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赠与合同

第九章赠与合同

第九章赠与合同一、赠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与人,受贝蓖人表示接收赠与的合同。

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的一方,称为赠与人,受领财产的一方为受赠人。

赠与合同与其他合同—样,是双方法律行为,只有赠与的意思表示,没有受领的意思表示,不能成立赠与合同。

1.赠与人是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监护人不能将被监护人的财产赠送给他人,如父亲不能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赠送给他人。

赠与人是无偿付出的一方,因此要求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

2.赠与人一般是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对赠与后果有明确认识的,也可以成为赠与人。

限制行为能力人为赠与行为,一般是赠与小额财产。

3.受赠人因为是纯获利益的一方,因此其意思能力无关紧要,受赠人可以是无行为能力人牙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般情况下,受赠人就是受益人,对于公益事业的赠与,受赠人与受益人可以是分离的。

4.一般认为,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但从《合同法》的规定来看,除了转移财产所有权以外,其他财产权利也可以作为赠与的标的,不一定是财产所有权。

如技术秘密(因不具有拄占性,不称为所有权)债权人可以将债权作为赠与合同的标的。

5.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合同法》第187条)。

房屋、汽车等财产的赠与,需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一些无形财产的赠与,也要办理相应的手续。

比如,赠与专利权,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

(二)赠与合同的法律特征1.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原则上是单务合同。

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且是一种单向转移。

赠与人微付财产,受赠人不负担》目应对价,赠与为单务、无偿合同的典型。

附义务的赠与未将附义务视为对价,因此附义务的赠与未改变赠与的无偿性质。

但附义务的赠与是双务合同,因为双方所附义务不是对价关系,因此不是典型双务合同,而是不真正双务合同。

2.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合同法》颁布之后,对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争议很大。

还有一种观点,是根据《合同法》第186条规定,将赠与合同分成实践性和诺成性的两种。

《合同法》186条第l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第2款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从《合同法》的规定来看,赠与合同应当是诺成合同,第一,从整个《合同法》对“撤销“这个术语使用来看,是针对生效的意思表示或生效的合同而言的。

有的学者认为,对赠与合同的撤销,实际上是对赠与意思表示的撤销。

赠与的意思表示被相对人接受后,赠与合同就有效成立了。

对赠与意思表示的撤销,就等于对赠与合同的撤销。

而只有对诺成合同,撤销才有意义。

因为,实践合同是以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生效要件的。

如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赠与人无须为撤销的意思表示,只要不交付标的物就可以了,法律设置撤销制度就毫无意义了。

无偿合同无偿付出的一方,法律赋予其反悔权,这种反悔权的体现,一是把合同规定为实践合同,一是把合同规定为诺成合同,但无偿付出的一方有撤销权。

赠与合同的赠与人,其反悔权的体现,就是享有任意撤销权。

应当这样认为:一般赠与合同是附有撤销权的诺成合同;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经过公证的合同,是不具有撤销权的诺成合同。

二、赠与合同的效力(一)赠与人的义务1.转移赠与标的物的义务。

赠与合同依法成立后,赠与人有向受赠人转移财产权利的义务。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合同法》第188条)。

为什么《合同法》不针对一般赠与规定要求交付呢? 因为对于一般赠与,赠与人对要求交付可以用任意撤销权进行对抗,该规定对一般赠与没有意义。

2.赠与人对毁损、灭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89条)。

(1)有的学者认为,该条的规定是针对任何赠与的。

结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来分析,此规定应当主要是针对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而言的。

如果是针对一般赠与,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以任意撤销权对抗,从而不能产生损害赔偿责任。

(2)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主要是针对交付前的毁损、灭失。

因为交付之后,保管的责任随之转移。

(1)因赠与人是尤偿付出的一方,所以,只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财产毁损、灭失,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换言之,赠与人的轻过失可以免责。

案例67:药材公司赠送给灾区价值50万元的药品,由司机黄某开敞篷汽车送往赈灾机构,由业务部主任王某押车。

路途中,天将要下大雨,黄某提出用雨布遮盖药品,王某说,反正是送给别人的,别管它。

结果50万元的药品被雨水泡坏。

赈灾机构知道情况后,要求药材公司重新送价值50万元的药材。

分析:赈灾机构要求药材机构重新送50万元的药材的请求应当给予支持。

如果已经不需要药材,赈灾机构可以要求药材公司赔偿50万元,用于灾区的救助。

3.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承担标的物的品质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人因是无偿付出,所以原则上不承担财产本身的品质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

附义务的赠与,赠与鹃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合同法》第191条第1款)。

附义务的赠与,因受赠人按熙约定向赠与人或者第三人所付出,此时赠与人再不承担品质瑕疵担保责任,则有违公平原则。

但赠与人的品质瑕疵担保责任与受赠人所附义务不对称,也不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

比如,甲方送乙方一台价值4000元的仪器,乙方为履行所附义务付出5000元,乙方收到仪器后,发现仪器价值仅4000元,因此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交付t000元,否则其有权拒绝履行所附的相应义务。

4.加害给付的责任。

加害给付是指赠与人交付的财产有瑕疵,使受赠人人身或者固有财产遭受到损失。

“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91条露2歌)。

加害给付造成受赠人的损害,导致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

受赠人要求赠与人承担侵权责任,也可以要求赠与承担违约责任。

但从实务操作来看,受赠人一般要求赠与人承担侵权责任。

5 构成加害给付的条件是:第一,交付的财产有瑕疵。

比如交付的耕牛有传染病。

第二,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

如魏某明知产品有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危险,还让受赠人李某放心使用。

第三,造成受赠人的损失。

这里所说的损失不是赠与财产本身的损失,而是指赠与财产以外的损失。

比如,受赠的产品爆炸,将受赠人炸伤;再如,赠与的耕牛有传染病,使受赠人原有的耕牛患此传染病等。

(二)受赠人的权利和义务1.无偿取得财产的权利。

2.附义务的赠与完成所附义务。

三、赠与合同的终止(—)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终止,是指赠与法律关系的消灭。

包括赠与合同的撤销和面向将来的解除(提前终止)。

1.任意撤销的含义。

所谓任意撤销,是指以赠与人的主观愿望即可通知受赠人撤销赠与合同,不需要法定的事由。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

赠与人可以通知撤销赠与,取消自己债务人的地位。

前已述及,任意撤销权是法律赋予赠与人的反悔权。

甲房地产公司与乙消费者在购房合同中约定:“购买一套120平方米住房,无偿赠送40平方米花园。

”后甲交付房屋,却未“赠送”花园。

乙起诉甲,要求甲交付40平方米花园。

甲称自己对赠与有任意撤销权。

甲的观点是否正确?——甲没有任意撤销权。

名为“赠与”,实为有偿买卖,不能按赠与合同处理。

2.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任意撤销权的行使,必须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

财产权利转移与交付不能等同看待。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交付时财产权利转移,如一般的动产就是在交付时转移所有权。

但有些情况下,交付并不产生财产权利转移的后果。

比如,机动车交付后,财产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必须办理过户手续后才能转移。

乔某送给赵某1辆旧汽车,虽然已经交付给赵某使用,但尚未办理过户手续,因此乔某仍可行使撤销权。

3.任意撤销权的行使方法。

任意撤销权是形成权,赠与人向受赠人为撤销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撤销的效力。

但当事人可起诉到法院,由法院确认任意撤销权。

4.任意撤销权的限制。

赠与人对一般赠与有任意撤销权。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能任意撤销。

(1)具有救灾、扶贫性质的赠与不能撤销。

《合同法》颁布以后,学说上多把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与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看作同一性质的赠与。

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受益人一般情况下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且受赠人与受益人一旦分离。

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最狭义的解释是指虽无扶养义务,对于其亲属为扶养给付,这种情况下,受益人是特定的人,且受益人与受赠人是同一人。

当前的理论上倾向对道德义务的赠与作扩大解释,即于灾难之际以慈善或为公益之目的为财产给付,或者认为是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这样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与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就有竞合之处了。

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不允许任意撤销,是因为这种赠与一般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涉及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2)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不得任意撤销。

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本质上也是一种扶危济困的赠与。

不过,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的受赠人一般是特定人。

允许任意撤销,等于允许将脱离困境的人再推回困境之中。

“扶危济困”的赠与也是道德义务的赠与。

北京市一个地下通道,一位断腿的老人躺在那里7天,没有人理睬他,最后一个过路人把他送到了医院,给医院留了1万元钱治疗费。

分析:这就是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基于道德义务赠与的性质,是不允许任意撤销的。

(3)经过公证的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是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的赠与,法律推定赠与人预先放弃了反悔权,因此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

(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1.法定撤销权的含义。

所谓法定撤销,是指具备法定事由时,赠与人或者其他撤销权人通知受赠人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

对于法定撤销,并不受财产权利是否转移的限制。

财产权利转移之前和转移之后均可撤销,比如,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即使财产权利尚未转移,也不能任意撤销,但可以依法定事由撤销。

对某人的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也可以依法定事由撤销。

法定撤销与任意撤销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针对受赠人违约、违法的一种救济措施;后者是法律赋予赠与人的一种反,,每权。

法定撤销权与任意撤销权一样,也是形成权,发生争议时,法定撤销权也可以由法院认定。

2.法定撤销权的事由。

法定撤销是基于受赠人的忘恩负义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