展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打造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

2014年已建成苏州纳米城、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纳米技术创新载体近100万平方米,引进了苏州纳米所、苏大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等纳米研究和人才培养专业学院,包括苏大维格、南大光电等上市企业,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

2014年,园区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8%。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显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四、园区发展趋势2015年,园区还将深入实施自主品牌企业培育计划,加大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地标品牌和龙头企业,力争全年企业上市2-3家,新三板挂牌8-10家,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云计算产业保持30%左右的速度增长,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试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建立政府科技经费购买专业服务机制,不断增强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活力。

预计2015年园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达21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4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达249.8亿元;进出口总额8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保持平稳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R&D投入占GDP比重达3.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第二节天津开发区一、基本情况介绍天津开发区是1984年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过去30年间,该区从最初规划33平方公里发展到400多平方公里;工业产值由300万元跃升到8900亿元;曾经无人居住的盐碱荒滩发展到常住人口20万人。

从1997年至今,在商务部开展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天津开发区一直位居首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二、经济运行情况2014年,天津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157家,新设立内资企业1742家。

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00亿元,其中,电子、汽车、石化三大行业的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14年,天津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00亿元,财政收入550.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0.4亿元。

该区经济总量占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使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

2014年天津开发区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6479.4亿元,营业利润达377.4亿元,税金达232.6亿元。

在新的百强企业名单中,工业企业占据了66个席位,泰达百强企业生产的手机、汽车、芯片、数码视听产品、风力发电装备、方便食品、胰岛素等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产品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从资本结构看,2014年度的百强企业中,有外资企业69家,内资企业31家;从产业结构看,百强企业中,工业企业66家,服务业企业31家,建筑业企业3家。

在工业企业中,有电子企业14家,汽车企业12 家,石化企业6家,装备制造企业8家,食品企业11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4家,医药企业4家,其他行业企业7家三、园区发展特点(一)先进制造业支撑作用十分明显2014年,该区新批外资项目157家,增资项目有301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23个;新设立内资企业1742家,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项目有238个。

如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确认落户该区,总投资达到25亿美元;中沙石化新材料园投资也达到110亿元。

(二)百强企业占比较大2014年,开发区企业总数达到12000家以上,其中,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达到634家,十亿元以上的企业156家,百亿级企业达到28家,五百亿级企业2家,千亿级企业集团1家。

“本次公布的天津开发区百强企业,就是其中最具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企业,2014年,百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6479.4亿元,营业利润达377.4亿元,税金达232.6亿元。

(三)科技创新企业较多2014年天津开发区的膜天膜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58同城公司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中环系统、英康科技、福斯特、博益气动等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浩元化工、九宸动漫、博通达、友富同集等公司在天交所挂牌,极猎信息公司在天津OTC挂牌,利安隆、凯莱英和博迈科等公司进入中国证监会预披露IPO企业名单。

开发区在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达到18家,并有多家科技企业获得了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的投资。

未来3~5年内,天津开发区5亿元以上的科技领军企业将达200家,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四、开发区发展趋势2015年,天津开发区制造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汽车行业产值累计增速回升到8%以上;石化产业今年有望成为继电子、汽车后第三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增长态势稳定;现代服务业领域,天津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推进互联网金融产业行动方案》,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消费金等金融创新行业快速增长。

第三节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基本情况介绍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是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在科技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长期稳居第四。

成都高新区正全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以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了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联想、富士康、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一批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大项目,已有1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态势明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了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三大产业特色,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两大产业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集中在航空装备产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聚集,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85.3%。

二、经济运行情况2014年,成都高新区(集中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178.2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606.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亿元,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增长15.7%。

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创新能力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三。

其中成都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6.2%,总量占全市的23%、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亿元,增长14.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增长15.7%。

2014年高新区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11517户,同比增长106.5%,增幅创历史新高。

新增注册资本(金)644.71亿元,平均每日新增注册资金1.82亿元,平均每小时新增758.3万元;在2014年成都高新区115.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达到107亿元,占比达到93%;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2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3%,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推动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0家,占全省的25%、全市的42%;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占全省的73%、全市的92%;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401.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1.4%和11.8%。

新引进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新增巴斯夫、罗氏等世界500强企业8家,总数达102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