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6.感性材料是想象活动进行的()。
A.原因 B.动力 C.基础 D.目标17.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 ( )两种水平。
A.注意 B.能力 C.表象 D.想象18.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
A.客观描述 B.本质属性 C.科学原理 D.普遍规律19.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为基础。
A.词汇学习 B.概念学习 C.事实性知识的学习D.认知策略20.汉字,英语单词、图像、图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都属于()。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21.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无喙”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
如果掌握了这两个关键特征,就掌握了这个概念的一般意义,这就是()。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2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总括学习 B.迁移学习 C.关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23.下位学习又称()。
A.总括学习 B.迁移学习 C.类属学习 D.命题学习24.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的某一部分,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A.新的观念 B.原有观念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5.()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
A.相关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26.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 )。
A、上位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7.新观念和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时,便产生了()。
A.相关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28.学生原来认为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类生物,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鱼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用腮呼吸,就是()。
A.相关类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29.()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A、上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0.在学习过正反题、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属于()。
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1.()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A、上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2.学习热与体积、遗传与后天环境、需求与价格的关系,属于()。
A、上位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33.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下位学习34.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A.知识编码 B.知识识记 C.知识保持 D.知识检索35.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新知识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建构出新意义。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36.在(),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37.在(),个体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A.保持阶段 B.巩固阶段 C.提取阶段 D.获得阶段38.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A.获得 B.巩固 C.同化 D.提取39.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4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41.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42、某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形◣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
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 D.比较43.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4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快。
A、6±2B、6±1C、7±1D、7±24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4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4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48.学习质量与能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49.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50.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
这属于(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51.老师在讲杠杆原理时,在黑板上画图进行讲解。
这是用的()。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教材直观52、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
A、类属同化B、相关同化C、总括同化D、并列结合同化53.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这利用的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54.由于直观对象的(),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55.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 )。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56.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这是由于直观对象的()。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57.()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的、理性认识的活动过程。
A.直观 B.形象 C.概括 D.抽象58.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A.深度 B.反映形式 C.反映内容 D.抽象程度59.感性概括又叫()。
A.主观概括 B.客观概括 C.直觉概括 D.抽象概括60.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此就认为主语就是橘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
这是()。
A.主观概括 B.客观概括 C.感性概括 D.抽象概括61.()所解释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A.主观概括 B.抽象概括 C.感性概括 D.理性概括62.( )又称否定例证。
A.变式 B.迁移 C.反例 D.抽象63.在讲鸟的概念时,用蝙蝠作为(),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A.变式 B.迁移 C.反例 D.抽象64、()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A.反例 B.迁移 C.变式 D.抽象65、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互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66.鸟的概念时,先用麻雀、燕子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无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又用蝙蝠作为例子,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
这是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交互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67.为使学生获得“平原”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平原地带的图片和地图,然后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和地图上所见的各个地带的特征,确定哪些是个别地带所特有的、变异着的无关特征,哪些是各个地带所共有的关键特征。
这是()。
A.迁移 B.变式 C.同类比较 D.异类比较68.对“质量”与“重量”、“岛”与“半岛”、“主语”与“谓语”的比较是()。
A.迁移 B.变式 C.同类比较 D.异类比较6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70.()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