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废为宝,低碳生活,别样精彩

变废为宝,低碳生活,别样精彩

变废为宝,低碳生活,别样精彩现代社会废纸、易拉罐等可利用垃圾的泛滥,在劳技课的教学中要义不容辞承担起宣传环保的任务,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废物再利用的活动中,体验低碳生活,变废为宝,美化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感受低碳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探索废物再利用的劳技教学。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排放,其主要特征为绿色、节能、高效。

低碳理念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着过多浪费的现象,与我们“低碳生活”的目标相差甚远。

为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创新意识、技术思维、实践操作为基点,介绍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制作小工艺品的工艺技法。

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既可以为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一.收集资源,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乐趣,感受低碳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收集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废旧物品,实践就成了“无米之炊”。

因此,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收集废旧物品,才可开展切实可行的劳技实践创作。

学生们养成平时收集废旧物品的好习惯,感受低碳生活,才能意识到很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将这些生活垃圾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变废为宝。

1.校内资源我们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许多垃圾,如学生的旧书报、草稿纸、牛奶包装盒、易拉罐、玻璃瓶等等,这些校内资源,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用来作为劳技课的制作材料。

在劳技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学生在课上完之后,明明还有剩下的一些制作材料,都将它们和垃圾一起扔了,着实让人心疼。

于是,向学生提出把劳技课的剩材料、其他课的废弃物和本来该去垃圾箱里的五花八门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存进“绿色银行”。

等到劳技课时,这些垃圾就派上用场了,还省去了准备收集材料这一环节,节省了学生的时间。

2.家中资源家庭就是每个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瓶罐、纸杯、衣、帽、玩具、塑料袋、一次性盒筷、灯泡等物品都是学生可以在家里收集到的。

教学活动不只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而是学生到生活中去,获得对制作手工艺品的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家里准备一个废弃的纸箱,用来收集可以派上用场的废旧物品。

平时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为劳技课作准备,这样劳技课上所需的制作材料随时都可以在纸箱里面找到。

以家庭收集的废旧物品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使得学生养成在家与在校同样节约的习惯,而且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乡土资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成为制作手工艺品的素材,我们周围生活的各种本地资源也能“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创作资源。

乡土资源就是从社会生活中演生而来的新的资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大胆设计,放飞想象的翅膀人脑是创造力的源泉。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意识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意识,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1.创设情景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首先,良好的教室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并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的一角精心设计能充分体现劳技制作特点的橱窗,为学生创造一块学习的“小天地”。

其次,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思绪下,思维才会变得活跃,会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他们通过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好奇心是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到兴趣的一种心理活动。

好奇心是人们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天然本性,它是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萌发阶段,学生只有在这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2.张开想象想要创新就必须学会想象。

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

”学生本身就喜欢在想象的空间里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想象是学生的天性。

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张开学生的想象翅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在劳动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对动手制作过程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

例如,在教学《纸杯娃娃》时,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预设的重要教学目标。

这些教学目标的预设为课堂的生成提供了原则,是生成精彩课堂的关键。

它打开了学生精彩生成的大门,课堂里学生对纸杯的想象,真是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做可爱的福娃,有的做威武的将军,有的做漂亮的小姑娘,有的做实用的娃娃笔筒······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气氛非常高涨。

学生作品如此之多,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精心设计指导观察选用的废旧材料的造型,根据材料形状、大小、颜色的特点,发挥创造力,围绕意图和用途进行联想、设计,丰富想象,培养设计意识。

首先,合理地选择设计对象,选择的对象从比较简易的、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起步,逐步过度到较为复杂或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制作,并且注意把握好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不同要求。

比如做书签吧,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就要选择易做的材料——纸和树叶,拿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接着添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意的画,写下有意义的话,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设计目标,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方案,画出初步的设计图样。

比如,让受人冷落的鞋盒重新“活”起来。

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对鞋盒进行改造,使它重新富有生命力。

在动手之前,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表格,要求写上简单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以及画出简单的设计图样。

在学生完成之后,派小组代表拿设计草图上讲台,请其他学生说说优点,给予肯定,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每个小组吸收他人的意见,自由选择如何修改设计草图。

要求学生注意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设计图样中明白创设作品也是有法可依的。

最后,学生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如何帮助学生筛选可行的方案呢?拿出学生各自的设计方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套方案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最后集组内每位成员的智慧,对筛选出的设计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和论证;或者将组内方案进行合并、剪切,取组内每个方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新的方案或添加新的创意。

力求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并充分体现其合理性和个性化。

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巧手制作,诞生神奇的佳作在劳技课上,同学们情绪高涨,他们互相学习,积极合作,大胆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完成了一件件富有童趣和创意的作品。

1.巧选主题根据学生学情,可以适时给学生确定一定主题的制作活动。

如过年了,请学生们说说可以制作一些什么饰品,装饰我们的教室,或我们的家,表示新年的喜庆、热闹与喜悦。

在讨论中,学生们会发现选用红色材料制作会更加的喜庆与吉祥,更加的热情与洋溢。

目标有了,学生们便会有目的地去思考,探求用什么材料制作哪些装饰品。

材料自然而然有鲜红的布料、皮革、毛线、纸张、红瓶盖等等。

装饰品自然也就是那些很有传统色彩的红灯笼、红辣椒、红鞭炮、中国结、年画等等。

最后,一收集作品,虽然不是人人参与,人人有份,但作品的选材、做法、种类、形式足可以让你惊叹。

有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冬日寒梅。

竟然是用一个绿色的雪碧瓶做树干与梅枝,一朵朵的梅花竟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泡沫,稍稍染上了粉红色,在碧绿中衬托梅花的娇嫩与顽强。

雪碧瓶中间居然还表现了喜人与吉祥的画面,中间悬挂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瓶的上下两端分别点缀着两朵红花。

清逸淡雅中透露着童趣与童真,不失吉祥与喜气,真是寒冬里流过的暖流与温馨!2.确定材料确定主题之后就是选择材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一般选择可塑性强、难度低、危险系数小的材料。

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选择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广。

毕竟高年级学生在兴趣爱好,在思维方面都有一定的深度。

行动之前,行动之中,以及最后,都能加以有计划地准备;有条理地分析;客观地评价等。

当然,材料的选择也是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由普通至一般或稍有难度的范围。

如各种各样的纸张,纸盒就是很普通,每家每户都有的选材。

因为纸类材料质感较软,易剪、卷、折、贴,而且又是容易找寻,形式与特征有很多,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表现形式又很多样化。

学生们很容易去挖掘、琢磨、突破,找到成功与快乐。

接着,可以激发学生们用布料去想象与制作。

从中去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布料,柔软的棉布,滑滑的丝绸,粗粗的麻布,呢子等,感受布的质感,感受针线与布料之间的合作与搭配,培养学生们的细致与耐心。

3.探讨做法学生课外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在他们对这些材料的摆弄中,会突发各种创造的灵感,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

在玩中发现,在发现中探讨,在探讨中动手,在动手中收获,自然而然,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因此,学生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时会令你大开眼界。

家中废物利用有:旧毛巾摇身变拖布,就是把旧毛巾积攒着,等到有一定数量了再拿出来做拖把;用鞋盒制作杂物收纳盒,找出比较结实的鞋盒,粘上心爱的海报、漂亮的棉布,或者干脆拿水彩笔在鞋盒上涂鸦,用来装书本或小玩意,非常实用;DIY玩具箱,玩具太多,堆在房间里显得很凌乱,这时候,家中的大纸箱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与杂物收纳盒的制作方法相似,在纸箱的四周贴上色彩鲜艳有卡通图案的画纸,这样,一只美观实用的玩具箱就做好了。

小工艺品制作有:雪碧的瓶子改制成的花篮;旧报纸做的灯罩;易拉罐做成的沙发。

瓶盖子制作的小灯笼;旧衣服改造的小兔子等等。

自制体育用品有:用废弃的饮料瓶灌满沙子充当打保龄球时的标志物;用自行车的内胎代替橡皮带进行负重跑;双脚夹着废纸盒练习跳跃,自己动手缝制沙包,编制绳子,做废弃纸足球等等。

这样,学生之间经常进行探索交流,作品就会越来越多,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四.成果展评,享受丰收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注重对劳动成果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自己从事劳动保持持久的热情,还能体会到劳动的欢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师生评价在劳技教学的课堂上,我非常重视激励性的评价。

当学生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时,我会向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时,我会给予一个赞许的微笑;当学生自主解决发现的问题时,我会说“你很了不起”;当学生说出很有创意的话时,我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