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佛山市历史中考试题
第二部分历史
一、选择题
(2014·广东佛山)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D
(2014·广东佛山)2.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
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
【答案】B
(2014·广东佛山)3.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陈胜诸侯同列,批评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掠夺百姓财富等许多过失。
这反映()
A.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B.《史记》的艺术性相当高
C.《史记》的体裁多样D.司马迁史德高尚
【答案】D
(2014·广东佛山)4.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
【答案】A
(2014·广东佛山)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他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D
(2014·广东佛山)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C
(2014·广东佛山)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
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C
(2014·广东佛山)8.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
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 .批判继承
B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 .完全否定
【答案】D
(2014·广东佛山)9.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
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及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上述现象发生于( )
A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 .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2014·广东佛山)10.右面表格是某时期我国粮食 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自然灾害 B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挫 C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
滥
D .农业生产合作社效率低下
【答案】D
(2014·广东佛山)11.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
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
这反映对哪种文化国家的尊重?( )
A .犹太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佛教
【答案】B
(2014·广东佛山)12.16-17世纪的西方人眼中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白人
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材料中当时西方人看来,哥伦布的发现( )
①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欧洲时代 ②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 ③追逐黄金、发财致富 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A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20000万吨 1959年 17000万吨 3000万吨 1960年 14350万吨 1650万吨 1961年 14750万吨
(2014·广东佛山)13.近期,乌克兰局势发生变故,克里米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代历史事件中,与克里米亚命运紧密相关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B.十月革命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D.二月革命
【答案】C
(2014·广东佛山)14.右图是罗斯福新政时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
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A.扩大企业规模B.规定价格水平
C.保证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D.遵守市场分配
【答案】A
(2014·广东佛山)15.爱德华·斯诺登做了一件让让全球震惊的事
情:把“山姆大叔”的监控项目和手段曝光。
从媒体角度看,突出反
映了()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014·广东佛山)16.2014年5月,英国议会各党派在欧盟议员的选举中,独立党获得英属最多的席位。
有评论称:这是17世纪英国爆发“重大革命”以来,新兴党派首次在重要的议会选举中战胜工党和保守党。
——据央视新闻述评整理请回答:
(1)17世纪英国爆发的“重大革命”指哪一次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7世纪英国的“重大革命”有何重大成果?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答案】16.(1)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果:制定《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014·广东佛山)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
材料二: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
——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整理材料三:2005年的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并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材料一、二的变化与材料三的变化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的变化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综合三则材料折射了中国社会近代以来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7.(1)表现:洋词的出现;官员称呼的改变;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辛亥革命的影响;崇洋风气日盛;
(2)都是受外来因素影响引起变化;
(3)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经济结构调整。
趋势: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D.B.D.A.D.C.C.D.
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B.D.B.A.C.A.B.
二、非选择题
16.⑴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成果:制定《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⑴表现:洋词的出现;官员称呼的改变;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辛亥革命的影响;崇洋风气日盛;
⑵都是受外来因素影响引起变化;
⑶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美国经济结构调整。
趋势: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