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一、质控员主要工作 1、学习了解品管基本知识,掌握品质管理部门的设置以及有关各项要求。

2、了解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国内外要求,掌握所从事产品品种的加工原理和技术要求。

3、熟悉产品工艺流程以及每道工序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进行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初步分析问题,与生产部门沟通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防止问题再发生。

4、熟悉掌握本人所负责范围内的工序品质要求,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原料、半成品、成品、在库产品、发货监装抽检)。

5、5S的监督及维持。

6、技术文件的落实、修订,质量记录的审核,出厂检验报告的填写等。

7、质量工作三不原则:不接收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不接收不合格品:不接受原材料不良,下一工序不接受上一工序的不良品;不制造不合格品:做好过程控制;不制造不合格品:上一工序不向下一工序输出不良品,不向客户输出不良品。

8、质量问题不放过原则:找不到问题的原因不放过、找不到问题的责任人不放过、问题未处理不放过、问题未解决不放过。

9、质量问题不让步原则:对恶意违反工艺的不让步,对私自调整工艺和配方的不让步,对恶意阻碍质量管理工作的不让步,对隐瞒、偷发、偷用不合格品的不让步,对恶意破坏或做假的不让步。

二、合理的工作流程 1、整理你的工作——明确要干的工作,随时记录。

2、工作的程序化——制定工作计划,把要干的工作分解。

•依照规定去作——执行工作计划•确认结束的工作——检查落实•确认后要留下记录——保证追溯性•重新看程序去改善——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三、职业心态一方面要配合生产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作为品质控制的现场管理者要向上级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情况,起的是“侦察兵”的作用,如何正确定位自身与企业的关系,以下三点仅供参考: 1、充满激情地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

把企业当成一辆顺风车,或者是一个跳板,抱着东家不行换西家的心态的员工,是企业最为忌讳的。

人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只有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施展抱负的舞台,是自己学习提高的场所,才能让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好了,个人才会好。

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倾注自己全部热情,积极参与管理,与企业共同谋求发展。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工作抱有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

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

具有激情的员工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工作热情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

有了工作热情,才会丰富工作成果,才能证明工作能力。

没有工作热情,成天混日子,那么只会日渐消沉。

2、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依赖于某个企业。

企业任用每一位员工,都希望他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当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时,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企业不是收容所,努力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努力工作是我们的本分,并且使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对企业有更大的贡献,以适应公司对员工的要求。

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企业真的象收容所,来着不拒,人人都有饭吃,皆大欢喜,那么我们反而要小心。

3、作好工作是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根本。

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发展,每个员工要使自己更有价值,就首先要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价值”,工作没做好,或者还看不到成绩的时候,就想跟企业讨价还价的员工,只会自讨没趣。

因为企业不是福利院,付出的每一个铜板都要有充足的理由。

四、岗位对品管员的要求 1、基本素质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现场,常常巡视现场,能积极思考,有对消费者的责任感,有敬业和实干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

保持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对问题敏锐性,找问题有着眼点,如工作环境: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照明设施——通风排气设施——降温设施——供排水设施、工作要求积极动手、主动报告。

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方法。

以身作则,如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帮助员工摆正乱放的工器具,整理不符合要求穿戴的工作服、帽。

倾注一切热情和力量去面对工作,不可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改变思想,与时俱进。

新岗位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会与旧的岗位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有。

需要我们改变自己接受新的态度、新的价值观和新的世界观。

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进入角色。

调节自己,并使自己尽快适应新岗位是转变的一个主要方面。

、观察能力对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要去求证。

对以前一直这样做的(经验),但又感觉不适当的要去求证、去改善。

、运用能力多向思维(正向、逆向、发散、逻辑等思维)多想、多说、多写、多做(动手)构想-计划-实验、疑点-记录-计划-改善-确认注意改善的难度、操作性、成本的投入量等。

五、品管工作的性质和技巧预防错误发生持续改善,灵活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坚持原则,注意弹性,善于交流、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说话,不要“大概加可能凡事多问为什么?然后“”循环把握“三现、5M、5W3H1S”,事事寻找原因,寻求方法现场管理一、不良的来源——变异 1、变异的来源变异来源之一机器如:打毛机工作是否正常,封口机是否正常,制氮、充氮机是否正常,臭氧发生器是否正常,喷淋清洗的喷头是否通畅,水压是否正常。

变异来源之二材料如:供应商更换材料,材质变动,规格变动,品质变动。

变异来源之三方法如:工艺执行不到位,作业流程的变更,作业方法的变更,工具、设备使用不当。

变异来源之四人员如:员工熟练程度,员工习惯性,员工有没有依照标准作业(未培训、培训效果差、明白但不执行),员工的体力与情绪(因不同的工作时间而不同)。

变异来源之五环境因素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的清洁与状态,照明设施状态和照明度,通风排气设施状态与效果(冷凝水、空气质量)、控温(湿)设施的状态与效果,供排水设施的状态与效果(温度、湿度),水质状况,工作场所清洁度,工作场所物品的摆放(5S),的执行(卫生状况)情况。

变异来源之六管理因素如:紧急定单比较多,特殊品种多,产品更换频繁,加班时间过长,人员流动频繁,管理人员水平、素质。

2、变异的归类①经常性问题这类问题属于系统问题,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如很多工艺参数都有一个浮动范围,这种浮动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个范围内产品品质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②偶发性问题如原材料整包不合格,包装机突发故障不抽空,新员工或个别员工偷工减料。

此类型变异假如注意观察应该可以发现的,也是产品不稳定的来源,而且通过管理是可以控制的。

二、防止不良品的要点 1、稳定的人员试想一个新员工,除了因工作熟练程度差而效率低外,还有对工作环境的陌生、对机器、工艺的不了解,对材料的不了解,对作业方法的不熟练,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也不认识,质量意识尚未确立等太多变因存在,如何能保证他们加工的产品的品质稳定? 2、良好的教育训练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对于工作能更有效率及更高品质地来完成,不断地进行教育和训练是必要的。

3、建立标准化标准化,也可以说是种制度,或是说规定,或工作规则,更是工作方法,是保证某项或几项工作有秩序的重复进行的规定。

标准化地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储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就跟着流失;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就是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而出现太大的差异。

建立工作标准,才是维持工作稳定,从而稳定品质的最彻底的工作。

、良好的执行力我们看到很多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文件和各种制度都非常完善,但这些文件仅仅是应付认证和检查,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根本没有实施或实施不彻底。

或者企业的高层对管理说的头头是道,而基层的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样,高层的理念到不了基层,这样的企业,即使标准再完善,没有执行力也很难保证工作效果。

5、消除环境脏乱现象工作场所脏乱,代表的是效率低、品质不稳定及种种的浪费。

消除脏乱的良方就是推行“5S活动”。

脏乱虽然不是影响品质的绝对因素,但从实际的例子中,不得不相信它们之间有着重大的因果关系。

6、收集现场数据,分析变异来源每天对生产线上产生的不良品进行统计,是收集品质信息的工作之一,作为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的重要手段。

、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再好的技术,再好的机器设备,假如缺乏良好稳定的原料来配合,还是难以生产出良好又稳定的产品的。

频频更换供应商,或一味追求压低采购价格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原料缺乏一致性,当然品质不会稳定。

8、完善的设备设施保养制度产品靠机器生产,机器有精度与寿命,机器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平常要注意保养,身体不保养健康就差,同样机器不注意保养,机器精度及寿命跟着就下降,甚至在生产中出现故障,产品品质就没有保障。

二、三、如何解决问题正确做好应做的事就是管理,要做好品质管理,首先要合理有效的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变异带来的问题,如何把握、解决问题?、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掌握问题时,必须观察整体以确定自己应该的立场,使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整体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事实真相和重点观察,追查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问题发生的来源。

、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原因找错了,纠正措施就不可能有效。

、反省工作方法。

观察工作的结果,经常积极地思考现在的做法是否适当、有无问题。

不要重复相同的失败,要总结失败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犯相同的错误。

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

不良的方法会产生不好的结果,仅关注结果而不注意过程和方法的话,问题还会卷土重来,要学会从产生不良的过程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重视追究责任到重视检讨原因。

产生不良结果时追究责任,“谁没有做好”,从奖惩分明的角度是非做不可的,但更要进一步检讨“为什么会这样”。

重视原因检讨,找出防止对策,从问题的源头(管理层面)消除不良的因素。

、站在他人的立场。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注意整体的协调,采取相应行动与改善。

5、下一工序即是客户。

要考虑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谁是自己的下线,即:自己的顾客是谁,采取对下线一问题警示录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四、现场管理的几条法则了解并与现场保持密切的接触,是品管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应能作到如下以下几条: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检查有关的物件,询问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它排除标准化以防止再次发生每当出现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品管员应该到现场去检查,在现场对发生的情况进行检查时,要重复地问“为什么?……”并且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法,就应该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

改善时从确定问题开始。

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品管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要经常注意现场,依照现场和现物的原则来确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