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组合体
简单形体的尺寸标注
视图只能表达物体的形状,物体的真实大小是 根据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来确定的。加工时也是按照 图样上的尺寸来制定的。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做到: 正确、完整、清晰。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14
14 8
长方体
六棱柱
四棱台
14
圆柱
φ14
φ8
sφ44
16
16
φ1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要完整 (1)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 (3)总体尺寸
例1、轴承座的三视图画法
(1)形体分析
拿到物体后,先分析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是由哪几个基 本体组成的,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然后选择视图。 轴承座形体分析:组合形式,堆积形成。
(a) 立体
轴承座
(b) 形体分析
在选择视图时,首先要选好主视图。确定主视 图一般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 ② ③ 符合自然安放位置; 反映形体特征,也就是在主视图上能清楚地表达 组成该组合体的各基本形体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 对位置关系; 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组合体尺寸标注步骤:
• 作形体分析;
• 选择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逐一注出简单 形体的定位尺寸和截割体的定位尺寸;
• 依次标注各简单形体和截割体的定形尺寸;
• 标注总体尺寸。
一、尺寸种类
1.定形尺寸——确定形体形状及大小的尺寸,图中的直 径、半径及形体的长、宽、高等尺寸都是定形尺寸。 2.定位尺寸——确定形体上部分结构相对位置的尺寸, 如图中注*号的尺寸。 3.总体尺寸——表示组合体总长、总宽和总高的尺寸。 在标注总体尺寸时,一般不用圆弧切线作尺寸界线。
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⑴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⑶ 基准 基准 基准 ⑵
基准
⑴ 一组孔的定位尺寸 ⑵ 圆柱体的定位尺寸 ⑶ 立方体的定位尺寸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6.1.3 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的实质是将组合体化整为零,即是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
3支承板 4底板 2轴承
1凸台
5肋板
§6.1.3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形体分析
画图前应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即分析 该组合体属于叠加类还是切割类。
注意:当线条重合时,应按粗实线虚线细实线点划线的顺序取舍,前者优先.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6)检查、描深
检查底稿,改正错误,然后再描深。
例、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叠加类组合体的画图顺序: 按先画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的顺序,依次画 出组合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下面以轴承座为例介绍叠加类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6.1.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 所谓连接关系,就是指基本形体组合成组合体时, 各基本形体表面间真实的相互关系。 • 两表面相互平齐、相切、相交和不平齐(相错)。 • 组合体是由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的,所以基本形体之 间除表面连接关系以外,还有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6.1.2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1、两形体表面平齐共面,不画线。
5)画肋 和搭子
§6-2 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
教学目标
1. 了解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尺寸基 准等基本概念。
2. 能够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
标注组合体的尺寸。
§6-2 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应达到如下三点要求:
正确—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尺寸标注的有关规定; 完整—所注尺寸齐全,既不多余,也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尺寸的布局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2)画三视图:按三等规律逐个画出各形体的三视图。 先画主要部分 再画次要部分 最后画细节部分
(大形体) (小形体) (截切及相贯线)
注意:各视图均匀分布,应留出注尺寸的位置,不宜过分拥挤。
(1) 相贯体的相切、相交处正确否; 校核错漏: (2) 被切割部分是否有多线; (3) 被遮挡部分有无遗漏虚线。 3.加深图线:按国家标准规定的线型对图线进行加深。 加深顺序为:圆形→圆弧→水平线→垂直线→斜线。
例2、轴承座三视图画法
1、轴承座形体分析
(1)底板;(2)支承板;(3)肋板 ;(4)轴承 ;(5)凸台。
2、确定主视图 3、选比例、定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5、逐个画出各形体 三视图
画轴承
画基准线
画底座
5、逐个画出各 形体三视图
画凸台
画肋板 画支承板
6、检查、描深
检查,擦去 多余线条。
6、检查、描深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举例:轴承座主视图的选择方法 比较下图中的 A 、B 、C和 D四个方向,沿B 向观察 所得视图较好。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3)选择绘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根据组合体的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按国家标 准选择适当的绘图比例和图纸幅面。
(4)布置视图,画作图基准线
根据组合体的总体尺寸,将各视图均匀地布置 在图框中,在各视图正确位置处画出作图基准线或 主要轮廓线。
1凸台 4底板 3支承板
2轴承
5肋板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2)选择主视图
选主视图的原则: 1 )为方便看图,应选择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形状特征 和位置关系的视图作为主视图。 2)考虑组合体的正常位置,把组合体的主要平面或 主要轴线放置成平行或垂直位置。 3)在其它两个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上尽量减少 虚线。 4)尽量使视图中的长度方向尺寸大于宽度方向尺寸。
作图基准线一般为底面、对称面、重要端面、重 要轴线等。
图 幅 和 比 例
1.常用图幅:
一般选A2、A3、A4几种,根
据实物的大小按需要选用。
2.常用比例:
一般尽量取1:1的比例以方便画图; 若需放大或缩小时应尽量选取整数 比例如:2:1(放大)或 1:2(缩小)等。
请点击鼠标左键显示后面内容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5)画底稿
★ 画底板 ★ 画圆筒 ★ 画支承板 ★ 画肋板 ★ 检查、描深
例4、以切割体为例,绘制组合体视图 长方体
三棱柱
矩形体
形体分析:可看作 是由一个长方体被 切去三部分而成
切割式 组合体
绘制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
切去右上 角长方体
画基线和长 方体三视图
切去左上 角三棱柱
切去通槽,描 深完成全图。
描深完 成全图 检查修 改底稿
组合体:由基本几何体 和简单形体组合而成的立体。
第六章
组 合 体
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标注 组合体投影图的看图方法
组合体投影图的补图、补线
§6-1 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2. 了解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3. 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6.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把组合体看成既有叠加又有切割所组成。
§6.1.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式
不平齐叠加
平齐叠加
不对称叠加 同轴对 称叠加
⒈ 叠加式 叠加的形式包括:
表面不平齐叠加 表面平齐叠加同轴Leabharlann 加非对称叠加对称叠加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之一叠加式
正圆锥
正圆柱
正圆柱
正六棱柱
2、切割式
3、综合式(混合式)
(a)
画轴承的轴线及后端面定位基线
画轴承座三视图
(5)逐个画出各形体的三视图 (画底稿)
画形体的顺序: 先实后空; 先大后小; 先画轮廓,后画细节。 注意:三个视图配合画,从反映形 体特征的视图画起,再按投影 规律画出其它两个视图。 ①画轴承的三视图
(b) 画轴承的三视图 画轴承座三视图(续)
② 画底板的三视图
(a)
(b)
选择主视图
(c)
(d)
(3)选比例、定图幅
根据物体的大小选定作 图比例,并在视图之间留 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和适当 的间距,据此选用合适的 标准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基准线是指画图时测 量尺寸的基准,每个视图 需要确定两个方向的基准 线。通常用对称中心线、 轴线和大端面作为基准线 ,如图(a)
依次画出每个简单形体的三视图。画底稿时应注
意: 1)在画各基本形体的视图时,先主要部分,后次要部 分,先大形体,后小形体;先整体,后细节;先可见 部分,后不可见部分。 2)在画组合体的视图时,先画特征视图,后画其它 视图。 注意:要三个视图一起画。
画底稿(草):
(1)布置视图:画基准线、对称中心线、回转轴线等;
6. 整理、描深图形。
支撑板
无线
例3、画出图示组合体的三视图。
形体分析
支承板
圆筒
肋板
底板
(2)选主视图的原则
1)最能反映组合体的形体特征; 2) 把组合体的主要平面或主要轴线 放置成平行或垂直位置
C
D
3)、在俯、左视图上尽量减少虚线。 B
A
A向
C向
B向
D向
例3、画出图示组合体的三视图。
★ 画中心线和基准线
共面
两表面 无界线
2、两形体表面不平齐不共面(相错),画线
不共面
要画两表 面的界线
• 思考: 形体的前表面平齐,后表面不平齐应 怎样表达。
虚线
两形体叠加时的表面过渡关系
无线 虚线
实线
(a) 平齐
(b)前面平齐 后面不平齐
(c) 不平齐
3、两形体表面相切
此处没有 轮廓线
4、两形体表面相交
相交处应 画出交线
对叠加类组合体的分析:
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确定各 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各组成部 分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1)形体分析
如图中的轴承座由五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相对 位置如图所示。 其中凸台与圆筒相交会在内外表面上产生相贯 线,支承板与圆筒外表面相切,肋板则与圆筒外表 面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