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二○○七目录1总则 (83)2完好标准 (94)3换热器的维护 (85)3.1 维护 (85)3.2 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86)4 换热器的检验 (86)4.1外部检查 (86)4.2内外部检查 (86)4.3压力试验 (87)4.4定期检验 (89)5 换热器的修理 (89)5.1检修周期及内容 (89)5.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90)6 试车与验收 (96)7 维护检修的安全注意事项 (98)821 总则1.1 适用范围参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换热器维护检修规程》(HG25004-91)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6.4MPa(g),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520℃钢制管壳式单管板或双管板换热器,包括冷却器、冷凝器、再沸器等换热设备的维护检修。
本规程与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应遵循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一切规定。
从国外引进的换热器,还应遵循原设计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1.2 结构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以及填料函式)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封头)等部件构成。
板,与壳体焊接相连。
为了减小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有时在壳体上设有膨胀节。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
U形管式的换热管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管束可以自由伸缩。
填料函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填函密封可以自由伸缩。
双管板换热器(如图1)一端的内管板直接固定在壳体上,外管板与管箱相连接,另一端的内管板以填料函结构与壳体连接,外管板与管箱连接;采用双管板结构的优点是当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部位发生泄漏时,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中进行换热的两种介质各自漏入大气而不会互相串混。
双管板换热器用于引进部分的干区,以防止一旦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发生泄漏时,水或蒸汽与介质相混。
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换热器的零、部件及附件完整齐全,壳体、管程、封头的冲蚀、腐蚀在允许范围内,管束的堵管数不超过总数的10%,隔板、折流板、防冲板等无严重的扭曲变形。
832.1.2 仪表、计量器具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2.1.3 基础、底座完好,无倾斜、下沉、裂纹等现象。
2.1.4 各部连接螺栓、地脚螺栓紧固齐整,无锈蚀,符合技术要求。
2.1.5 管道、管件、阀门、管架等安装合理, 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1.6 换热器壳程、管程及外管焊接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
2.1.7 防腐、保温设施完整有效,符合技术要求。
2.2 运行性能2.2.1 换热器各部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符合技术要求。
2.2.2 换热器各部位阀门开关正常。
2.2.3 换热效率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2.3.1 换热器的设备档案齐全,各项记录填写及时、准确;设备档案内容如下:2.3.1.1 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样和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属于中压和Ⅱ类以上的压力容器管理范围的换热器还应有强度计算书;2.3.1.2 换热器的设备卡片及运行、缺陷、检修、事故记录;运行时间和累计运行时间有统计记录;换热器的密封点统计准确并有消除泄漏的记录;2.3.1.3 换热器的设备图纸齐全,包括制造厂提供的竣工图(如在原蓝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的确认标记)、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2.3.1.4 换热器的安装检验记录;运行中的检验、检测记录,以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2.3.1.5 换热器的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2.3.1.6 换热器的技术改造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及技术文件资料;2.3.1.7 有关事故的记录资料和处理报告。
2.3.2 如系拆迁的旧换热器,除上述资料外,尚须有换热器原来所属单位提供的设备历史资料,包括使用、检验、改造、修理和事故等记录。
2.3.3 属于压力容器管理范围的换热器有关压力容器技术资料齐全、准确。
2.3.4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周围无杂物,无污垢、垃圾。
2.4.2 设备的胀口、焊口、管口、法兰、阀门、填料函等密封面完好, 泄漏率在允许范84围内。
2.4.3 道路畅通,在安全距离内无危险物和障碍物。
3 换热器的维护3.1 维护3.1.1 换热器及其所属零部件必须完整,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历史不明,资料不全,无档无卡的换热器,不准使用。
3.1.2 操作人员应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1.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进、出口物料的温度、压力及流量控制在操作指标内,防止急剧变化,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3.1.4 换热器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按岗位操作法的要求,定时、定点、定线进行巡回检查,每班不少于两次。
检查内容为:3.1.4.1 介质的温度、压力是否正常;3.1.4.2 壳体、封头(浮头)、管程、管板及进出口等连接有无异常声响、腐蚀及泄漏;3.1.4.3 各连接件的紧固螺栓是否齐全、可靠;各部仪表及安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发现缺陷要及时消除;3.1.4.4 换热器及管道附件的绝热层是否完好。
3.1.5 勤擦拭,勤打扫,保持设备及环境的整洁,做到无污垢,无垃圾,无泄漏。
3.1.6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排除的故障应及时上报,故障未排除不得盲目开车。
3.1.7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停止换热器的运行,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1.7.1 换热器超温或超压,经处理不能恢复正常状态时。
3.1.7.2 换热器的壳体或列管等发现裂纹、鼓包、变形,有破坏危险或发生泄漏,危及安全。
3.1.7.3 换热器所在岗位发生火灾或相邻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危及换热器的安全运行时。
3.1.7.4 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3.1.7.5 换热器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3.1.7.6 发生安全守则中不允许换热器继续运行的其它情况。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85管壳式换热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如下表。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出口压力波动大 1.工艺原因2.管壁穿孔3.管与管板连接处发生泄漏1.调整工艺条件2.堵管或补焊3.视情况采取消漏措施换热效率低 1.管壁结垢或油污吸附2.管壁腐蚀渗漏3.管口胀管处或焊接处松动或腐蚀渗1.清理管壁2.查漏补焊或堵管3.胀管补焊、堵管或更换换热器管束异常振动介质流动激振在壳程进、出口管处设计防冲板、导流筒或液体分配器封头(浮头)与壳体连接处泄漏1.密封垫片老化、断裂2.紧固螺栓松动1.更换密封垫片2.对称交叉均匀地紧固螺栓4 换热器的检验4.1 外部检查4.1.1 换热器的外部检查(用肉眼或10倍放大镜)每季度一次,在换热器运行条件下进行。
4.1.2 外部检查的内容如下:4.1.2.1 检查换热器的保温层是否完好,有无漏气或漏液现象;对无保温层的换热器应检查防腐层是否完好及换热器外表面的锈蚀情况;检查换热器的壳体、密封部位、焊缝、接管等有无泄漏、裂缝及变形等;4.1.2.2 检查换热器有无异常声响与振动;4.1.2.3 了解换热器在运行中的有关情况,特别是有无介质堵塞和泄漏现象;4.1.2.4 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按规定进行校验或更换。
4.2 内外部检查4.2.1换热器的内外部检查,是在换热器停车或检修时进行,每年一次。
4.2.2 内外部检查的内容:4.2.2.1 外部检查的全部项目。
4.2.2.2 换热器壳体的内、外表面,开孔接管处等部位有无介质腐蚀或冲刷磨损现象。
4.2.2.3 壳体壁厚测定,并进行校核。
换热器壁厚的计算公式如下:S=cm式中86S壳体的计算壁厚cm;D n壳体的内径c m;[σ]壳体材料的许用应力MPa;φ焊缝系数P壳体的设计压力MPa。
测量壳体壁厚小于上述计算壁厚时,应降压使用或报废。
4.2.2.4 检查管束腐蚀、结垢情况和有无泄漏。
4.2.2.5 检查管束与管板连接部位有无泄漏。
4.2.3 检查结果予以记录,发现缺陷予以处理。
4.3 压力试验4.3.1 换热器拆开检查、清洗或经过修理重新装配后,必须进行液压试验,必要时按图纸规定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气密性试验。
4.3.2 液压试验4.3.2.1 换热器的液压试验一般用洁净的水作为试验介质。
有特殊要求的,可以用图纸规定的液体作为试验介质,试压用液体和环境的温度均不得低于5℃。
试验时液体的温度应低于液体本身的沸点和闪点;对奥氏体不锈耐酸钢制容器,用水进行试验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当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时,就应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ppm。
4.3.2.2 换热器液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1.25P(P为换热器的设计压力,下同),设计压力P 小于或等于0.6MPa的换热器取1.25P和1.25P+0.1MPa中较大者。
4.3.2.3 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200℃的换热器,液压试验的压力Pr为:Pr=1.25P×[σ]/[σ] t式中:Pr试验压力MPa;P设计压力MPa;[σ] 试验温度下的材料许用应力MPa;[σ]t设计温度下的材料许用应力MPa。
4.3.2.4 液压试验的顺序为先壳程,同时检查换热器管束与管板连接部位,然后再试管程。
试压时,将换热器充满液体,滞留在换热器中的气体必须排尽,换热器表面保持干燥,待换热器的壁温与液体的温度接近时,才能缓慢地升压到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降到设计压力,保压30分钟以上并进行检查。
检查87期间应保持压力不变, 但不得采用连续加压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的做法,不得带压紧固螺栓。
4.3.2.5 液压试验中, 无泄漏,无可见的异常变形和异常响声,即为试验合格。
4.3.2.6 试验完毕后,应立即将水排尽,并使之干燥。
4.3.2.7当不能采用液压试验时,可采用气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1.15P(P为设计压力)。
采取气压试验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并经主管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批准。
试验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试验用气体温度不低于5℃。
介质为易燃易爆的换热器必须彻底清洗和置换,经分析合格方可进行,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
4.3.2.8 在气压试验时,缓慢加压到规定压力的10%(不小于0.1MPa),应暂停进气,对连接部位进行检查,若无泄漏等异常现象,可继续升压。
升压应分梯次逐级升压,每级为试验压力的10~20%,每级间适当保压,以观察有无异常。
在升压过程中,严禁工作人员在现场作业或进行检查工作;在达到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首先观察有无异常现象,然后由专人进行检查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