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也不断地更新,智能制造的发展就是科技进步的体现。
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同时探讨了工业机器人以及我国智能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趋势
目录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3)
2、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3)
3、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5)
4、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 (6)
5、结束语 (7)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相关功能的一种机器。
目前,开发的第三代工业机器人,它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进行运行,还能够根据人工智能
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当前,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仍然是美国、日本以
及中国。
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还是处于领先的地位,日本生产的工业
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而我国是当前全球消费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是,随着我国科研资源的不断雄厚,工业机器人的必将逐渐趋向中国制造。
机器人的运用
范围越来越广泛,即使在很多的传统工业领域中人们也在努力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包括电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普
遍应用,不仅具有高效性、持久性、速度与准确性,还能够更好地完成人力所不能完成的
难度高和危险性强的工作,在生产工作中更是零误差、零风险,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
经过多年的迅速
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是随着全球
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位转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推动企业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创新。
一
是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用户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难以维系,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变革。
二是网络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促进市场参与主体搜索、获取、分享、沟通信息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决策、分配等权利。
三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快速迭
代的特点,在其加速渗透的过程中,企业趋向于在短时间内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3、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推动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科技部门通过自主研发,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不断创新,终于在其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总体来说,一些大型的企业也能够生产出机器人的关键零件,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国现已经研发出喷漆、装配等非常多的工业性机器人。
少部分的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已经掌握了控制机器人的制造技术和驱动系统的硬件生产技术等,其中的编程技术和最核心的技术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国际的生产水平,这些技术的创新已经证明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在世界智能生产业上的地位。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方案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也打破了传统技术。
虽然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但是都是使用进口机器人,这让工业型机器人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热烈,我国相关制造业也将与国际接轨,投入到国际分工工作的强大挑战里,这也是实现推进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和生产质量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的科研人员应该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水平,把研发机器人的重点转移到智能化上,让机器人实现智能化作业,这也将会成为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并且在未来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技术水平。
4、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软“科技技术力量
智能制造领域需要芯片、控制技术、精密测量、先进传感器等“软"科技支撑。
未来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必然会大幅提升,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软"科技实力严重不足、严重依赖进口等。
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软"科技技术力量。
研究我国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虽然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但是其还处于计划阶段,仍然没有将其细化,有些指导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想要实现我国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士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进行整体分析,全面评估我国智能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以及产业扶植政策,同时兼顾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明确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第二,全面分析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主要涉及人才建设以及政策支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等,再根据我国整体发展水平制定相关发展途径第三,研究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升我国弱势科技水平,并营造良好的智能制造政策环境。
5、结束语
总之,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上,必须掌握其核心技术,面临全球化,接受挑战并抓住机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绿色化的生产模式,最终提升国家竞争综合实力。
科技可以兴国,更可以强国,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智能机器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机械工程学报,2014.5.
[2]孙英飞,罗爱华.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4.
[3]蔡自兴,郭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若干问题.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