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海南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自己笔记

第三章旅游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国际联盟】1937年提出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2.前来该国定居者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1953年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罗马会议】【最为晚近的国际会议】【我国对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我国入境旅游统计的基础系统:入境游客↙↘入境旅游者入境一日游游客其中有关使用术语的现行解释以及相关规定包括:入境游客: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其中外国人是指其身份为外国国籍的来访者,包括外籍华人华侨是指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澳台居民是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的中国同胞●为了方便界定,我国规定,入境游客是指那些出于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惯常居住国(或惯常居住地区)来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来访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其中所谓的“惯常居住国(惯常居住地区)”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虽然只在该国家(或地区)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未来12个月内仍将返回该国家(或地区)继续居住●根据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的停留时间,入境游客可分为:入境旅游者:在我国大陆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入境游客入境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而当日离境的入境游客●我国规定,纳入旅游统计的入境游客不包括:1.应邀来华访问的外国政府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及其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及其随行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3.在我国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出入境)往来的边民6.来我国内地定居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以及离境迁出后重又返回我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我国在入境旅游统计工作中对有关术语的使用和解释与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要求大致相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和统计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国内旅游者的界定【世界旅游组织.1991年渥太华】●国内旅游统计采用与国际旅游统计相同的体系:将“游客”这一概念作为国内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在旅游统计中,所有应纳入国内旅游统计的国内旅游活动参加者统一使用“国内游客”一称,后者在旅游统计中进一步划分为“(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国内一日游游客”●有关术语的具体解释国内旅游方面1.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2.国内游客: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3.国内旅游者: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停留时间至少1夜,但至多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4.国内一日游游客:身为本国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环境前往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即并未在所到访地区停留过夜,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所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世界上的有关现状】很多国家在对其国内旅游情况进行统计时,对于界定标准和统计口径的使用各行其是,并且这种状●加拿大旅游局每季度一次的国内旅游调查中,对旅游人次的统计口径是以旅行外出的距离至少为单程50英里为基准,旨在将那些距离过短,尤其是将那些完全是在诸如多伦多之类的大都市区域之内完成的旅行活动排除于旅游统计之外●在加拿大各地开展的国内旅游调查中,用作界定标准的旅行距离不尽相同:安大略省主张将这一标准定为单程25英里2.美国●1973年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定委员会提出的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国内旅游者定义:旅游者是除了上下班通勤之外,出于商务、消遣、个人事务或其他任何目的,外出旅行至少单程50英里的人,无论其是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美国人口调查统计局,每5年一度的“过敏旅游调查”中规定:一次旅游是指一个人外出去某地访问,往返路程至少为100英里●美国旅游资料中心规定:外出往返距离至少为100英里●美国旅游业协会在其“国内旅游范围调查”中将旅游者界定为离家外出旅行单程50英里以上或不论远近而在外停留过夜的人●旅行目的方面的共同规定,不能列入旅游人次统计范畴的情况:①各类交通运输公司司乘人员的工作旅行②日常上下班的通勤旅行③学生上学或放学的日常旅行④军队执行任务的旅行活动3.英国全英旅游调查时一项由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旅游局联合支持的连续性国内旅游调查●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并在外逗留过夜至少一次的人●调查和统计的对象包括:①因度假目的而外出的旅行②因探亲访友(非度假性目的)而外出的旅行③因商务会议以及其它差旅性目的而外出的旅行4.法国法国旅游行政部门的测量对象:出于消遣、保健、会议、商务、修学等目的,离开其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人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产业经济局对旅游者的定义: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至少40英里以外的某地去访问的人,在该地停留至少24小时,至多不超过12个月●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景点的访问不包括在内●人们前往国内“第二住宅”所在地的访问活动,只有在明显是因暂时性的娱乐目的而来访的情况下,才纳入旅游统计【我国对于国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我国国内旅游统计的基础系统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对纳入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通称为国内游客对国内游客的具体解释: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等原因,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其中惯常居住地是指一个人最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于此居住的城镇(乡村),或虽然在这个城镇(乡村)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未来12个月内仍将会返回那里居住。

根据这一解释,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大陆境内居住一年或以上,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访问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体系中,国内游客分为两类: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并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人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去我国大陆境内1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到访之地的住宿设施内停留过夜的国内游客●我国国内游客统计范围不包括: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入学就读的学生5.到外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我国在国内旅游统计方面的解释和规定同世界旅游组织所建议的做法基本吻合马斯洛的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内容要点1.人有着多种不用的需要,即人的需要多样性2.这些不同的需要之间有层次高低之分3.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发展,即才会产生向上一个层次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⑤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④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③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②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①●马斯洛理论对于指导旅游业各部门在市场营销工作中注意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适应目标市场的利益追求,以及在接待服务工作中满足顾客在这些方面的需要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无疑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单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恐怕难以有效地回答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究竟是出于何种需要这一问题斯坦利.C.帕洛格所作的旅游消费者心理类型研究属于中间型心理类型的人居人口绝大多数,而属于依赖型和冒险型这两个极端心理类型的人数在人消费者●当该旅游目的地步入成熟期,特别是形成旅游热点时,所能吸引来访的游客则会转为主要是那些心理类型偏向于依赖型的旅游消费者。

而冒险型心理类型的旅游者则会逐渐失去对该地的兴趣,转而去另寻那些尚未充分开发、依然保留其原始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类别划分【世界旅游组织的划分】基于规范旅游统计工作的考虑,世界旅游组织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或地区的视角出发,进行的【基于访问目的的旅行者类别划分】57.如何分析“人人都可以成为旅游者”这句话?①有其正确的一面,是因为在旅游和度假已经演变成为人类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的今天,确实人人都享有外出旅游度假的权利②然而其也有明显欠妥的问题,虽然人人都有外出旅游度假的权利,但并非人人都可以无条件的地自动成为现实的旅游者58.个人旅游需要的产生和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认识这些条件有何意义?①个人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实现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二是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就主观方面而言,则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不能说同时具备了这三项条件的人肯定都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但如不能同时具备这三项基本条件,就注定不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②这些因素对于旅游经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a.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拖累等客观因素,旅游经营者是无力控制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