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

第四章食品的低温保藏技术【重点】:1、了解常见的冷却及冻结设备。

2、熟悉食品冷却、冻结和解冻的过程、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3、掌握食品冷藏与冻藏的关键技术及管理措施。

【难点】:如何确保食品在冷却、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高质量。

【课时分配】:6学时第一节食品的冷却保藏技术一、原料及其处理(一)植物性原料及其处理●剔除损伤、虫伤、腐烂、发黄等有质量问题的原料。

●进行分级、整理、包装等处理。

●原料及包装材料要进行消毒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动物性原料及其处理●畜肉类及禽类主要是静养、空腹及屠宰等处理。

●水产类主要是清洗、分级、剖腹去内脏、放血等处理。

●蛋类主要是进行外观检查(剔除变质蛋)、分级、装箱等处理。

●应在清洁、低温条件下进行。

二、食品的冷却(一)冷却的目的●降低食品的温度以抑制微生物和酶等变质因子的作用。

●控制植物性食品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分解)过程。

●便于酒类的发酵。

●有利于进行冻结。

(二)冷却速度和时间●冷却速度是指食品不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过程的快慢程度。

●冷却速度受食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食品的大小和形状、冷却介质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冷却时间是指食品从初温冷却到预定终温所需要的时间。

(三)冷却方法1、空气冷却法●通过冷却空气的不断循环,带走食品是热量,使食品得到冷却的方法。

●冷却空气取决于食品种类(动:0℃左右;植:0~15℃之间)。

●冷却效果取决于空气温度、循环速度、相对湿度等因素。

2、水冷却法●将食品直接与低温的水接触而获得冷却的方法。

●有浸渍和喷淋两种方式。

●冷却用水(淡水、海水均可)必须是清洁无污染的。

●适应于水产品、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冷却。

3、冰冷却法●将食品直接与冰接触而获得冷却的方法。

●冷却效果取决于冰与食品的接触面积和用冰量。

●特别适合水产品的冷却。

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冷却。

真空冷却法●利用水在真空条件下沸点降低的原理来冷却的方法。

●会造成食品部分水分蒸发(2% ~ 4%),但不影响食品的外观质量。

●冷却速度快,但成本较高。

●适应于蔬菜、蘑菇等表面积大的食品冷却。

三、食品的冷藏(一)空气冷藏法1、冷藏温度●冷藏温度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大多数食品的冷藏温度在- 1.5~10℃之间,依食品种类而定(见表4-1)。

●冷藏温度波动过大(应在±0.5℃以下)会造成食品霉变或冷害。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过低会造成食品减重、皱缩或萎焉等现象;相对湿度过大则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包装食品不受影响)●相对湿度大小应根据不同食品种类而定(见表4-1)。

3、空气循环●保持冷藏温度稳定而均匀。

●空气循环速度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包装等因素。

●一般控制最大空气循环速度不超过0.3~0.7m/s(过快会造成水分蒸发过多及能耗增加)。

4、通风换气●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换气方法。

●防止产品之间的相互串味。

●避免换气带来温度波动和污染等问题。

5、包装及堆码●包装可防止或减少食品的水分蒸发,方便食品的堆垛。

●堆码必须做到:稳固;能使气流流过每一个包装;方便货物的进出。

6、产品的兼容性●保藏条件尽量相近。

●食品特性尽量相近。

●防止食品之间的串味。

(二)气调冷藏法1、气调冷藏法的原理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或浓度)的人工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品质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

●引起食品本身品质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主要与O2和CO2有关。

●要注意“临界需氧量”和“CO2中毒”。

2、气调冷藏的特点●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阻滞乙烯的生成,推迟后熟,延长保鲜期。

●减少冷害和损耗。

●抑制色素的分解,保持原有色泽。

●阻止果蔬的软化,保持原有形态。

●抑制有机酸的减少,保持原有风味。

●阻止昆虫、鼠类等生存,防止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

●没有任何污染。

3、气调冷藏的方法自然降氧法:利用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自身的呼吸作用来调节库内的O2和CO2浓度,并根据O2和CO2浓度变化来调节O2/CO2比例。

●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达到适当O2/CO2比例所需时间较长。

●O2/CO2浓度比例难以控制,保藏效果较差。

机械降氧法:利用人工调节的方式,快速将库内的O2和CO2浓度调节到适宜的浓度,并根据O2和CO2浓度变化情况来调节O2/CO2比例。

●误差要求控制在1%以内。

●能迅速达到适宜贮藏条件,贮藏效果好。

●所需设备多,成本较高。

气体半透膜法:利用硅胶或高压聚乙烯膜作为气体交换扩散膜,使贮藏室内的CO2与室外的O2交换来达到气调贮藏的方法。

●通过不同厚度的半透膜来控制气体交换速率,维持一定的O2/CO2比例。

●方法简单,贮藏效果较差。

减压降氧法:利用真空泵使贮藏室形成部分真空,使得室内O2、CO2、乙烯等气体成分也随之降低,达到贮藏的要求。

●控制精度要求高(氧含量可调节至±0.05%的精度)。

●总压力一般控制在266.4Pa(常压为1.01×105Pa)。

●贮藏效果较好。

第二节食品的冻结保藏技术一、食品的冻结(一)食品的冻结过程1、食品的冰点●冰点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食品的冰点通常在-2~-1℃之间。

●食品的冰点取决于食品的种类、鲜度、预处理等因素。

(表4-3)2、冻结过程与冻结曲线。

(此时所有水分全部冻结)●食品达到过冷点后开始形成冰结晶,释放的相变潜热使温度迅速回升到冰点,然后继续形成冰结晶。

●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5~-1℃)后,食品在感官上已呈冻结状态。

●冻结终了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为-18℃。

(二)冻结速度与冰晶状态和分布的关系1、冻结速度●指食品内某点温度下降的速度,或食品内某种温度的冰峰向内扩散的速度。

●不同部位的冻结速度不同(表面>内部)。

●根据速度不同,有:快速冻结和缓慢冻结(急速冻结、超速冻结)冻结速度与冰晶状态的关系●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冰晶数量越多,体积越小。

2、冻结速度与冰晶分布的关系●食品冻结时,冰晶首先在细胞间隙中生成。

●缓慢冻结时,细胞内水分迁移到细胞外,使得细胞间隙中冰晶体积变大,细胞易脱水造成质壁分离。

●快速冻结时,冰晶在细胞内外同时形成。

3、冻结速度对食品质量的影响●缓慢冻结易造成细胞脱水,机械损伤也增大。

●冻结速度越快,食品受酶和微生物的作用越小。

●冻结速度越快,形成的冰晶越细小,分布也越均匀,机械损伤越小。

(三)食品的冷冻时间●是指完成一个预定的冷冻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包括冷却时间和冻结时间。

●减小食品厚度,可明显缩短冻结时间。

●增大温差,可缩短冻结时间。

●增大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可缩短冻结时间。

(四)常用的食品冷冻技术及设备●常用的食品冻结技术有三大类:空气冻结、金属表面接触冻结、与载冷剂或蒸发的液体接触冻结。

1、空气冻结技术及设备●隧道式冻结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较低,但冻结时间较长,干耗较多,风量分布不均匀。

●螺旋带式冻结器: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冻结量大,冻结速度快,干耗小于隧道式,但能量消耗大。

●流化床冻结器:有盘式和带式两种形式,冻结速度快,常用于颗粒状食品的冻结。

2、金属表面接触式冻结技术及设备将食品与冷金属表面接触而冻结。

能耗小,热交换效率高,冻结时间短,但不适合不规则及大块食品。

●钢带式冻结器:可连续运行,易清洗,干耗减少。

●平板式冻结器:冻结速度快,干耗及能耗小。

冻结效果取决于:食品的导热性、产品的形状、包装情况及包装材料的导热性、平板的表面状况、食品与平板接触的紧密程度等。

3、与冷剂直接接触冻结技术及设备冻结速度极快,干耗极少,产品质量好,但成本较高,可能会产生污染。

所用制冷剂或载冷剂必须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不影响食品品质。

●与载冷剂接触冻结:食品要用不渗透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常用载冷剂有:氯化钠、氯化钙、丙二醇等。

●液体蒸发接触冻结:将制冷剂与食品直接接触,吸收热量而汽化,使食品获得冻结。

常用制冷剂为液氮。

二、食品的冻结保藏(一)冻结食品的包装1、冻结食品包装的一般要求:●本身无毒性,能阻止有毒物质进入食品。

●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

●能抵抗感染和气味,能防止微生物及灰尘污染。

●不透(或基本不透)水蒸气、氧气或其他挥发物。

●能在自动包装系统中使用,包装大小适当。

●如在冻结前包装,则需要有良好的导热性。

●必要时应不透光,对微波有很好的穿透力。

●易打开并能重新包装。

2、包装材料●薄膜类: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铝箔等。

●纸类包装材料:纸、纸板、纤维板。

●复合薄膜:聚乙烯/玻璃纸、高密度聚乙烯/聚酯、聚乙烯/铝箔、聚乙烯/尼龙/聚酯等3、包装方式●成型、装填和封口包装●收缩及拉伸包装●真空包装和充气包装(二)冻结食品的保藏1、冻藏温度(空气温度)●温度越低越好,但运行费用增加。

●推荐冻藏温度为-18℃,但-30℃效果更好。

●冻藏温度应保持恒定。

2、相对湿度●采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可减少干耗。

3、空气循环●空气循环速度太快会增加食品的干耗。

●可采用包装或包冰衣来减少食品的干耗。

(三)冻结食品的TTT概念冻结食品的初期质量受“PPP”条件的影响:原料状况(product of initial quality)、加工方法(processing method)、包装(package)。

冻结食品的最终质量受“TTT”条件的影响: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time)和经受的温度(temperature)、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tolerance)。

●储藏温度越低,食品的品质稳定性越好。

●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食品的品质逐渐降低。

●储藏时间的长短,与储藏温度有关。

●冻结食品的耐储藏性,受所经历过的时间和品温影响。

TTT概念的例外情况●由于温度的反复波动,引起重结晶,造成品质严重破坏。

●由于冻结食品直接与空气接触及光照作用,造成或加速食品的干耗和变色。

●贮藏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食品易受微生物及酶的作用,造成品质降低。

●加盐冻结食品在-5~-40℃的范围内,储藏寿命反而随温度下降而缩短;但如果品温下降到-40℃以下,则储藏寿命随温度下降而延长。

第三节食品的解冻技术一、有关解冻的基本概念(一)解冻●是冻结的逆过程,可自发进行,也可采用人工手段。

●解冻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二)解冻曲线●可分成三个部分(三个阶段)。

●只指热传导的解冻方式(不适合微波解冻)。

(三)解冻程度●有完全解冻和半解冻之分。

●需加工的冻品,中心温度达到-5℃(半解冻)即可,有利于减少汁液流失,缩短解冻时间。

●完全解冻由于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要注意防止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四)解冻速度●缓慢解冻有利于水分的吸回,减少汁液流失。

●对于富含淀粉的植物性食品,快速解冻可防止淀粉的β化,有利于保持原有品质。

(五)解冻时间●由于被解冻食品表面的导热系数小于解冻食品表面的导热系数,因此在相同温度区间内,解冻所需时间要远大于冻结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