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试科目总分为150分,考试题型及分值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1.何谓决策?如何理解其含义?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⑴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全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⑵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⑶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说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要点:满意原则。

⑴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⑵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⑶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

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的建议不做评论;⑵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⑶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⑷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4.简述运用德尔菲技术的步骤。

⑴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⑵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⑶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

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或者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⑷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是什么?(教材第一节内容)1.管理的含义核心词汇:管理者、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和活动、协调帮助理解:泰罗、法约尔、西蒙等对管理的定义,四层意思2.管理的性质二重性:与生产力相关联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角色互换有无影响) 科学性:有无客观规律以及是否可以被讲解、被复制使用的检验(能否找到与能否COPY) 艺术性:对客观规律的艺术性实践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2)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承担什么职责,或扮演什么角色人际关系角色: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懂专业人际技能:善协调概念技能:有思想 2.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 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 4.内部环境:严格讲,内部环境因其可控性特点属于内力组织物质环境:包括作用对象在内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组织文化环境(关键)(二)外力主要指外部推动管理活动成功的帮助力量和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内容宏观环境:经济、技术、政治和法律、社会文化等产业环境(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竞争者、顾客、供应者、合作伙2.环境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管理影响很大环境应对(环境的管理) 三、管理学研究提示(教材第四节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战前后) 核心问题:效率(生产效率、经营效率、组织效率) 人性假说:经济人(一)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简介:美国、钢铁公司、技术工作、工程师、作品-“科学管理之父”2.三个著名实验:与“磨洋工”现象的斗争,效率核心铁块搬运:动作、标准与效率铲掘:改进工具提升效率金属切削:改进技术提升效率3.指导思想核心:管理人员和工人均应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怎么分蛋糕-怎么把蛋糕做大) 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4.理论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选择和培训工人有差别的记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5.评价:集天使、魔鬼与一身的评价,我的评价“伟大 6.案例:科学管理造就的福特王国标准化流水线生产5美元工作日评价福特:天才的智慧与冷酷的心(二)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简介:法国、科芒特里-富香博联营公司、管理实践与研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企业经营6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管理的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3.评价: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现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我的评价“感(三)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简介:德国、社会学家、军队管理研究-“组织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三种权力模式(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分工明确、等级安排、合理用人、职业管理人、规则与纪律、理性的人际关系)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一战后至二战社会背景:社会革命和工人觉醒-对物化的不满-反抗和斗争核心问题:效率-人性人性假说:社会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1.梅奥简介:美国、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作品 2.霍桑试验:主持者、研究内容、地点、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转陪试验大规模访谈观察试 3.评价:精确、严谨的德国管理模式的理论先驱,我的评价“认同”(二)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学说) 1.员工是“社会人”2.提高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行为科学理论1.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 2.人性理论(X-Y理论等) 3.领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等) 4.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三、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60年代至20世纪70、80年代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学热表现:百花齐放、争相竞荣特别提出表扬:孔茨的分类总结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可以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一)企业文化(组织文化) 1.背景:对日本经济奇迹的研究和深入思考 2.重要研究者及其作品: 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迪尔和肯尼迪《企业文化》彼德斯和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企业的经验》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奎恩和肯伯雷:运用竞争价值理论模型测度组织文化爱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3.内容: 文化对管理影响深远企业文化的含义、功能企业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植物文化、物质文化)(三)学习型组织1.背景:人类进入新时代(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变2.研究者及作品:1990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3.内容: 关键语句:主动学习是应变之道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技能(系统思考、超越自我、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领导者行为、组织职权配置、约束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柔性化)(四)企业再造(业务流程重组) 1.背景:3C挑战、对职能制的检讨2.研究者及作品:1993年,迈克尔?海默和詹姆斯?钱皮,《企业再造工程》3.内容: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提高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效率,赢得客企业再造实施方法:目标、手段、删减环节、重构流程、达到..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以顾客导向为标准审视当前流程,根本性思考、彻底改革。

计划(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教材第一节内容)1.什么是计划工作广义:制定、执行、检查计划,实际上就是管理活动的全部狭义:仅指计划制定,即根据…通过…提出…目标及实现的方法、措施和手段计划工作对于管理非常重要。

2.计划工作的性质(即进行计划工作应该虑及的若干原则条款) 目的性:制定计划是干什么的?实现一定的目的和目标。

主导性:计划工作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其他职能活动的基普遍性:存在于管理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中效率性:效率是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注意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 灵活性:任何僵化的计划工作一般是没有效率的创造性:计划工作本身就是创新活动3.计划的类型按计划广度分类:战略计划、作业计划按时间跨度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明确程度分类:具体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管理职能分类:所有管理只能均可制定自己的计划,营销、研发、财务等按内容不同分类:专项计划、综合性计划按表现形式分类: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二、计划工作(狭义计划工作)程序(教材第二节内容) 4大块8个具体步骤: 第一大块:宏观机会分析:看组织是否遇到了发展的机会(环境与自身资源的对照分析) 第二大块:确定目标:如果有机会,需确定明确的目标第三大块:确定计划方案: 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再进行更加细致的内外环境分析提出可供给选择的方案:制定若干种达到目标的计划方案(关键步骤) 评价备选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选择方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和备用) 第四大块:分解和完善计划分解:时间、空间分解,形成计划体系编制预算:计划数字化三、计划工作一般方法(教材第三节内容) 1.预测是计划和决策工作的基本前提预测含义解释:猜的解释、预测四要素(对象、目的、信息、方法) 预测的类型:可分别按照预测内容、时间跨度、属性、应用范围等进行分类预测过程:明晰对象、收整分析资料、方法和模型选定和验证、进行预测、报告及评价 2.滚动计划法定期修改、滚动制定五个步骤:划分阶段、检视执行、分析变化、滚动顺延、形成新计划评价:很好很实用的方法(长短结合、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颇具灵活性) 目标管理第四章本章节讲述两大问题:一是目标的基本概念,二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一、关于目标(教材第一节内容) 1.目标的含义期望的成果,努力的方向,是在分析…基础上,确定的…方向,是组织思想的具体化。

目标变迁:利润最大化-适当利润和满意利润-创造顾客-社会组织目标要求2.目标的性质多重性:目标群的构建(自身、顾客、社会) 类型方面:主要目标(顾客)、并行目标(社会)、次要目标(自身) 内容方面:8个方面(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资和财务资源等) 层次性:层次体系和网络建设变动性:目标变迁就说明这一性质3.确定目标的原则现实性原则:要可行关键性原则:抓住重点定量化原则:可测度协调性原则:体系建设要求权变原则:灵活性要求二、关于目标管理(教材第二、三节内容)1.产生与发展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理论基础: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是一种概念、一种管理哲学而非管理技术基与“目标-授权-自我控制”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管理系统,广为应用2.实施(四个阶段) 目标建立:内容、目标设定方法、需注意问题目标分解:操作、要求、需注意的问题目标控制:自我控制与领导控制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目标评定:综合性评议体系(自我、群众、领导)、应注意的问题3.应用与评价目标管理应用的特点:范围广、方便灵活(作为系统或作业管理均可)、财务领域突出评价之优点: 提高管理效率:职责明确有助于组织机构改革:授权趋向更为科学的分权体制激励作用:参与与授权的结果便于监控:明确的目标体系的作用评价之局限性: 目标制定困难:制定科学目标不那么容易,要求很高制定与分解费时费力:全局观和长远观不易迅速形成,且协调工作难成果考核与奖惩难以切合:调整、追低现象使得考核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员工素质差异影响实施:人并不都是Y人12月23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14.49 1.76% 吧](000157.SZ、01157.HK)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