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9.1《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万青
19.1《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万青
2、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怎么做才能向科技创新型人才迈进?
1、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2、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19课科教兴国第1课时感受科技创新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
能力目标
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小组讨论]: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实施这些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3)通过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你有哪些感悟?
【精讲点拨】
1、科技重要性: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
3、敢于质疑,大胆挑战权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探索,并动手制作小发明等。
【迁移运用】
[奇思妙想]: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许多奇思妙想在将来可能成为现实,把你的奇思妙想说出来,或者你有什么小发明、小创造,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也可以把它们画出来哦):
[生活调查]:前段时间有多少同学的家中抢盐的请举手。原因?日本核辐射,科技在发展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又比如手机各类辐射,最近热炒的食品安全问题毒豆芽,毒馒头等等。
二、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材料阅读]:
材料一:
蒸汽时代: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电气时代: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信息时代:生产力=(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材料二:手机输入法的悲哀——《时事》第四期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我国手机用户已达4.5亿人,每年发送短信3500亿条,但90%以上的手机输入法使用的是国外技术。我国每生产一台手机,就要向外国公司支付0.3美元的汉字输入技术专利费。为此,我们每年的支付总额超过7.8亿元人民币。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科技创新的神奇吧。
【自学质疑】
1、列举教材中展示的我国的科技成就。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交流展示】
一、科技成就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科技展示]:请同学们自由展示小组准备的科技产品以及相应产品的进步发展情况。也可列举讲解你所知道的伟大科技成就。
[小组讨论]:说说你展示的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9.1感受科技创新
1、科技成就
2、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3、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4、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教后反思
那么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呢?
【课后总结】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所以科学探索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我们要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长大后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同学们说好不好!
【当堂检测】完成学案19.1。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准备普通西红柿和转基因西红柿,请同学品尝,对比。
简介:长年生活在寒带的比目鱼不怕冻,因为比目鱼的身体里有一种抗冻蛋白质,科学家就将比目鱼的抗冻蛋白质基因转移到西红柿里,培育出了转基因西红柿,这种西红柿可以在冬季或较寒冷的地区种植,使得人们一年到头都能吃到西红柿。
总结转基因番茄的优点:产量高,抗病虫害,防冻保鲜,耐存储。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大西红柿变成了小西红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