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阀(流量阀)

液压阀(流量阀)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0
产生堵塞的主要原因是: ①油液中的杂质或因氧化析出的胶质等污物堆积在节流缝
隙处;
②由于油液老化或受到挤压后产生带电的极化分子,被吸 附到缝隙表面,形成牢固的边界吸附层,因而影响了节流缝 隙的大小。以上堆积、吸附物增长到一定厚度时,会被液流 冲刷掉,随后又重新附在阀口上。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流 量的脉动; ③ 阀口压差较大时容易产生堵塞现象。
第三节 流量控制阀
流量控制阀(简称流量阀)是在一定的压差下通过改
变节流口通流面积的大小,改变通过阀口流量的阀。
在液压系统中,控制流量的目的是对执行元件的运 动速度进行控制,因此液压系统流量控制回路又常称为 速度控制回路或调速回路。 常见的流量控制阀有节流阀、调速阀等。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
一、节流阀
关,即不受油液粘度变化的影响;节流口形式越接近于薄壁
孔,流量稳定性就越好。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9
(3)阻塞对流量稳定性的影响
节流阀的阻塞现象
一般节流阀,只要保持油足够清洁,不会出现阻 塞。有的系统要求缸的运动速度极慢,节流阀的开 口只能很小,于是导致阻塞现象的出现。此时,通过 节流阀的流量时大时小,甚至断流。 流量小时,流量稳定性与油液的性质和节流口 的结构都有关。
行元件供应相同的流量(等量分流),或按一定比例向两个执行
元件供应流量(比例分流),以实现两个执行元件的速度保持同 步或定比关系。集流阀的作用,则是从两个执行元件收集等流 量或按比例的回油量,以实现其间的速度同步或定比关系。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30
分流、集流阀符号 (a)分流阀;(b)集流阀;(c)分流集流阀
油路和旁油路上。而溢流节流阀只能安装在节流调速回路的进油
路上组成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 (2)采用溢流节流阀的系统效率较高。
(3)调速阀较溢流节流阀流量稳定性好。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9
分流阀
分流阀又称为同步阀,它是分流阀、集流阀和分流集流阀 的总称。 分流阀的作用是使液压系统中由同一个油源向两个以上执
直角凸肩节流口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3
(2)针阀式(锥形凸肩)节流口 特点:结构简单, 可当截止阀用。调节范 围较大。由于过流断面 仍是同心环状间隙,水 力半径较小,小流量时 易堵塞,温度对流量的
D
h
θ
影响较大。一般用于要
求较低的场合 。 (a)
针阀(锥形)节流口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4
64-21
(3)温度补偿节流阀
节流阀芯杆 2由热膨胀系数 较大的材料制 成,当油温升 高时,芯杆热 膨胀使节流阀 口关小,能抵 消由于粘性降 低使流量增加 的影响。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2
调速阀
减压阀串联在节流阀之前,称为调速阀。溢流阀和节流阀
并联,称为溢流节流阀。
调速阀中又有普通调速阀和温度补偿型调速阀两种结构。 调速阀和节流阀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基本相同,主要与定
量泵、溢流阀组成节流调速系统。
节流阀适用于一般的系统,而调速阀适用于执行元件负载 变化大而运动速度要求稳定的系统中。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3
1.串联减压式调速阀的工作原理
p3
A1
A0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4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5
调速阀的静态特性分析
调速阀能保持流量稳定,主要是由于在节流阀之前串联了减压 阀,而减压阀具有压力补偿作用,这样就使节流阀口前后的压差保 持近似不变,而使流量保持近似恒定。
(3)偏心式节流口 节流口由偏心的三角沟槽组成。阀芯有转角时,节流口过流 断面面积即产生变化。本结构的特点是,小流量调节容易。但制 造略显得麻烦、阀芯所受的径向力不平衡,只宜用在低压场合。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5
(4)轴向三角槽式节流口 沿阀芯的轴向开若干个三角槽。阀芯做轴向运动,即可改 变开口量h,从而改变过流断面面积。
阀芯受径向不平衡力,只适于低压节流阀中。
周向缝隙式节流口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8
(6)轴向缝隙式节流口 本结构为薄壁节流口,壁厚约0.07~0.09mm,流量受温度的影响 小、不易堵塞、最低稳定流量约20ml/min 。阀芯的轴向位移可改变 节流口过流断面的面积。节流口易变形,工艺复杂是本结构的缺点。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2
节流口的形式与特征
节流口是流量阀的关键部位,节流口形来自及其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流量控制阀的性能。
(1)直角凸肩节流口 B h
D
本结构的特点是过流面 积和开口量呈线性结构关系, 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但流 量的调节范围较小,小流量 时流量不稳定,一般节流阀 较少使用。
h≤B;B — 阀体沉割槽的宽度。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1
减轻堵塞现象的措施有: · 采用大水力半径的薄刃式节流口。一般通流面积越大、 节流通道越短、以及水力半径越大时,节流口越不易堵塞。 · 适当选择节流口前后的压差,用多个节流口串联。一般取 ΔP=0.2~0.3MPa。 · 精密过滤并定期更换油液。在节流阀前设置单独的精滤装 置,为了除去铁屑和磨料,可采用磁性过滤器。 · 节流口零件的材料应尽量选用电位差较小的金属,以减小 吸附层的厚度。
Q Cd A
2

( p1 p2 )
细长孔
式中: Cd—流量系数; ρ—油液密度。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簿壁口 m=0.5
Δp
64-4
上式也可写成
Q Cd A(
2

p) m
在上式中若m为常数,且 则可调节通过节流阀的流量Q。
(2 / )pm 也是常数,调节A,
需要说明的是流量系数Cd并不是常数,节流口的结构、形
l h
D
α
φ
三角槽式节流口 本节流口结构简单,水力半径大,调节范围较大。小流量 时稳定性好,最低对流量的稳定流量为50ml/min。因小流量稳 定性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节流口。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6
l h
α
D
h
b
α
φ
φ
a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7
(5)周向缝隙式节流口 阀芯上开有狭缝,旋转阀芯可以改变缝隙的通流面积大小。 这种节流口可以作成薄刃结构,从而获得较小的稳定流量,但是
qVT KT B( xT )
2

( p2 p3 )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6
2.溢流节流阀
溢流节流阀是由定差溢 流阀和节流阀并联组成的组 合阀。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7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8
3.调速阀与溢流节流阀的比较
(1)调速阀应用范围较广。调速阀可安装在执行元件的进、回
1
细长孔
Q
3
m=1
3 2
簿壁口
1
2
m=0.5
Δp1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Δp2
Δp
64-7
可知:
流量刚度与节流口压差成正比,压差越大,刚度越大; 压差一定时,刚度与流量成反比,流量越小,刚度越大; 系数m越小,刚度越大。薄壁孔(m=0.5)比细长孔(m=1)
的流量稳定性受ΔP变化的影响要小。因此,为了获得较小的系数
⒈流量控制原理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
节流口的流量特性
节流口流量公式
对于节流孔口来说,可将流量公式写成下列形式:
Q K A p m
式中: Q 阀口通流面积; 阀口前、后压差; 由节流口形状和结构决定 的指数,0.5<m<l ; 节流系数。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节流口的 流量-压力特性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31
1、分流阀
可将从泵来的 压力油按一定流 量比例分配给两 个并联液压缸或 马达而不管它们 的负载如何变化;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32
分流集流阀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33
变,节流口的这种特性可用流量刚度T来表征。
Q 1 P T 1 /( ) P m Q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6
1 p 1 T Q Q tg p
刚度的物理意义如下: 当 △p有某一增量时,Q值相应 的也有某一增量,Q的增量 值越大,说明流量的变化也 就越大,从式看,刚度就越 小。反之,则刚度大。
轴向缝隙式节流口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19
二.节流阀的典型结构
(1)普通节流阀
当节流阀的进出口压 力差为定值时,改变节流 口的开口量,即可改变流 过节流阀的流量。 节流阀和其它阀,例 如单向阀、定差减压阀、 溢流阀,可构成组合节流 阀。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20
(2)单向节流阀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m,应尽量避免采用细长孔节流口,应使节流口形式接近于薄壁 孔口,以获得较好的流量稳定性。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8
(2)油温变化对流量稳定性的影响 油温升高,油液粘度降低。对于细长孔,当油温升高使油 的粘度降低时,流量Q就会增加。所以节流通道长时温度对流 量的稳定性影响大。 对于薄壁孔,油的温度对流量的影响是较小的,这是由 于流体流过薄刃式节流口时为紊流状态,其流量与雷诺数无
状、压力差、油温都对Cd有影响。精确的Cd值需靠试验确定。
一般Cd=0.6~0.8。m值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m=0.5~1。一般 薄壁节流口的m为0.5左右。尽管式包含着一些非确定因素,但 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流量进行概略计算的简明表达式。
第三节:流量控制阀
64-5
影响流量稳定性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