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民工与建筑业的关系

浅谈农民工与建筑业的关系

浅谈农民工与建筑业的关系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20年来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同时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增速步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建筑业在二三线城市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房地产公司投资的减少,建筑工程也减少了,相应的出现在外务工人员的失业。

所以说建筑生产与劳动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字:建筑业,农民工,发展,经济1 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1建筑业现状建筑业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它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它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的劳动者,由于近两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调整,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大,建筑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也出现了严峻的挑战,建筑产品销售困难,建筑市场中烂尾楼增多,劳动力出现供大于求,逐渐减少的建筑施工现场使得建筑业中管理者和工人过多,出现毕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外出务工农民找不到工作和失业现象。

1.2建筑业的改革建筑业也要跟随国家的脚步,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国家现行标准为建筑业的发展进行结构调整,一是经营范围趋向全球化,简言之就是需要走出去,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主动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借船出海,不断提升对外承包工程的竞争力。

二是建设模式趋向一体化,大力发展已经在浙江试点成功的工程总承包实践,在工程总承包工作推进中,我们通过关注试点地区、试点项目、试点企业的培育和建设。

以问题为导向,改革为创新、破解过程中矛盾、梳理现场发生的问题、期望走出一条建设的新道路。

三是建筑施工的理念逐渐趋向于环保低碳化,低碳环保发展是目前世界的发展潮流、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行业继续向前发展的希望、它也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

四是方式趋向工业化,改变原来粗放型和数量型的增长方式。

五是行业结构趋向专业化,使得产业结构更便捷。

六是劳动组织趋向人本化,只有和人良好的相处才能够快速发展没有阻碍。

七是质量安全趋向标准化,要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监控,及时的排查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标准化推进的好,质量基础夯实的才能好,安全底线才能守得牢。

八是经营理念趋向商品化,要把“服务”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通过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获得广大业主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九是市场行为走向契约化,成熟规范的企业和成熟规范的市场行为是高度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价值的取向,然而这种尊重应当体现在对契约的尊重,尊重契约其实就是尊重合作双方合作的正当利益。

十是行政管理更加法制化。

只有通过上述这样的变革和措施建筑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技能提升问题,还有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改变。

规范建筑市场也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改变建筑市场现状。

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文明、规范、和市场化的建筑市场。

2 建筑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2.1农民工安全和规范操作意识浅薄2014年12月28日、12月29日清华附中坍塌案例中管理者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和知识足够高和多,但是由于施工中的施工人员也就是农民工们的安全操作意识低,随意堆放物品和随意更改设计中的钢筋直径和马凳间距,这样的行为使得现场施工与《现场钢筋施工方案中》的要求严重不符,且物品布置不均匀、马凳间平均间距过大,马凳立筋上、下端焊接不够饱满。

农民工这样的不规范操作意识、以及管理者对于培训和提高农民工安全知识的意识不够高,使得在清华附中出现了在建房屋倒塌,出现的人员伤亡,甚至到了触犯刑法的地步。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故一旦发生了,毁掉的不仅仅是别人生命和家庭,同时也将会毁掉自己的人生与家庭!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筑业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排查力度越来越大,轻的罚款、重的甚至会判刑!2.2农民工维护自身权利意识低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就业群体,由于现实与历史的发展原因,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城市发展的边缘地带,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基本的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力大军,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农村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受现在的城乡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缺陷的影响,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得不到提高,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社会地位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极为不相符的,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与社会权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同时也在刺痛我们的良心与责任,在这支劳动力大军中我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所以我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他们,融入城市的程度与没有融入的原因,使得农民工这个大群体可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例如:在去年的12月18日—20日,吉林长春,将近百名的农民工为讨要300万工资“蜗居”在建筑公司,工人由于法律维权意识低,在遇到这样的工资拖欠问题不能想到好的解决方案。

今年1月5日,陕西商洛,讨薪农民工在工地上出示欠条和他们写给包工头的承诺书,虽然农民工展示了包工头写的承诺书,但仍然不能够及时的拿到拖欠的工资。

在今年的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农民工工资清欠办公室,农民在镜头前展示领到的拖欠工资款,农民工通过媒体的力量拿到了工资,说明其意识在提高。

农民工外出务工孩子在家没人管,孩子缺失父母教育,有的农民工想要在城市扎根,但是由于没有签订维护自己的劳务合同,在教育、生活、就医、失业保险等方面不能够完善,我知道的农民工中,他们最多就是包工头给入了个意外伤害保险,其他的职工该有的权利和该享受到的生活都没有得到保障。

2.3农民工知识技能不高农民工多是直接从农村来的务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多是靠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更着怎么干,只是为了能够多挣一些钱,一到建筑工地老板也是希望工程能够快速完工,不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在工作中由于知识技能不够,所以工程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给后续居民的居住安全造成了为威胁,后续出现墙体裂缝,墙体坍塌等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例如:工人师傅随意摆放现场施工中的废弃土,2009年上海莲花河畔楼体倒塌事件中,就是由于工人随意将挖出来的废土堆放在了楼层旁边,由于没有专业知识分析,及时将土体给清理出场地,导致刚建成的一座楼体直接倾覆而倒。

还有许多的诸如此类的工程问题前两年在新闻上的温州某小区房屋裂缝就有3到5厘米,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3 建筑市场中问题的解决措施3.1国家国家对于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出台了十六条“硬措施”,其中的关键内容有:1.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为由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2.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用工及其工资支付情况,不得以包代管。

3.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4.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确保专款专用。

5.总承包商未及时划拨工程款,致使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总承包商企业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

6.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抵押偿付制度,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

这项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民工往年以来的工资拖欠问题,可以使得农民工工资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民工利益可以有效的维护。

3.2企业建筑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变革,不断的创新,就像我在序论中提到的要使企业“走出去,也要引进来”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建筑企业也要走这样的道路,需要与世界联系起来,一起共同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建筑行业。

只有建筑业蓬勃发展,才能使已经在建筑业发展的农民工不会失业,因为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工人,同样大批的劳动工人也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

除了需要保障建筑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规范企业的制度,和前来务工的农民工签订劳务合同,确保农民工人的利益,如:医疗保险保、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这些该有的保障都应该给农民工做好,企业还需要在农民工人工作的地方,开设孩子学校,让留守儿童减少,工人师傅能够更好的工作。

企业还应给刚入职的农民工人做好上岗培训,只有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的规章制度,这样既保障了农民工人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保障日后住户住房的安全和舒适。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可以提高房屋的质量,又可以使工人师傅技术提高。

3.3市场市场在社会中起到的是调节作用,只有市场能够好好的调节,国家的政策和企业的方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作用。

市场也应该规范市场,确保企业的良性竞争。

市场也该紧跟国家的步伐,建立低碳绿色的市场,改变原来的粗放式经营,走工业化一体的的步伐,制定减少分包的市场制度,尽量实现建筑整体的大包,这样有利于建筑的一体化,这样会减少由于对接出现的纰漏。

市场的任务在于调节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国家与人的关系,只有调节好这些关系,国家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

劳务工人多是从市场被选拔出来的,如果市场调节的不够好,那么就会使得工人的资质太差,建筑工地的管理出现问题,不能够出现一个文明、规范的施工现场。

所以市场要规范,只有市场规范,才能够建立一个文明安全的施工现场。

4 建筑劳动力的解决对社会的影响4.1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在当今社会农民是这个社会的主体。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超13.6亿人。

农民群体十分庞大,2014年底,中国农村劳动力共有40506万人,其中,外出工作的15863万人,占了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16%。

其次,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的为22629万人,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为17877万人。

总数约占全国劳动力的5.3%。

这个数据显示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解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去年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民工工作有关情况。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推动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工资收入稳步增加,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继续增长,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得到加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在子女教育、住宿改善、卫生、落户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农民工市民化有序推进,关心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民工发展可以增强中国的信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分析热点,攻克难点,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