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规范对农药的安全操作,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本规程适应于农药的安全操作和检修工作。
3职责
3.1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排查和处置;
3.2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3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3.4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4.1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见表:
4.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本岗位应配备:工作服、口罩、防护帽、线手套。
4.3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
上岗前按需穿戴整齐工作服和劳动防护用品。
4.4安全操作要求
4.4.1.正确选购农药
1)确定防治对象。
明确防治对象是选择农药的基础,否则错误的选择会造成药害等事故。
2)选择安全高效、低毒农药。
在较大的选择范围内,安全高效、低毒是首选。
3)识别农药真伪优劣。
农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作物、人畜及环境安全。
4.4.2.农药使用的安全防护
由于农药是有毒物品,在接触过程中应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农药经皮(皮肤吸收)经口(消化道吸收)和吸入(呼吸道吸收)三种途径进入人体。
1)经皮中毒的防护
在农药贮运、配制、施药、清洗过程中穿戴防护用具,避免皮肤接触。
田间施药时,检查药械是否完好,避免跑、冒、滴、漏。
人要站在上风口施药,实行作物隔行操作。
施药后,立即更换工作服,清洗人体暴露部分及衣物、药械。
如果不慎,药液沾到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部位。
2)吸入中毒的防护
在使用烟、雾、粉剂剂型或高挥发性乳油农药时,应严格按标签要求配戴口罩或防毒面具。
避免逆风喷药,室内用药时,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如果不慎吸入农药或虽未察觉但身体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转移到空气新鲜、流通处,除掉口罩等物品,用清水清洗漱口。
中毒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诊治并携带中毒农药标签。
3)经口中毒的防护
用药过程中严禁进食、喝水、抽烟等。
施药后要清洗手、脸和漱口后方能进食。
不要用嘴吹堵塞的喷头。
不要将杀鼠剂等高毒药品与食用粮食、种子、饲料等混放。
被污染的粮食不得食用或喂牲畜。
高、剧毒农药不得用于果树、蔬菜、茶叶和中草药,农药中毒死亡的动物须深埋,严禁食用或贩卖。
严格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副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准,否则不予上市。
清洗药械时,不要污染河流、池塘等水源。
废弃农药及容器要妥善处理,不得再作它用。
4.4.3.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是指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药,避免造成人、畜中毒事故。
达到防治指标施药,避免盲目增加施药次数。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施药,严格控制施药次数、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合理复配、混用农药。
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4.5应急措施
4.5.1.农药中毒急救
在接触农药过程中,农药进入人体内超过了正常人的最大忍受限度,出现生理失调等中毒现象,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障碍、心博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证明人体已经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其急救措施按经口,经皮,吸入三类实施:
4.1 经皮引起的中毒
立即除去衣物,用大量清水清洗,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污染处。
若溅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2%可的松和0.25%氯霉素眼药水,疼痛加剧者,可滴入1-2%普鲁
卡因溶液。
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4.2吸入引起的中毒
立即将中毒者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地方,并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畅通,除去假牙(如果有),用清水清洗漱口,注意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4.3经口引起的中毒
现场急救措施: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用解毒剂。
情况严重立即送医院抢救。
4.5.2发生中毒,要抢救伤员,将伤员脱离危险境地,并对其进行适当救治,视情送医院或拨打120急救。
逐级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