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4
5、课上作业:画家与作品连连看。
6、对西方美术史的影响:
(1)塞尚的几何体结构意识启发了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2)高更的原始、粗犷的装饰画风影响了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
(3)凡高卓越的色彩和线条影响了挪威画家蒙克和德国表现主义。
三、总结。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西方美术欣赏课,没有教材,课堂内容是教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汇集而成。
我的授课目的很明确,是让学生知道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主张,并且学生能运用课上掌握的知识去鉴赏出塞尚、高更和凡高的绘画艺术特点,运用赏析、比较、讨论、思考、回答等环节进行教学。
通过课上教学实效性来看,学生能主动完成教师课堂的问题与讨论,学生积极性较高,气氛相对活跃,较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课堂知识容量相对较大,教师要在40分钟内把课堂内容讲析透彻,还要与学生有充分的互动还是比较难的,这就让我思考是否要把课堂上一些不太典型的代表作和拓展出的知识给减去,或是把本节课再细致深入讲析,把一节课变成两节课,这样学生自我活动时间增多,知识的深入也更透彻。
同时在学生鉴赏代表作的时候,明显感觉课前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查阅不够充分,这就促使学生在平时多读书,课前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