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一、积累(17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凡杜森花园里的秋天[加拿大]布洛克秋的手指带着红意触摸过树林启程的夏天随着一声叹息离去滚动的水映照(zhuì)________落的泪山峦已没于一面云帘后面玫瑰的芳馨衰退如同一支亡之歌我内心的耳朵在秋的悲哀中间萦绕于遥远的告别的(zào)________音(1)加点字“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méiB.mò(2)填入文中方框正确的一项是()A.消B.销(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落(zào)________音【答案】(1). (1)B(2). (2)A(3). (3)坠(4). 噪【解析】【详解】(1)“没”,多音字。
读作méi时,意思为:无,没有;未,未曾。
读作mò时,意思为:沉下去,隐藏、漫过等。
句中“山峦已没于一面云帘后面”,意思是山峦隐藏在云帘后面,读作mò。
故选B。
(2)区分形近字。
消:本义是名词,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
引申义是消除,消灭、消遣等。
销:本义是指固体金属块完全熔化。
也有出卖货物、开支、花费、去掉等意思。
“消亡”意思是消失,灭亡。
故选A。
(3)汉字书写。
坠:形声字,从土,队声。
坠落到地上。
噪:虫鸟喧叫。
“口”字旁。
2.古诗文名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4)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
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答案】(1). (1)悠然见南山(2). (2)月上柳梢头(3). (3)草色入帘青(4). (4)浊酒一杯家万里(5). (5)①感时花溅泪(6). ②恨别鸟惊心(7). ③持节云中(8). ④何日遣冯唐(9).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10).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梢、浊、溅、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敬辞的一项是()A. 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西游记》B. 何涛道:“好汉!小人..奉上命差遣,盖不由己。
小人怎敢大胆要来捉好汉!望好汉可怜见家中有个八十岁的老娘,无人养赡,望乞饶恕性命则个!”——《水浒传》C.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
望兄见谅。
”——《三国演义》D. 尹元叹道:“此话提起甚长。
今日难得海外幸遇。
此间说话不便,寒舍..离此不远,贤契如不弃嫌,就请过去略略一叙。
”——《镜花缘》【答案】C【解析】【详解】A.这厮,这家伙、这小子。
中性词,区别于书面语的口头语,多见于明清小说著作中。
既不是敬辞,也不是谦辞;B.小人,旧时男子对辈分、官爵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辞;C.贤弟,古时人们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属于敬辞;D.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是谦辞;故选C。
二、阅读(58分)(一)名著阅读(11分)4.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在我们读过的名著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
在《_________》中,一位苦心孤诣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
“我”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突然要求“我”_________(填事件),让“我”失去了看戏的兴致。
【答案】(1). 傅雷家书(2). 背书(背《鉴略》)【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相关知识的掌握。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背《鉴略》),“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5.小说中人物的“义举”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写出下列回目中“义”的相关情节,并从中分析猪八戒和关云长的不同形象。
《西游记》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三国演义》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答案】猪八戒为了解救被妖怪(黄袍怪)捉走的唐僧,用激将法请回被师父赶走的孙悟空,可见猪八戒机智、对师父有情义;关羽为报曹操昔日的恩情,放过兵败逃至华容道的曹操,可见关羽知恩图报、讲义气。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题干要求,解答该题要熟悉相关情节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西游记》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故事梗概:唐僧被抓,为了营救唐僧,猪八戒来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帮忙,孙悟空不肯。
猪八戒使用激将法使孙悟空上当,并答应和他一起去降妖。
在天庭人员的帮助下,唐僧被救出。
从这一情节可见,猪八戒对师傅是有情有义的,面对孙悟空的拒绝,不会放弃,用计请回悟空,可见他是机智的。
《三国演义》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故事梗概:曹操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使得曹操部下士兵又折伤大半。
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从这一情节可见,关羽对曹操是知恩图报、讲义气的。
曹操对关羽的恩情:战乱之中,关羽与刘备走散,此时,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曹操邀请关羽到门下做客避难,关羽此时左右为难。
最后,听两位夫人的提议:与曹操定下约定,关羽与二位夫人暂住府上,关羽为曹操效力,但倘若找到刘备,就带着两位夫人投奔刘备,无奈之下,曹操答应了。
当关羽在战乱中发现刘备时,兄弟二人终于重逢,关羽不顾曹操劝阻,执意要带两位夫人走,曹操手下出主义,要杀了关羽,以免后患。
但曹操爱惜人才,只好遵守约定,放走了关羽和两位夫人。
关羽由此感激曹操!6.小说常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请说说下面两部小说所采用的叙事角度,并结合故事内容分析这两种叙事角度各有什么好处。
《骆驼祥子》《呼兰河传》【答案】《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讲述祥子三起三落买车的故事,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存状况(或:老北京的风情世态图)。
《呼兰河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从“我”的视角讲述呼兰河的人事和风俗,更为细腻、真实。
【解析】【详解】考查对小说叙事角度的理解。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讲故事的人也是局外人,采用了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去他去的地方,看见他看见的东西,同时也记下他的想法。
《骆驼祥子》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小说从一个旁观者(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祥子等人的生活情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以“我”——萧红自己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作品阅读(18分)谁也看不见的阳台[日]安房直子有个城镇,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木匠。
不论有人求他什么事,他都能爽爽快快地答应,一天,来了一只猫,“咚咚”地敲木匠房间的玻璃窗:“木匠先生,想请您做一个阳台。
”木匠惊呆了。
“猫做阳台!”他叫道,“这不是太过分了吗?”猫摇摇头:“不,不是我要使用。
有一位照顾我的姑娘,为了她,我才来求您的。
阳台的大小,一米四方,颜色是天蓝色,地点是檞树大街七号,后街小小公寓的二楼。
就是挂着白窗帘的房间。
阳台要和天空一样的颜色。
然后,我念点咒语,这样一来,就谁也看不见它了。
也就是说,成了只有从里面才能看见的阳台。
”猫继续说:“哎,哎,请开始工作吧!姑娘现在不在家,她白天去劳动,到晚上才回来,我们想让她大吃一惊。
因为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受着她很好的照顾。
那姑娘,自己不吃饭,也要给我和鸟们喂食。
我受伤的时候,她给我涂药;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候,她拾起来小心地养育。
所以,作为谢礼,我们总想给这煞风景的窗户做一个漂亮的阳台……听到这里,木匠已经被猫的话吸引住了:“好,我接受了。
我家有点旧木料,就用它做一个顶可爱的阳台吧。
”“木匠立即着手工作,他搬来木料,仔细地用刨子包好,量了尺寸,用锯来锯,再爬到房顶,“咚咚”地响起锤子。
当木匠在大楼后面不向阳的公寓窗户上,做成天蓝色阳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那涂了油漆的小小阳台,好像是玩具一样。
好了!好了!木匠想着,收拾一下,开始下梯子。
这时,房顶那儿传来猫的歌声:能开花也能收蔬菜,手儿够得到星星和云彩,谁也看不见的漂亮的阳台。
木匠急忙下到地面抬起头,想看看刚刚做完的阳台。
可是,如同猫所说,阳台连影子和形状都看不见,要说能看见的,只有房顶。
木匠摇了好几次头,揉揉眼睛,然后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来打开那扇窗户呢?木匠在微暗的小巷,靠着石墙,点着了一支烟卷,等着姑娘回来。
天已全黑,四周飘来晚饭气味时,那窗里“噗”地亮起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