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住院儿童的护理
等张溶液
碱性溶液
纠正酸中毒
碳酸氢钠溶液
乳酸钠溶液 10%氯化钾溶液 禁忌静脉推注t>6小时
非电解质溶液
5%葡萄糖
10%葡萄糖
混合溶液
无张力溶液
?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在等张液中红细胞既不肿胀,也不皱缩,维持 其原来形状不变。
?从理化概念来谈,试设想把某种溶液用一个半 透膜与血浆隔开,若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渗透压 相等,种溶液便是等渗液。
或儿科门 诊入口处
病房
小儿门诊
体温测量处 门诊候诊室
诊察室 注射室 治疗室 引水处 挂号、收费 厕所
门诊部
预诊处
?识别急危重症患儿 ?检出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 ?协助选择就诊科别
门诊管理
?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 ?密切观察病情 ?预防院内感染 ?杜绝差错事故 ?提供健康宣教
儿科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五要素
?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和时间
?急诊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并执行常见急诊的抢救护理常规 ?加强急诊文件管理
儿科病房
?普通病房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儿科监护病房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无论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溶液,输入人体 后,其药物微粒不能进入或很少进入红细 胞内,引起红细胞内渗透压相对降低,水 分随之外流,使细胞发生皱缩,这种溶液 属高张液。
溶液
5%或10%葡萄糖
0.9%氯化钠
5%碳酸氢钠
1.4%碳酸氢钠
10%氯化钠 0.9%氯化氨
每100ml 含溶 质或液量
5或10g 0.9g 5g 1.4g 10g 0.9g
定量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 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补充累积损失量 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 的水和电解质量。
?补充继续损失量 指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 继续损失的液体量。
?供给生理需要量。
定性
?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 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 理。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脱水 脱水 脱水
750-1000g 1001-1250g 1251-1500g
>1500g 婴儿 幼儿 儿童
不显性失水量
82 56 46 26 19-24 14-17 12-14
? 小儿排泄水的速度较成人快,年龄愈小,出入 量相对愈多。
?婴儿每日水的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 1/2,而 成人仅为 1/7,
?故婴儿体内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 3-4倍。
? 注意事项:
?婴儿可用滴管或注射器给药 ?勿在患儿卧位或哽咽时给药 ?喂药时应将患儿抱起或头部抬高 ?不可混入乳汁或其它食物给药 ?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
(二)注射法:
?非病情必须不宜采用 ?注射方法:
?婴幼儿“ 三快 ”,即进针、注射、拔针均快 ?年长儿 两快一慢 ”,即进针快、拔针快、注射慢
?静脉注射: 注射泵
? 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
以确定脱水性质。
2/3张 1/2张 1/3张
? 并补充钾,再根据治疗反 应,随时进行适当调整。
定速
? 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小便量 ? 扩容阶段:
?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先用 2:1等张含钠液 (20ml/Kg), 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按体表面积:
<30kg= 体重(kg)X0.035+0.1
>30kg体=重[(kg )-30]X0.02+1.05
按年龄:营养制剂 成人剂量: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体重(kg )/50
给药方法
(一)口服法
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通常选用 糖浆、水剂 及冲剂
?药片应研成粉状 ?训练和鼓励 年长儿自己服药
溶液
0.9氯化钠 5%葡萄糖 1.4%碳酸氢钠
Na+ 张力
2:1 65ml
35ml 158 1
1:1 50ml 50ml
77 1/2
1:2 35ml 65ml
54 1/3
1:4 20ml 80ml
30 1/5
2:3:1 33ml 50ml 17ml
79 1/2
4:3:2 45ml 33ml 22ml 106 2/3
口服补液盐(ORS液)
配置 氯化钠 0.35g
碳酸氢钠 0.25g 氯化钾 0.15g 葡萄糖 2g
温开水1000ml
分次口服
2/3 张液
补液疗法
补充累积损失量
?轻度脱水:50ml/kg ?中度脱水:50-100ml/kg ?重度脱水:100-120ml/kg
?补充原则:
?三定:定量/ 定性/ 定速 ?三先: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先盐后碱 ?三见:见尿补钾/ 见惊补钙/ 见酸补碱 ?三段:扩容阶段/ 快速阶段/ 维持阶段
?心:
?小婴儿第一、第二心音响度几乎相等。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可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
或窦性心律不齐。
体格检查
? 腹部
?正常婴儿肝脏可在 肋缘下1~2厘米处扪及。 ?有时可闻及肠鸣音亢进。 ?脐部有无分泌物、出血或炎症等。
? 会阴、肛门和外生殖器
? 神经系统
?脑膜刺激征
?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可为阳性。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2岁Babinski 征阳性
?一侧阳性,一侧阴性则有临床意义。
?新生儿提睾反射、腹壁反射较弱或不能引出 ?跟腱反射亢进,可出现踝阵挛
吸吮反射
握持反射
拥抱反射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
?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 离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相对血浆张力
0 等张 3.5张 等张 11张 等张
溶液
每100ml 含溶 质或液量
5%或10%葡萄糖 5或10g
0.9%氯化钠 0.9g
5%碳酸氢钠
5g
1.4%碳酸氢钠
1.4g
10%氯化钠
10g
0.9%氯化氨 0.9g
Na+
154 595 167 1709 167
相对血浆张力
0 等张 3.5张 等张 11张 等张
?住院期间发生传染病,其他患儿隔离检疫,预防性 注射抗体或服药进行保护。
第二节 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一、健康史的采集
? 1.一般情况 ? 2.主诉 ? 3.现病史 ? 4.个人史:
? (1)出生史: ? (2)喂养史: ? (3)生长发育史: ? (4) 生活史:生活环境、卫生习惯、饮食、睡眠、休息、排泄
? 受孕母、乳母影响
? 乳汁中浓度 ?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药物,高度注意、慎用
? 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药物选用及护理
?抗生素 滥用 ?镇静药 避免呼吸抑制 ?镇咳祛痰药 慎用茶碱类 ?泻药和止泻药 ?退热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法
按体重: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足月新 生儿
78
6
37
35
1岁
70
5
25
40
2-14岁 65
5
20
40
成人 55-60
5
10-15 40-45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 体液增多的重要因素 血浆
Hale Waihona Puke ?小儿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越高 ?小儿越小,出入量相对越多,易发生脱水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体液电解质组成
4~9
10~14
需水量 (ml/kg) 120-160 100-140 70-110 50-90
水的排出
肾
?机体主要通过肾(尿)途径排出水分 ?其次为经皮肤和肺的不显性失水和消化道
(粪)排水皮肤不、显肺性和失消水化道
?另有极少量的水储存体内供新生组织增长。
新生组织增长
不同年龄或体重 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
?年长儿可自述病情,但要注意分辨真伪 ?病情危急,边询问边检查和抢救
体格检查的原则
?环境舒适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患 儿安全感
?态度和蔼 技术熟练 ?顺序灵活 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心率、
呼吸次数和腹部触诊;容易观察的部位随时 查,对患儿有刺激,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 ?技术熟练 ?保护和尊重小儿
?反抗期 ?失望期:退化现象 ?否认期
第六节 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
? 小儿沟通特点
? 不能清楚表达感情 ? 缺乏认识、分析问题的
能力 ? 模仿能力强
? 方法与技巧
? 采用适合患儿年龄的沟 通方式
? 给予尊重,保持诚信 ? 语言沟通 ? 非语言沟通 ? 游戏
? 与患儿家长沟通
?第一印象 ?开放性交谈 ?恰当处理冲突
第八节 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一、小儿用药特点
? 肝、肾、酶功能不完善,药物代谢、解毒较差
?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
? 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易达神经中枢
? 吗啡-呼吸抑制;山梗菜碱-烦躁、不安
? 各年龄期小儿药物反应和毒副作用不同
? 胎儿-药物通过胎盘 ? 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 ? 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 因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差,在病理情况下如进 水不足同时又有水分继续丢失时,由于 肾脏的 浓缩功能有限 ,将比成人更易脱水 。
? 小儿其最大的浓缩能
浓缩能力
力只能使尿液渗透压
浓缩到700mOsm/L ,
比重 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