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1.可爱的地球教材简析:(1)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设计安排了能让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地球的重要内容。
本课分“从太空看地球”、“神奇的陆地和海洋”、“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三个板块,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动一动”等系列活动从地球形状、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海洋、多种环球航行等不同的侧面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2)重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是本课蕴涵的一条主线,。
“地球日”资料卡片是本课中人地关系最直接的展示。
教学中要将“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研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是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是为了热爱地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出的材料,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将学生带入对地球的科学探索之中。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面,并且市区孩子课外阅读更广,对于宇宙更是孩子孩子们的探秘所向,所以关于太空、神奇的陆地海洋、形形色色的环球旅游,说不定孩子们比教师了解更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中找到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4.收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材料。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意。
教学疑点:关于地球,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大家去探索,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尽量能多的理解相关知识,千万不能误人之地。
教学时间:二教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1-7教学目的:通过从太空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从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感知地球,从而培养热爱地球之情。
教学难点:感知地球是一个球形,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课前准备:1.做好小帆船,为“海边看船”做好准备。
2.每一小组带好一个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观看视频:地球,我们美丽的家。
2.导入课题:太空大无比,地球如一粟。
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是美丽的,也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因为她养育了我们人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可爱的地球。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地球。
二、初步感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2003年10月15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升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对他的儿子说:“我看咱们美丽的家了!”这儿的家,就是指地球。
2.看图思考: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在月球表面看,地球是怎么样的?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三、探究学习1——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师述:历史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
由于受人类活动空间的限制,人类最早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即天园地方说。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出现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
16世纪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球状形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拍回的照片又进一步印证了地球是球体。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飞行,使人类能给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到地球,更直接地印证了地球是球体。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①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③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5.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相机播放视频。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6.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四、探究学习2——神奇的陆地与海洋1.认识大洋大洲①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②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2.从地球仪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时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3.读“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加深对大洲大洋知识的理解。
4.观察东西半球图,思考:①读东西半球图,找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找到七大洲四大洋在哪里?②比一比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面积谁的大,再比一比东西两半球的陆地面积哪个大?③在东西半球图上找出赤道,比一比南北球的陆地面积哪个大?通过地图的判读,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对东西半球间,南北半球间陆地面积大小进行比较,得出:东半球陆地面积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5.神奇的陆地师述:地球上的陆地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桑演变,形成了今天高低悬殊、千姿百态的地表景观。
①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②分小组讨论:(1)说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脉等。
③你海知道哪些关于神奇的陆地的知识?6.神奇的海洋师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地方,成千上万生物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①介绍你所知道的神奇的海底世界。
②考考你:A 海底深处美丽的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珊瑚是一种海生腔肠动物。
B 以下哪些东西是海洋为我们提供的?馒头、鸡蛋、白菜、带鱼、黄鱼、扇贝、海带、紫菜……C 你知道海底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它与陆地上的最高点相差多少?——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在太平洋西侧,叫马里亚纳海沟。
它的最深点——查林杰深渊的最大深度为11034米。
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陆地最低点--约旦死海的水面。
低于地中海面392米. 海洋最深深度--马里马亚纳海沟(太平洋)位于太平洋上-11034米...相差11034+8848=19882D 你对保护和开发海洋对于人类有什么现实意义?③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小结:海洋是人类当今和未来开发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场所。
五、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说一说我们居住的“家”:从不同角度夸夸我们生活的地球,提出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课外活动1、搜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2、准备模拟环球旅行。
(介绍麦哲伦环球旅行沿途的地理事物)3、准备“地球知识知多少”竞赛。
4、独立完成《学习指导》第一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7-9教学目的:1.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1.《学习指导》第一课情况反馈2.揭题:从刚才简单的作业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是美丽的,地球更是充满了奥秘,她吸引着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去探索、揭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三部分“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二、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旅行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谁是世界上第一个环球旅行的人吗?——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2.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介绍麦哲伦环球旅行。
——说一说麦哲伦环球旅行的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州出发,经过哪些大洋,途径哪些大州,最后到达哪里。
3.说说麦哲伦环球旅行的重要意义。
4.活动——我是小小环球旅行家要求:参考麦哲伦当年环球航行的线路,模拟一次环球旅行。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担任小导游,介绍沿途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比一比,哪个小组了解得多,哪个小组介绍得好。
三、研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环球旅行2.教师介绍★郑和下西洋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
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
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
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
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
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
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
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
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
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
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据《明史》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所率部众就有二万七千多人,船舶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就有六十二艘,规模之大,史所未有。
前后七次所经国家凡三十余国。
这样的空前壮举,较之葡萄牙的达·伽马由伊斯兰教徒导航横渡阿拉伯到达科泽科德早八十多年,也加深了中国和所到各地贸易和文化交流。
而郑和远航对东南亚地区的开发,贡献尤大。
★英国28岁的女航海家艾伦麦克阿瑟打破世界记录驾帆船71天环游世界。
★航海第一人翟墨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四.活动——我爱地球妈妈1.地球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可以根据P6页上的提示,相互出题提问,以此增加本课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