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海淀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高三物理

2020海淀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高三物理

海淀高三物理二模及解析2020.6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C.原子核分成单个核子的过程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D.一群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答案】B【解析】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不是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才说明原子是可分的,选项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选项B正确;原子核分成单个核子的过程需要外界提供能量,故它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放出能量,吸收的这个能量就叫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C错误;一群处于n =2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只能发出1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才会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D错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C.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二号”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D.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空气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D【解析】该题是让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原来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水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也是正确的;在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二号”中飘浮的水滴几乎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结果,选项C说法也正确;用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才能压缩空气,这说明空气有压强,而不是分子间存在斥力,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几乎为零,故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它符合题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B .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C .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 .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答案】A【解析】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A 正确;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不是偏振现象,选项B 错误;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干涉现象,选项C 错误;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干涉现象,不是衍射现象,选项D 也错误。

4.如图1所示为小明玩蹦床的情景,其中A 位置表示床面未受压力时的平衡位置,B 位置是他从最高点直立下落的过程中将床面所压到的最低位置。

若床面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空气阻力及床面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对于小明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床面从A 位置下降到B 位置的过程中,小明的动能不断变小B .床面在B 位置时,小明所受合外力为零C .小明接触床面前处于失重状态,接触床面后处于超重状态D .小明从最高点运动到将床面压至B 位置的过程中,重力对他的冲量与床面对他的冲量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小明在下落到床面A 时,只受重力,合力方向向下,故小明仍要向下做加速运动,当下降到一定的位置,小明的重力与床对他的弹力相等时,他的合外力为0,加速度也是0,此时小明的速度最大,因为过了这个位置再向下后,小明受到的弹力就大于重力了,合力就成了向上的了,小明开始做减速运动了。

所以床面从A 位置下降到B 位置的过程中,小明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它的动能也是先增大后减小,不是不断变小,选项A 错误;床面在B 位置时,最低点,床的弹力最大,很明显弹力会大于重力,故小明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方向竖直向上,所以小明在最低点不会静止,而是要继续向上运动,这也说明他在最低点时合外力不为0,选项B 错误;A B小明接触床面前的加速度一直向下,故他处于失重状态,而接触床面后到他受到的合外力为0的这个过程中,他的加速度仍然是向下的,只不过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故这个过程他也是处于失重状态的,选项C错误;小明从最高点运动到将床面压至B位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利用动量定理,则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变化量,而最上端与最下端的动量都是0,故动量变化量为0,即合外力的冲量也是0,而这个合外力的冲量是由重力对他的冲量与床面对他的冲量组成的,故这二个冲量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选项D正确。

5.为了演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现象,老师做了这样的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铝制水平横梁两端各固定一个铝环,其中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横梁可以绕中间的支点在水平面内转动。

当装置静止不动时,用一磁铁的N极去接近A环,发现A环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

若不考虑空气流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图2A.若用磁铁的S极接近A环,A环也将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B.制作A、B环的材料只要是金属就行,很薄的铁环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C.制作A、B环的材料用绝缘材料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D.磁铁接近A环的过程中,A环将有扩张的趋势【答案】A【解析】题中当用一磁铁的N极去接近A环,发现A环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说明这是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二者之间产生的是排斥力,这既可以用楞次定律判断出A中的电流方向,然后再用左手定则判断出A环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这个过程有些麻烦,我们还可以用“来拒去留”的思想来理解它,即当磁铁靠近闭合线圈时,这就是“来”,则它们之间会产生排斥力,即“拒”,而当磁铁远离线圈时,这就是“去”,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这就是“留”;所以当用磁铁的S极接近A环,A环也会产生排斥力,将绕支点沿顺时针(俯视)方向转动,选项A正确;制作A、B环的材料需要是导体,电阻不能太大,否则产生感应电动势后的感应电流不明显。

如果用铁片,磁铁首先要吸引A、B环,而且很薄的铁环由于横截面积小,电阻可能较大,效果就会变得差一些,选项B错误;制作A 、B 环的材料用绝缘材料是不可以的,因为最终产生力需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才可以,而绝缘体不导电,故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效果,选项C 错误;磁铁接近A 环的过程中,穿过A 环的磁感线的条数将增加,即穿过A 环的磁通量变大,即φ=B S 变大,故线圈就会有一种通过减小S 来阻碍磁通量变大的趋势,即A 环将有收缩的趋势,选项D 错误。

6.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波速为1.0m/s ,t =0时波形如图3甲所示,此时质点a 位于波峰,质点c 位于波谷,质点b 、d 位于平衡位置。

图3乙是波上质点b 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b 与质点d 的速度总是相同的B .经t =4.0s 质点a 沿波传播方向运动4.0mC .当质点a 在波谷时,质点c 可能在平衡位置D .一观察者沿着x 轴靠近波源运动时,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0.25Hz【答案】D【解析】在甲图上,b 、d 间相隔半个波长,根据“同侧法”判断出b 、d 两点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故质点b 与质点d 的速度不相同,选项A 错误;由于波上的质点不会随波移动,所以质点a 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只会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下振动,选项B 错误;质量a 、c 间也是相差半个波长,故当质点a 在波谷时,质点c 一定在最大位置处,不可能在平衡位置,选项C 错误;由图乙可知,周期为T=4s ,所以波的频率为f =114T s=0.25Hz ,若一观察者沿着x 轴靠近波源运动时,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其观测到的该波的频率将大于本身的频率,即大于0.25Hz ,选项D 正确。

7.一货箱随竖直升降机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 y/cm4-4 甲 a b x/md c y/cm 0 4 -4 乙t/s2 4A .在t 2时货箱运动到最高位置B .在t 2~t 3时间内,货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上且不断减小C .在t 4~ t 5时间内,货箱处于失重状态D .在t 6~ t 7时间内,货箱的机械能可能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在时间轴之上代表位移是正的,在时间轴之下代表位移为负的,故在t 3时货箱运动到最高位置,选项A 错误;在t 2~t 3时间内,货箱做匀减速上升的运动,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且大小不变,选项B 错误;由于取向上为正,故在t 4~t 5时间内,货箱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这个过程它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 正确;在t 6~t 7时间内,货箱处于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它向下运动,故重力势能在减小,由于减速运动,故它的动能也在减小,所以它的机械能在减小,选项D 错误。

8.某小组用如图5甲所示的可拆变压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之间的关系,在实验时组装的变压器如图5乙所示。

在铁芯上原、副线圈接入的匝数分别为n 1=800匝和n 2=200匝,原线圈两端与正弦式交流电源相连,用交流电压表测得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分别为10V 和0.8V ,这与其他小组的正确实验结论明显不一致。

对于这个小组实验结论出现明显偏差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 .副线圈的匝数太少B .副线圈的电阻太小C .原线圈的匝数太多,电阻过大D .没有将铁芯B 安装在铁芯A 上【答案】 D t 图 4 v t 1 t 2 t 3 t 7 t 5 t 6 0v 1-v 1t 4 图5 n 1n 2 n 1 n 2铁芯A铁芯B 甲乙 线圈 线圈【解析】如果是理想的变压器,则根据电压的关系可知1122U n U n =,若原线圈上的电压为10V ,则副线圈上的电压应该是U 2=21120010800n U V n ⨯==2.5V ,而现在副线圈的电压为0.8V ,所以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磁通量并没有全部通过副线圈,故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将铁芯B 安装在铁芯A 上,造成了漏磁,所以选项D 正确。

9.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绕地飞行、地月转移、近月制动(太空刹车)、绕月飞行,最终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其运动轨迹示意图如图6所示。

假设“嫦娥四号”质量保持不变,其在绕月圆轨道和绕月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有关“嫦娥四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轨道Ⅰ绕地运行过程中,在a 点的速度小于在b 点的速度B .沿轨道Ⅰ绕地运行的机械能与沿轨道Ⅱ绕地运行的机械能相等C .近月制动后先沿轨道①绕月运行,经过变轨最后才沿轨道③运行D .沿轨道①②③绕月运行的周期相同【答案】C【解析】在沿轨道Ⅰ绕地运行过程中,轨道Ⅰ是个椭圆轨道,a 点是近地点,该点的速度较大,故是a 点的速度大于在b 点的速度,选项A 错误;由图可知,轨道Ⅰ与轨道Ⅱ的远地点不同,说明轨道Ⅱ的机械能更大一些,二者的机械能并不相等,选项B 错误;近月制动后先沿轨道①绕月运行,经过变轨最后才沿轨道③运行,选项C 正确; 沿轨道①②③绕月运行的周期不相同,①的周期最大,③的周期最小,选项D 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