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息写作漫谈

消息写作漫谈

消息写作漫谈□翟河贵一、消息的基本概念(一)消息的基本含义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最新鲜最为人关注的事实,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迅速传递给受众。

2、消息的特征主题突出,篇幅短小,文字简练,时效迅速。

3、消息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的属性1、自然属性:迅速、真实、自然、客观。

2、社会属性:意识形态、集团利益、审美价值、观点烙印。

(三)消息的种类1、动态消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

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

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

2、典型消息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

3、综合消息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

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4、述评消息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

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

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

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二、消息的写作(一)标题消息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副题之分。

正题,又称主题、母题。

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称眉题、肩题。

位置在正题上方,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位置在正题下文,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最常用的是“倒金字塔”式。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

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

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

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许多重要新闻需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因战争或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

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新闻尤其是消息特有的体裁形式。

它主要有:1、叙述式。

2、提问式。

3、描写式。

4、评论式。

5、引用式。

(三)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

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四)背景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在短消息中,通常在主体的前部。

(五)结尾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

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短消息,不必苛求有独立的结尾文字。

三、怎样写好消息(一)发现新闻1、什么是新闻通俗地说,就是最近最新发生与听闻的事情,也就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还不被更多人所知晓的事情,而这事情在传播中又有人乐意听闻。

然而,在现代社会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而有不同的见解与答案。

达纳在1869至1897年主管《纽约太阳报》时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1882年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

1943年9月陆定一(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对新闻作了新的定义:“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现媒体通行的说法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2、价值评定新闻的关键词:新近发生,社会意义,广泛兴趣。

于是,能不能引起广泛兴趣便是新闻价值的首选;社会意义是重要甚至决定因素;新近发生是前提。

是不是有价值,首先看能不能引起作者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引起身边人的关心与关注,其兴趣程度和关心关注的程度,就是新闻的价值所在和份量。

兴趣愈烈,价值愈高,反之,没有价值。

其评定价值时,要考虑普世价值和群团价值以及个别价值的参量。

如仅仅是少数甚至个别人感兴趣和关心关注,那么这新闻的价值并不高。

在肯定自己感兴趣的同时,更为重要的要揣摸编辑和受众的兴趣,是不是有相同的兴趣与兴奋点。

即使是能引起自己和大众广泛兴趣的新闻,但因为会引起不好的社会反响,就是再有价值也不能传播。

我们通常说的负面新闻,就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擅行其事。

3、时效因素新闻的生命在于新。

不新,不是新闻,也就毫无价值可言。

(二)基本技巧画龙点睛的标题;轻重得当的布局;行云流水的思路;洗练生动的文笔。

1、千锤百炼标题消息的标题之于文章,相当于眼睛之于人的脸庞。

美不美,看脸嘴,神不神,看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消息的标题,直接决定了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喜恶又决定了取舍的意愿。

夸张一点说,在稿源充足的情况下,标题决定稿件的生死。

通常说的“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就是对此的精妙注解。

对尚未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好的标题,就是一块敲门砖。

取了一个好的标题,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标题是什么?标题就是主题的凝炼,是主题的精练显现,是主题的文字浓缩。

提练不出消息的主题,凝炼不出主题的标题,结果就只会是文不对题,就是牛头对马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

一般而言,消息的标题绝大部份都是实题,但也不乏虚题;好的虚题,常常会起到“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如《××物价局敢摸“老虎屁股”××电厂“赔了夫人又折兵”》。

2、别出心裁布局写作的金科玉律三点式:凤头、熊肚(猪肚)、豹尾。

最精采的呈现在开头,最打眼的妆点在开头,最关键的浓缩在开头,最震撼的推出在开头。

使人一见动心,欲罢不能。

最厚重的在中间,最充实的在中间,最丰满的在中间,最信服的在中间。

容天纳地,精采纷呈;事实胜于雄辩。

最隽永的回味在收笔,最揪心的牵挂在收笔,最警醒的拷问在收笔,最振奋的激情在收笔。

掩卷击节,拍案称绝。

通常而言,这三点式是所有作文的通则,但消息因其特殊体裁而略有不同,就动态消息来说,常常是重要的放在前边,越靠后就越是可有可无,甚至不要,也不影响读者对消息的知悉度。

如果有人留心便不难发现,大型会议的报道,最后常常罗列非顶级的长串领导名录。

当然,长消息与经验消息综合消息,就要认真布局,尤其“肚子”,要厚实与丰满,逻辑关系一定要相互关联与照应,不能顾此失彼,互不相干。

布局上力戒平铺直叙,起伏迭宕方见奇。

3、酣畅淋漓思路清晰畅达,行云流水,迭宕起伏,圆润柔滑。

力避脱节、冲突、重复、离心。

消息的思路,相当于人的血脉、经络。

血脉与经络淤滞不畅,人必将元气耗失,萎靡不振,沉疴在身,病体奄奄。

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何来美感,何以打人。

思路决定成败。

再好的新闻,思路搭铁短路,懵懂迷糊,不能辨其价值,或不能表现价值,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独家新闻好写,不是独家新闻,就得拓开思路,另取角度,另寻视点,见人之所不见,写人之所不写,即古人说的,人人心中均有,个个笔下皆无。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标题凝炼得穿越时空成为永恒,成为志愿军甚至是此后解放军的代名词。

国内大量的战地记者写了数不清的战斗故事与战斗英雄,而魏巍另取角度,另寻视角,从三个普通的士兵身上提炼出了代表整个志愿军对祖国对朝鲜人民忠与爱和对侵略者恨与狠的本质精神。

(牺牲战士嘴里的耳朵;炮兵要求改步兵;雪拌炒面的回答:怎么不苦,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怪物。

)真实真情与独特的视角,成为永恒经典。

4、栩栩如生文笔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妙笔生辉,辉映锦绣。

妙笔的底线是真实,迭破真实的底线,妙笔就是杀人的刀,一是杀他人,二是杀自己。

消息的要害是鲜活灵动,是带着朝露的嫩绿,富有勃勃的生机。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平实口语,少堆砌华丽辞藻;多用短句,少写冗长繁语。

用洗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人物与事件的鲜活,切忌枯燥死寂。

娴熟的文笔,是驾驭文章的前提与条件。

没有好文笔,写不出好文章,同样也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消息。

写作中,尽量避免学生腔与无病呻吟,学生作文的痕迹不可避免地在初学者的文章中显露。

不要追求太时髦与太滥的书面语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如法制类消息,只要是犯罪嫌疑人一落网,90%的都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耳朵生茧,听而翻胃。

动词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能使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

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三)重心与中心1、重心是标题与导语新闻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最见功力的是标题制作;记者最见功力的写好导语。

标题与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的取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说: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2、中心是主题与事实主题凝炼事实,事实支撑主题。

主题是由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与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中心。

正如唐代杜牧所说:“凡文以意为主。

”亦即要表达的思想意识和由此呈现的事实本象。

主体事实写作时,时序、逻辑、倒叙、分量等几种构架的表现手法,可视情而定,切忌千篇一律,死板僵化。

(四)十大规则1、真实,是消息的生命。

杜绝臆想与虚构。

2、时效是消息的气色;越新鲜,气色越出采。

3、标题至少出现一个动词,最好无形容词。

4、独家新闻标题用基本事实,多家新闻突出角度。

5、用最好、最简短的语言写成导语。

6、不要主观议论,允许有少量客观评论7、将专业术语变为大众语言,如不能,则尽可能放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