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技术与方法・2008年第5期收稿日期:2008-03-14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基金(2003AA214061,2006AA020203)作者简介:唐玲(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E-mail:tangling101499@163.com通讯作者:闫云君(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anyunjun@tom.com;Tel:(027)87792214酵母种类繁多,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年来,人们还利用酵母发酵来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但酵母也会引发食物、制造物的腐坏变质,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酵母还是人体和动物的致病菌(如,Candidaalbicans)。

近两个世纪以来,酵母菌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

目前,已发展起来各种用于酵母快速检测的商业化的试剂盒,可实现部分酵母(多是针对导致疾病的部分致病酵母)的鉴定,但是该类试剂盒对酵母的检测不仅费时,而且鉴定结果准确性不高。

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某些酵母菌属、种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差异极不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化学为基础的分类法建立起来,通过细胞壁的成份、生物合成以及同功酶电泳图谱分析来对酵母进行分类鉴定。

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DNA杂交,染色体组型分析(electrophoretickaryotyping),染色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ofchromosomalDN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及核糖体DNA序列分析(ribosomalDNAsequencing),实时PCR(real-timePCR),基因芯片(genechips)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酵母的鉴定中。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不仅能够快速的将各种酵母鉴定到属或种,而且鉴定的结果精确度更高。

随着数据库中分子信息量的增加,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酵母菌种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1核糖体DNA鉴定法核糖体DNA普遍存在于生物中,真核生物的核糖体RNA中包括26S、18S、5.8S和5S4种不同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唐玲刘平黄瑛杨江科闫云君(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摘要:酵母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但目前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酵母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同的分类体系。

而准确快速的对酵母进行鉴定,既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化变质,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酵母的分类鉴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对常用的核糖体DNA鉴定法、DNA指纹图谱鉴定、脉冲场电泳鉴定、实时PCR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酵母鉴定工作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核糖体DNADNA指纹图谱脉冲场凝胶电泳实时PCR基因芯片MolecularBiologyIdentificationforYeastTangLingLiuPingHuangYingYangJiangkeYanYunjun(KeyLaboratoryofMolecularBiophysics,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Abstract:Yeastshavewiderangeandareimportanttohumanbeings.Thereexistsomeclassificationsystemsofyeastsbasedonresearchmethods.Itisnecessarytofindanaccurateandefficientmethodtoidentifyyeasts,thusbeingabletopreventfoodcorruption,andincreaseeconomicefficiency.Also,informationabouttheclassificationcouldbeprovided.Thispaperdescribedmolecularidentificationmethodsforyeast,includingribosomalDNA,DNAfingerprinting,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real-timePCRandgenechips.Keywords:RibosomalDNADNAfingerprinting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RealtimePCRGenechips2008年第5期沉降系数的核糖体RNA片段,它们分别对应的基因片段既具有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具有一定的突变,使它们作为一种良好的生物分类鉴定材料得到广泛的重视。

早期一般选取大小适中的18S序列作为鉴定的标准,随后26S的D1/D2区序列和ITS序列也被用于应用于鉴定工作中(图1)。

1.126SrDNA的D1/D2序列26SrDNA5'末端有一个长约600bp的D1/D2序列,根据Petercon[1]对核苷酸序列可变区D2的多态性分析,发现这一区域在同种间的该区域核苷酸的差异小于1%,而不同种之间的差异通常远远大于这个数据,这一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26SrDNA的D2区域进行引物设计NL1(5′-GCATATCAATAAGCGGAGGAAAAG-3′)和NL4(5′-GGTCCGTGTTTCAAG-3′)扩增26SrDNAD2区基因片段,根据同源性序列来对待测酵母进行分类。

该方法已经作为一种酵母分类和鉴定的方法被人们广泛采用。

通过Kurtzman等[2]在子囊类酵母26S大亚基的研究以及Fell等[3]对担子酵母和类酵母真菌26S大亚基的研究,基于26S的D1/D2的酵母鉴定数据库初步形成。

目前绝大多数酵母菌种模式菌株的26SrDNA大亚基序列已被测定和公布,对于鉴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因此,现在广泛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酵母菌的鉴定[4]。

但是Kurtzman与Fell在利用该方法进行鉴定工作中发现,有的亲缘关系很接近的种类仍旧没有办法进行明确的鉴定。

为此,分别引入了DNA杂交和ITS的方法对鉴定工作中有分歧或不确定的种类进行进一步的确证。

1.218SrDNA基因序列18SrDNA作为一种经典的鉴定方式在真菌的鉴定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

用于扩增18S片段的PCR引物是根据真菌18S的保守区域设计。

常用的引物:正向引物:5'-CCAACCTGGTTGATCCTGCCAGTA-3'和反向引物:5'-CCTTGTTACGACTTCACCTTCCTCT-3'。

通过PCR对酵母18SrDNA片段特异性的扩增并测序,把测序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而将待测酵母正确的分类[5]。

1.35.8S-ITSITS1与ITS2属于间隔区,利用ITS1和ITS2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扩增ITS1-5.8S-ITS2rDNA序列,扩增产物大小在350 ̄1000bp不等。

通过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对酵母进行分类。

Rosa在对Candidasp.中的各个种的确定中也也发现了这个缺陷,在将PCR扩增产物比对时发现26SrDNAD1/D2序列的特异性没有5.8S-ITS的效果好。

1.4IGSrDNA基因序列IGSrDNA处于转录间隔区,由于该区段选择压力相对较小,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着比表达序列更为丰富的变异。

序列差异较好地反映了种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根据IGSrDNA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26SF:5'-ATCCTTTGCAGACGACTTGA-3',5SR:5'-AGCTTGACTTCGCAGATCGG-3'),57℃退火进行扩增,得到大小各异的IGS1片段,根据片段的同源性对酵母进行分类。

利用IGS1来鉴定遗传距离近得菌株能够更加有效的将其快速便捷的分类,其种间分辨能力远大于ITS鉴定。

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仍旧相对较少,在对同源性非常接近的种属研究中,这一方法有很大的研究前景[6]。

核糖体DNA多态性分析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微生物的鉴定工作中。

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26SrDNA大亚基。

通过Kurtzman和Fell的努力,将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大部分酵母的26SD1/D2序列测定出来进一步的确证,并在相应数据库中公布了相关的数据资料,够迅速有效的对未知的酵母进行快捷的分类鉴定。

但是26SrDNAD1/D2序列的研究的精确性却不如5.8S-ITS、IGS方法。

由于IGS是处于转录间隔区,其遗传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从而使其在种与种之间的特异性增强,以达到快速准确鉴定的目的。

现在对于ITS和IGS的信息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2DNA指纹图谱鉴定法2.1ITS/RFLP只利用5.8S-ITS扩增结果对于酵母进行鉴定,图1真核生物中编码核糖体的序列(5'-3')唐玲等: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85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2008年第5期需要了解这段序列的一级结构。

如果用CfoI、HinfI、HaeII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通常经过3种内切酶酶切后的DNA片段大小显示出来的电泳结果的多态性就可以将不同种属的酵母进行归类。

Esteve-Zarzoso[7]利用这种方法对包括子囊菌类酵母和担子菌类酵母的25个属中的132株菌种成功的进行了鉴定,并提供了一个初级的酵母ITS/RFLP数据库。

除Cr.albidus和K.lactis等少数种类以外,大多数的酵母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进行鉴定。

但是有的种需要用特殊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切割协助鉴定工作。

Rosa[8]采用这个方法将Candida的163个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初步获得了ITS/RFLP在酵母分类鉴定的应用的数据库。

这种方法对于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的有性无性世代及过程中的优势种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现在这一方法已经广泛的用于酵母的鉴定及其他的真菌的鉴定工作中,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已公布的5.8S/RFLP的序列信息相对还比较少,尽管限制性图谱可以反映各种属的特异性,但对于单个的酵母细胞的快速鉴定还有一些困难。

而且凡是可以引起酶切位点变异的突变均可导致RFLP的产生,从而影响图谱的特异性,进而影响鉴定的结果。

2.2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利用约10个碱基随机组成的片段作为引物对基因组的DNA或者直接用单菌落进行PCR扩增,根据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来检测菌株间基因组DNA内核苷酸序列存在的微小变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