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期末考试必过版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期末考试必过版

名词解释
1.免疫:机体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等抗原物质所产生的反应。

是一种机体的“自我识
别,排除异己”的反应.
2.细胞免疫: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
中时,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即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4.特异性免疫:也叫获得性免疫,是指对特异性抗原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5.体循环:左心血循环,供血给全身组织细胞利用.
6.肺循环:右心血循环,回收废血并转换成动脉血.
7.支气管树:支气管入肺叶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
8.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基底部,具有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对肠道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9.贮脂细胞:是肝脏的间质细胞,是纤维细胞的前身属结缔组织细胞系统
10.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11.球旁器:又称球旁复合体,是远曲小管和入球小动脉在肾皮质中相接触处细胞发生特化
所形成的结构,主要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外系膜细胞组成。

问答题
一、血壁血管组织结构,动脉大,中,小,微的区别
大动脉:是近心的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其管壁特点如下:1.内膜中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相连. 2中膜的弹性膜发达,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形平滑肌,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 3.外膜较薄,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中动脉:中动脉的管壁特点为:1.内膜是血管壁三层膜中最薄的一层,可分为三层.内皮是衬于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下面的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平滑肌;内弹性膜位于内皮下层的外侧,为一层由弹性蛋白构成的数微米的有孔弹性膜,有利于血管的收缩. 2.中膜主要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血管平滑肌可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平滑肌可通过这种连接接受血液或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 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营养性血管和神经分布.
小动脉:管径在0.3-1mm的动脉,弹性膜薄,不明显,仅有几层环形平滑肌,外膜与中膜厚度相似,外弹性膜不明显.
微动脉: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其内膜无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不仅对外周血有阻力作用,还对组织,器官的血量调节,正常血压的维持发挥作用.
二、肺实质的组织结构
肺实质分传导部及呼吸部,其间有肺间质分隔。

1、传导部:支气管树:
支气管入肺叶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

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分级25级
2、呼吸部:主要是肺泡,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肺泡囊。

三、简述支气管从上至下的结构特点
1.平滑肌逐渐增多,环状软骨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

2.上皮C有多种:纤毛C,杯形C,基C,刷C,小颗粒C
3.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叶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

四、试述获得性免疫的定义,特点,分类,获得途径和功能
1.定义:是指对特异性抗原识别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2.特点:由于不同病原体所具有的抗原性的不同,故特异性免疫通常只针对一种传染病.
3.功能:识别,攻击和消灭抗原,并对曾经接触过的抗原产生记忆。

.
4.分类: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一种为B淋巴细胞
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5.获得方式有两种, 1.主动免疫: 通过感染各种病原体或预防接种各种疫苗而获得(存在
时间长) 2.被动免疫:将机体免疫产主的活性产物如血清和抗体转输给非免疫个体. 以达到抵抗同一抗原的作用. (存在时间短,接触抗原后注射.)
五、胃底腺的位置(在哪一层),主要细胞有哪些以及功能
位置:胃底腺位于胃黏膜中的固有层,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
主要细胞:有5种类型,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干细胞),内分泌细胞
功能:1.壁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 2.主细胞:可分泌胃蛋白酶原 3.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起润滑保护作用4未分化细胞:能分裂分化为肾上皮细胞和肾腺各类细胞 5.内分泌细胞
六、论述肝脏的位置和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
位置和形态: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下缘平左肋弓。

\红褐色,质软而脆。

不规则楔形,分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

上面借肝镰状韧带分肝左右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下面称脏面凹凸不平,有胆囊附着,有H形三条沟,右两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处为肝门,有肝管、肝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

左纵
沟前方有胎儿时肝静脉闭锁的肝圆韧带,后方有胎儿期静脉导管闭锁的静脉韧带。

肝下面借H形沟分四叶:左叶,方叶,尾状叶,右叶。

组织结构:被膜包裹肝实质,分肝实质为千万个肝小叶。

肝实质由肝小叶和肝门管区构成,肝小叶主要由肝细胞和肝血窦构成。

肝门管区为肝小叶之间的蔬松结缔组织区,内含小叶间血管及胆管。

功能:1.分泌胆汁 2.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及合成代谢3,强大的防御和解毒作用
4.产热(安静时占全身产热的1/3).
七、试述肾上腺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
位置形态:于腹腔后上方,紧贴肾脏上端内侧,金黄色,与肾同包于肾筋膜内.左右各一。

左肾上腺:半月形, 右肾上腺:三角形.
组织结构和功能:外膜分三层,肾筋膜,纤维囊,脂肪囊. 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一)皮质(外周)占80-90%,从外到内: A:球状带:占皮质15%,细胞小,多边形, 排列成球形
或随圆形, 细胞间少量结缔组织及血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 B:束状带: 占皮质
78%,细胞大,多边形, 1-2行细胞排列成束,细胞间少量结缔组织及大量血窦.细胞分
泌糖皮质激素, C:网状带: 占皮质7%,细胞小,不规则形, 排列成网状, 细胞间少量
结缔组织及血窦.细胞分泌性激素。

(二)髓质(中央部):1.细胞群: A:主要为嗜络细胞:细胞大,圆或多边形,条索状排列成网,
又分:肾上腺素细胞(80%):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细胞(20%):分泌去甲肾上腺
素.前者的主要功能是作用于心肌,使心跳加快、加强;后者的主要作用是使小动
脉平滑肌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B:少量交感N节细胞:细胞大,核呈空泡状. 2.
细胞间质:疏松结缔组织,小血管,N
八:肾血流的特点
1.血流量大(1200ml/min),流速快。

2.入球小A较出球小A粗(有利于滤过)
3.二套Cap网:入球小A-肾小球Cap网-出球小A-肾小管周围Cap网-小叶间V
4.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呈U字形结构。

(有利于重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