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柱强度及煤柱稳定性研究
根据煤柱设计理论,煤柱作为控制上覆岩层移动与破坏的主要手段,必须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目前主要根据极限强度理论评价煤柱的稳定性。
极限强度理论认为,如果煤柱所受载荷达到煤柱的极限强度,则煤柱的承载力降低到零,煤柱就会破坏。
一般由下式计算条带煤柱的安全系数:
p
p
S F σ=
式中p S 为煤柱所承受的实际载荷;p σ为煤柱的强度;F 为安全系数,如果
F ≥1.5,可认为煤柱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1 煤柱强度分析
煤柱强度是指煤柱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它是煤柱稳定性分析的
基础。
煤柱的强度不仅与煤块的强度有关,还与煤柱的尺寸、煤柱内部的地质构造、煤柱与顶底板岩层的接触状况、煤柱侧向受力等因素有关。
准确预测煤柱强度是十分困难的。
长期以来,针对煤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人们通过现场试验和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计算煤柱强度的经验公式。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即线性公式和指数公式:
⎥⎦
⎤
⎢⎣
⎡
⎪⎭⎫
⎝⎛+=h W B A m p σσ b a
m p h
W σσ=
式中p σ为煤柱强度;m σ为现场立方体煤柱的临界强度;A ,B ,a ,b 为无量纲量,且有1=+B A 。
A ,B ,a ,b 的取值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煤柱强度经验公式参数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ieniawski 提出的线性煤柱强度计算公式:
⎪⎭⎫ ⎝
⎛
+=h W S m p 36.064.0σ
式中m σ为临界尺寸时煤柱的强度,MPa ,一般取5-8MPa 。
实际上,煤柱强度不仅与煤柱的宽高比(h W /)有关,还与煤柱的长度有关。
美国学者Mark (1997)根据式(3-11),提出了考虑煤柱长度l 影响的煤柱强度公式
⎪⎪⎭
⎫
⎝⎛-+=lh W h W S m p 218.054.064.0σ
从式中可以看出,煤柱长度l 增加,可以提高煤柱的强度。
Arther Wilson(1973)最早提出了煤柱屈服区的概念。
他将煤柱视为一种复杂结
构,承受不均匀的应力梯度,在煤柱中央因约束作用存在一个应力较高的核区。
他认为煤柱的破坏方式是渐进的(progressive )。
根据这一思想,建立了一种新的煤柱强度计算公式:
(1) 对于正方形煤柱:
() 1044.481084.9462232,--⨯+⨯-=H h Wh W H S p γ(hH W 00984.0>时)
,
h
W S p 3
135γ=,(hH W 00984.0<时);
(2) 对于矩形煤柱:
()62231044.4810)(92.44--⨯+⨯+-=H h hH L W WL H S p γ,
(hH W 00984.0>时),
⎪⎭
⎫
⎝
⎛
++-=324062
W L W L h
W S p γ
,(hH W 00984.0<时); (3) 对于无限长煤柱:
()L hH W H S p 92.44-=γ,(hH W 00984.0>时),
L h
W S p 2203γ=,(hH W 00984.0<时)。
尽管Wilson 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其基本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
2 煤柱载荷的计算方法
煤柱载荷是在开采过程中煤柱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其大小由上覆岩层刚度和
煤柱刚度决定。
对于房柱式开采,如果采区的宽度足够大,且采区内煤柱尺寸比较规则,各
个煤柱的刚度相同,则各煤柱分担的上覆岩层重量相等,则煤柱载荷为该煤柱影响区上方岩层的重量。
煤柱的平均应力p σ:
WL
L B B W H p )
)((++=
γσ
式中 p σ——煤柱载荷, MPa ;γ——上覆岩层平均容重,25KN/m 3;H ——采深,m ;W ——煤柱宽度,m ;B ——煤房宽度,m ;L ——煤柱长度,m 。
如果采区内煤柱的尺寸不规则,则具有较大宽高比的煤柱将承受较大的载
荷,这是因为它们的刚度较大,对顶板下沉具有更大的限制作用。
对于条带开采形成的长条形煤柱,条带煤柱所承受的实际载荷由下式计算:
⎥⎦⎤
⎢⎣
⎡⎪⎭⎫ ⎝⎛-+=6.022b H b Ha S p γ
式中H 为采深,a 为条带煤柱宽度,b 为采出条带的宽度,m 。
当条带煤柱两侧采空区的宽度不一致时,条带煤柱所承受的载荷可由下式计
算:
⎥⎦⎤⎢⎣
⎡⎪⎪⎭⎫ ⎝⎛
--++=2.12.1)(212
22121b b b b H Ha S p γ 式中1b 、2b 分别为条带煤柱两侧工作面的宽度,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