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引领我们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我们写一篇游记,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一、安排一次游览。
如果近期没有时间,至少也要回味一次曾经的游览。
因为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无不可写。
二、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你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你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准备就绪后,你就可以写游记了。
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一、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
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
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
二、移步易景,情随景生。
游记的内容比较繁杂,一般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组织文章: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
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这样,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三、血肉丰满,主次分明。
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
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四、运用多种写作文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可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
(2)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3)可以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
(4)可以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5)可以引用神话传说,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
欣赏:湖面上悬浮着一层青纱般的薄雾,袅袅升腾。
近处湖面波澜不起,平滑如镜,倒映着花红柳绿,山如墨染。
时有游鱼蹿出,激起层层涟漪。
远处村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在这宁静的大山中清晰可闻。
湖岸边,鸟声啁啾,清风徐来,幽静阵阵。
如丝的柳枝垂入湖水。
随风摇曳,露出木船船头一角。
烟雨朦胧中的大自然,比平时又添了几重旖旎春色。
五、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抒情的笔调一般在文章结尾处呈现。
【佳作展示】奇异的黄山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开头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游览地以及对此地的初步印象。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有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
黄山可真奇啊,玲珑剔透,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迭迭的彩缎,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人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浮,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还从来没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足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中间详写黄山的山和云。
笔法细腻,景物鲜明,情景交融,给人美的感受)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
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
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
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
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彷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旳又是极细小的,像春蝉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
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
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里,天下美景归黄山。
”(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有头有尾,给人完整印象。
)《水帘洞洞天》一部《西游记》,令花果山水帘洞著称于世,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
[长篇小说《西游记》的问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花果山,记住了水帘洞。
]长假有幸,直奔花果山。
[“直奔花果山”,交代了游踪。
]站在山门前,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说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顶上有一块仙石”。
由于我们是从正门进山的,因而无缘见到仙石。
[引用《西游记》中描写花果山的内容,增添了花果山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如从连云港市的猴嘴镇东南进花果山,就可见一石猴蹲于巨石之上,向西北眺望,似乎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石猴迎客,交代了游踪。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景区内配有专门的环保车辆。
如不想步行,可花15元买张车票,乘车盘旋而上,然后到你想玩的景点下车即可。
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行人买了车票,直奔水帘洞。
[乘环保车,直奔水帘洞。
用笔简洁,单刀直入。
]车子依山道盘旋而上,但见彩蝶飞舞,香气扑鼻,山势不算巍峨险峻,却也浓荫蔽日,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
[上山途中的美景,寥寥数语,景色优美,特征鲜明。
]车子停在三元宫停车场,旅客们下车后,各自朝看好的景点进军。
[下车,分头活动。
交代了游踪。
]穿过三元宫庙后的山路,沿着锈迹斑斑的铁链,拾级而上,便可到达花果山的水帘洞。
[“穿过”“沿着”“拾级而上”“到达”,交代了游踪。
]远远地,就听到人声鼎沸,跌瀑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从听觉角度,描写瀑布。
]及至到了眼前,只见一条银练悬空而下,迸起的水珠四处飞溅,验证了《西游记》中所描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观瀑布。
从视觉角度,描写瀑布。
“一条银练”,比喻,摹其形态;“悬空而下”“四处飞溅”,绘其动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引用,歌其美态。
]水帘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瀑布悬遮,沿壁攀石阶而上,穿过飞流而下的水帘,即可进入幽深的洞穴,虽然身上会被水珠淋湿,却不必像猴子那样“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口。
”[进洞口。
“隐在珠帘的背后”,述其位置的隐蔽;“攀”“穿”,叙其进洞的刺激。
]洞里有一口方形小井,终年不枯,名曰“灵泉”,民间传说此井系通往东海龙宫之海眼。
[介绍“灵泉”,增加洞穴的神秘。
]这里宽敞凉爽,气候宜人,不愧为“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宽敞凉爽,气候宜人”,突出洞穴的特点;引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厚其文化底蕴。
]洞前不远处的石阶上,蹲着一只金黄色的小猴子,猴子头戴一顶印有红色“大圣”二字的帽子,身着橙黄色的衣服,手持一根像“金箍棒”的红黄相间的木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与小猴子合影留念,并不时地将手中的食物递给它吃。
[出洞观猴。
“争先恐后”,别有情趣。
]小猴子不断地被主人送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抱中,它的小脸上始终挂着一副荣辱皆忘的淡漠表情。
我想,它是孤独的,这样的场合不属于它,它应该在山涧间奔跑,在孙大圣的群猴队伍中鼓吹。
[谈“观感”,耐人寻味。
]站在水帘洞前的平台上眺望,但见群峰遥峙,重峦叠嶂,连绵的云台山茫茫苍苍,各类“猴石”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如一位位默坐的智者,只把那些深邃的义理隐藏在这些山岭与云层之间,它们深知,所有的文字都会随风而逝,惟有大地的缄默才使一切拥有迷人的永恒。
[眺望云台山,“猴石”如生,永恒的风景。
]【简评】1.内容真实,重点突出。
文章记述了一次游览花果山水帘洞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重点描写了水帘洞内外的景色,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游记将写景、抒情相结合,写的是“有我之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花果山水帘洞的喜爱之情。
2.顺序井然,条理清晰。
这篇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乘车进发-洞前观瀑-洞里观赏-出洞合影,有条不紊地把自己在花果山水帘洞所见到的景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3.描写生动,语言形象。
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洞穴的“幽深”、小猴的“淡漠表情”,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文章还巧妙地讲述了有关花果山水帘洞的传说,引用了《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夜游漓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
今天,我就来到了景色名扬天下的人间仙境美丽宜人的桂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虽然,我已经见识过杭州的西湖,无锡的太湖和苏州的小桥流水,但我认为,还是桂林的漓江最美、最迷人。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漓江的江水不再似白天那么碧波荡漾了,但江两岸的彩灯却把它照射得色彩斑斓,因而更显现出了它的神秘之美。
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了游轮,那时,游轮内的灯还是开着的,所以,我就感到这时的漓江什么意思都没有,也一点都不美丽,反而变得黑压压的。
只听“砰”的一声,船动了几下,离开了码头,船内的灯顿时熄灭了,这时的漓江却忽然显得异常的美丽。
两岸旁的彩灯倒映在江中,使漓江显得亮丽多彩。
湖心岛上的喷泉不停地舞动着,它们时而喷得高,时而喷得低,时而把水喷向水轴中心,时而把水喷进漓江……我们刚好经过那里,它的水柱又正好向漓江的方向喷涌而来,船上的游客有的捂住了双眼,有的赶忙拿起照相机拍摄,还有的依然在那说笑谈天……我又听见“哗”的一声,水柱落入江中,泛起了洁白的水花。
游轮穿过了几座大桥,越过了几簇波浪,来到了一个大铁门前,只见铁门慢慢地打开,船也慢悠悠地驶了进去。
船驶进去后,大铁门又关上了,而船前又是一堵比船高出好几倍的铁墙,飞都飞不过去,更别提驶过去了,是撞也撞不得,跳也跳不过,不会我们都要被关在这里了吧?这时,几个放水管同时工作,一齐往这里面放水,“妈呀,我们会被淹死的!”我焦急害怕地想。
只见水面慢慢升了起来,船底不停地冒泡,“咕噜噜,咕噜噜”地,好像船底有条巨大的鱼在吐炮呼吸。
水放呀放,船升呀升,转眼间,刚才还在我们头上的大铁门已降到我们的眼前来了。
等水把大铁门完全淹没时,我们的船又向前驶去。
真是太神奇了!我看后,惊叹不已,便马上跑到甲板上,把头探出去一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繁华的景象:江边的复式小别墅散发出了金色的光芒,皎洁的月光下,象鼻山、老人山、叠彩山屹立在江面上。
叠彩山上的摘星亭也发出了温和的光芒,织女星就在摘星亭的正上方,她好像在看着来往的船只,思念着她的牛郎……远处,日月双塔交相辉映,日塔金碧辉煌,月塔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