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三标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PPT
三标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PPT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
望 领导作用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并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 标的条件
全员积极参与 整个组织内各级胜任、经授权并积
极参与的人员,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 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过程方法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
过程组成的体系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 加有效和高效地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 结果
2008版标准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管理体系标准框架
支持
组织环境
内外部因素、问题
P
运行
顾客要求
策划
领导 作用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A
改进
D
绩效 评价
C
顾客满意
管理体系 预期结果
产品和服务
标准内容解释
6 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的策 划 6.1.2环境因素 6.1.3危险源 6.1.4合规义务 6.2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变更的策划
管理目标
内容解释 6.1.1-3质量风险、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应考虑管理体系范围内所有的过程、物理边界、影响的范 围等等,包括计划内的变更和可预见的紧急情况,评价出重要风险进行控制。 6.1.4合规义务为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应通过相关渠道获取并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 6.2为确保组织的战略方向和方针的实施,组织需在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设定形成文 件化的质量目标;目标应可测量,必要时更新;为实现目标,需要策划制定目标实现的方案并执行。 6.3一般情况下导致管理体系变更的原因有组织机构变动、业务种类变化、经营方式变化等等,原有管 理体系不适用这些变化,需要重新策划;识别变更的来源,重新策划的管理体系应保持其完整性。
审核内容 7.1.1一般会审核管理层,沟通中了解公司从人力、设施(包括检测设备)、财务等方面提供哪些资源, 如人员的职称、资质,主要设备等等;在资源提供方面公司内部有哪些局限性,可以如何应对,如外 部提供、后期计划等 7.1.6提供专利、论文、科技成果等内容,外部来源的知识可提供有效性文件清单 7.4各部门、项目审核沟通条款时,均应提供会议纪要、通报、发文等信息,特别关注提供质量控制、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方面的信息
管理体系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环境 5 领导作用 6 策划 7 支持 8 运行 9 绩效评价 10 改进
标准内容解释
4 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管理体系范围: XXXXXXXXXXXX
0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培训
目录
为什么实施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原则 管理体系标准框架 标准内容解释
为什么实施管理体系
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 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
险和机遇 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
项目部审核时,该项目配备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必查,若发生会查维修、处置记录, 失效时确认及采取的措施记录
标准内容解释
7 支持 7.1资源 7.1.1资源提供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文件化信息
方针: 恪守法规,预防为主, 注重环保,确保安全, xxxxxxxxxxxx
内容解释 5.1最高管理者应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制定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和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 融入业务过程,确保资源,确保实现预期的结果,促进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促使员工积极参与,支 持其他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方面,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 规要求,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5.2方针、5.3组织架构和职责、权限,应与建立的管理体系相适应
内容解释 6.1.1风险和机遇来源:公司的内外部因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管理体系范围、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 别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对于这些风险和机遇,应策划请对的措施,以确保实现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 响,消除或减少不利影响,满足持续改进。
审核内容 公司编制的中长期战略规划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的分析,制定公司发展规划。这里面包含了公 司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内容及应对措施,公司整体的在综合管理部审核,各部门了解战略规划中与自 己职能相对应的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在技术管理制度中,对项目方案的编制要求有质量、安全等制定管理和保障措施,因此项目实施过程 中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可依据方案的内容来说明
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 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 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 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 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以消除或尽可能降低可能暴露 于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 安全危险源中的员工和其他相 关方所面临的风险
质量管理原则
标准内容解释
7 支持 7.1资源 7.1.1资源提供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文件化信息
内容解释 7.1.2为有效实施管理体系,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 7.2确定各岗位人员需要的能力,并评价这些岗位人员的胜任能力;为确保人员与岗位匹配,应通过适 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积累来实现,而对于不匹配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获取所需的能力 7.3确保工作人员知晓管理方针、与其相关的目标,其工作对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贡献和影响以及不符 合要求时产生的后果
审核内容 6.1.1-3安全部组织公司整体的质量风险、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识别内容及应对措施的制定;各部门在 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识别与安全部一致;各项目识别的质量风险、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应 符合各自项目的实际情况。 6.1.4综合部组织识别有效性文件清单并发布,包含了合规义务的内容 6.2公司级管理目标与《管理手册》规定一致,目标及实现方案审核安全生产部;各部门、各项目分解 目标应由各部门、项目部提供 6.3本次管理体系变更源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改版,在相关部门审核时可做出说明
审核内容 7.1.2人力资源部提供公司的组织架构及各部门人员构成,适当的分析人员配备的情况 7.2为证实人员能力,需要岗位说明书,重要岗位人员的胜任能力评价(匹配度)资料;特种作业人员 的资格证书必须按规定取得 培训资料:年度培训计划(必要时要有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实施内容(实际情况可能与计划不一致, 培训记录、签到、效果评价等内容);培训的内容广泛,可按《培训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7.3该条款内容一般在审核7.2能力、7.4沟通等关联条款的基础上,实际抽查人员询问相关内容。
审核内容 5.1领导作用和承诺,一般在管理层沟通时进行审核 5.2方针、5.3岗位、职责和权限在《管理手册》中规定,要提前了解 管理方针需要了解、理解 《管理手册》中规定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和部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这些在各部门的审核中,审核 员会审核部门岗位构成、人员结构、主要职责等内容,受审核人员应能够回答并提供文件资料《管理 手册》《机构与职责管理制度》及岗位说明书,这些内容应一致
相关术语 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相关方: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内容解释 4.1公司在确立战略方向、制定战略规划时,应确定能够影响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应 包括受公司影响的和影响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状况。 4.2由于相关方对本公司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环境和职业 健康安全绩效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公司应确定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获取相关方的需求和 期望(要求),识别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合规义务。 对于以上内容的识别信息,应进行监视和评审,保持关注并更新
项目部审核时:项目部组织机构、人员构成、人员资格证书、培训记录等内容必查
标准内容解释
7 支持 7.1资源 7.1.1资源提供 7.1.2人员 7.1.3基础设施 7.1.4过程运行环境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知识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5文件化信息
内容解释 7.1.3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和相关设施(包括安环)、设备(包括软硬件)、运输资源、信息和通讯 技术等,应做好这些设施的维护。特种设备检定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应适合开展的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类型,且进行维护。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 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这些测量设备应按规 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确定设备状态,做好保护以防止失效。当发生失效情况时, 应对以往的测量结果进行确认,且采取适当的措施
改进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询证决策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
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关系管理 为了持续成功,组织需要管理与有
关相关方(如供方)的关系
质量管理原则同样可以应用于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016版标准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积极参与 过程方法 改进 循证决策 关系管理
审核内容 7.1.3办公和现场建筑物及相关设施,在审核时一般通过现场查看进行;普通车辆及办公用设备按规定 管理,审核中关注相对较少;重点关注的是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安全部提供生产性固定资产清单(设备清单)、设备档案,检定或校准证书必查 设备使用部门应提供设备的维保计划、维保及检查记录、维修记录、处置记录、调动单等
求的能力
质量管理 体系
环境管理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