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技术
则是对处于工作状态的节点进行优化来节能, 这是通过减少空 闲状态来实现的。还有上文提到的数据聚合也是一种节能的 技术。
6$#
定位技术
大多数传感任务中都需要节点的位置信息, 因此, 定位系
统也是传感器节点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 传感器网络中的定 位包括两部分: 节点自身的定位和外部目标的定位, 前者是后 者的基础。通常认为在要求 M. 以下的精 确 定 位 时 , 就需要用
包括 监 控 我 军 兵 力 、 装备和物资, 定位攻击目标, 评估损失, 探 测核、 生物和化学攻击, 也可以将成百上千的传感器节点部署 在敌方战场上, 跟踪敌人的军事行动。传感器节点还可以散布 在建筑物的周围, 组成智能微尘系统, 用以监测四周环境的温 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在拥挤的闹市区可用作交通流量监测 器, 在家庭则可监测各种家电的用电情况以避开高峰期。在农 业中, 用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 土壤的酸碱度 和施肥状况等。 此外, 从监控医院病房内病人的活动, 到感应工 业设备的非正常振动来确定制造工艺缺陷, 智能微尘技术潜在 的商业应用价值是非常大的。
(’-’6 ) $@1/ 4/34+* 3/0G+*84 )23 R/ H4/; M+* O2*(+H4 2SS.()20(+3 2*/24 4H)1 24 5(.(02*7, )1/5()2., 1+5/$93 01(4 S2S/*,
01/ 2*)1(0/)0H*/ +M G(*/./44 4/34+* 3/0G+*84 (4 (30*+;H)/;, /4S/)(2..7 01/ 8/7 0/)13(TH/4 (3).H;(3: *+H0(3: 0/)13+.+:7$ =)-3"/>0: G(*/./44 4/34+* 3/0G+*84, *+H0(3: 0/)13+.+:7 , ;202 2::*/:20(+3 , S+G/* 5232:/5/30, .+)20(+3 2G2*/3/44
;<0$/6*$: N(*/./44 4/34+* 3/0G+*84 12O/ R/)+5/ 2 0+S() +M O/*7 2)0(O/ */4/2*)1 */)/30.7$@1(4 124 R//3 /32R./; R7 01/ )+3O/*:/3)/ +M 4H)1 8/7 0/)13+.+:(/4: ;(:(02. )(*)H(0*7 , G(*/./44 )+55H3()20(+34, 23; ’()*+ ,-./)0*+ ,’/)123()2. 6740/5
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 (=/0/E7(80)<7 ) 的网络。 以数据
!$6
应用
在军事上,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
为中心是指中继节点可以查看数据内容并进行处理。 对于用户 来说, 感兴趣的是传感器产生的数据, 而不是传感器本身。 用户 , 而不是查询 “@ 节点测 会查询 “温度高于 #"IJ 的区域在哪里” 出的温度为多少” 。因此, 数据聚合技术是很有用的。用户发出 查询指令通过槽节点进行 “兴趣” 分发, 符合查询条件的多个传 感器节点将会把信息传回槽节点。 在多个源节点和同一个目的 节点通信时, 可以通过网络内部的数据融合将各处传感器节点 的信息更加简练、 明白地展现给用户。 这不仅避免了数据冗余, 提供了通信效率, 也节约了能量。
#$%
泛洪法 (U+::=<8D )
泛洪法是一种传统的路由技术, 不需要维护网络的拓扑结
构和路由发现算法, 节点将接收到的消息以广播的形式转发出 去, 是一种反应技术,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会产生信息的 “内 爆
图!
传感器节点的组成结构
作者简介: 黄少昱 (%&J", ) , 女, 硕士生, 研究领域为智能网络管理、 网络性能评价等。曹阳 (%&#D, ) , 男,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性能评价等。王悦伟 (%&EJ, ) , 男, 硕士生, 研究领域为智能网络管理、 网络性能评价等。
(!""# ) 文章编号4;#
文献标识码 K
!"#$%&’ ()*+&","’- %& .%/),)00 1)&0"/ 2)$3"/40
: 5#6&’ 1+6"-#7 86" 96&’7, .6&’ 9#)3)%7 % ( 6)1++. +M -./)0*+3() 93M+*520(+3 , NH123 =3(O/*4(07, NH123 #D""E&) ! (6020/ P/7 Q2R+*20+*7 +M 6+M0G2*/ -3:(3//*(3: , NH123 =3(O/*4(07, NH123 #D""E!)
!$!
节点结构
如图 ! 所示, 传感器节点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传感器、
模 < 数转换器、 处理器、 收发器、 存储器及电源。 根据具体的应用 情况, 可能还包含其它的部件, 如定位器、 移动器等。 另外, 当进 行复杂的任务调度和管理时, 系统就需要一个微操 作 系 统 , =>
?/*8/./7 为此专门开发了 @(37A6B%C。
小型化设计, 也包括关注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 前文已提到, 无 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于传统无线网络,在进行通信协议设计时, 不同于传统网络的方面需要着重考虑, 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
路由技术
网络层的路由技术对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好坏有着重大影
6$%
路由技术
从网络分层模型的角度分析, 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栈主
响。下面就对目前网络层已有的路由方案进行归纳介绍, 希望 能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连的时候是不可少的。 应用层为用户开发各种传感器网络应用 软件提供有效的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 每一层都需要结合 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 就已有的研究来看, 目前 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尤其是网络层, 该文第 # 节将会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6$!
数据聚合 (=/0/ /DD)(D/0<:8 ) 技术
4T5 到全球定位系统 (S+:;/+ P:3<0<:8<8D -,30(., 。但是考 虑 SP- )
6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对传感器网 络 的 研 究 既 包 括 利 用 ?B?- 技 术 进 行 节 点 的
到 SP- 的价格、 覆盖范围等因素, 所有的节点都安装 SP- 设备 是不可行的。一个替代的策略是在部分节点上使用 SP- , 以此 来辅助其它节点的定位。
要包 括 以 下 几 层 :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和应用 层。其中, 物理层关注简单且健壮性好的调制、 传输和接收技 术。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流的多路技术、 数据帧探测、 介质访问 和差错控制, 保证可靠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通信。网络层主要 关注路由技术。传输层在传感器网络同 H80()8(0 或其它网络互
%
前言
近几年, 在数字电路、 无线通信、 微电机系统 (’()*+,-./)0*+, 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线 传 ’/)123(45 6740/5, ’-’6 ) 感器网络成了热门研究领域。 成百上千的具有低成本、 低功耗、 小尺寸、 多功能的传感器节点组成了传感器网络, 它在军事、 医 疗、 家用、 商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大扩展了传统传 感器的应用范围。
摘 要 近几年, 对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的 研 究 悄 然 兴 起 。 它 是 在 数 字 电 路 、 无线通信、 微电机系统 (’()*+,-./)0*+,’/)12I 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网络, 在军事、 医疗、 家用等多个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市场。该 3(45 6740/5, ’-’6 ) 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重点讨论了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路由技术等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技术 数据聚合 能量管理 定位 中图分类号 @LD&D
图% 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如图 % 所示, 传感器节点通常 散布在被监测区域中, 这可以通过无人飞行器、 火箭等撒播, 也 可以通过人工布置的方式完成。其中, 监测区域中的每一个节 点都有搜集数据并把数据传回槽 (4(38 ) 节点的能力。这里的槽 节点是指可以传输长距离的无线电信号, 能够将传感器网络和 现存的持久通信设施连接起来的特殊节点。 它可以是充当信息 槽的移动节点, 或是能够从传感器网络中提取信息的任何其它 实体, 如无人驾驶机。 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形式构成网络, 通过 多跳路由将监测数据传到槽节点,槽节点则可以通过 930/*3/0 或卫星链路将数据送到任务管理节点 (0248 5232:/* 3+;/) 进行 处理, 提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4R5 减小能耗。动态电压调度 (1,8/.<7 Q:+0/D( -7>(=2+<8D, 1Q-)
!$#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它无线网络的比较
像蜂窝网络 (7(++2+/) 8(09:)*) 、 移动自组织网络 (.:;<+( /=
以及蓝牙短距离无线网络 (3>:)0 )/8D( 9<)(E ?@ABC) >:7 8(09:)*, 这些传统的无线网络中, 管理、 路由等的设计很大 +(33 8(09:)* ) 程度上是为了 实 现 高 的 F:- 和 高 的 带 宽 利 用 率 , 功 耗 问 题 是 第二位的, 只要需要就可以更换电池。 但是, 无线传感器网络包 含成百上千的节点, 这些节点在配置完之后, 通常大部分是静 止的, 少量的处于可移动状态。 和上述传统网络相比, 该网络的 流量有相对静态的 特 性 。 其 中 的 数 据 流 量 大 概 为 %E%""*; G 3, 而且从传感器节点到槽节点的数据流是占统治地位的 465。 另外, 和这些传统的网络不同的是, 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目标在于延长 网络的生命周期, 并通过主动的能量管理来阻止网络连通性的 下降。 因为传感器节点通常运行在人无法接近的恶劣或者危险 的远程环境中, 更换电池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 此, 能量消耗成了通信连接性能好坏、 网络运行周期长短的主 要决定因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性能高度依赖于能有效利 用能量的各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