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架搭设安全技术交底

支架搭设安全技术交底

三、气象特征
本区段所经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区,表现为显著的大陆型气候。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秋季降水减少,气温骤减;冬季雨雪稀少。
沿线受极地大陆性冷空气团控制时间长,受海洋热带暖气团影响时间短,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本区段所经地区为寒冷地区。
区段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7℃,历年平均降水量431.2mm,历年平均蒸发量1702.1mm,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5.4℃,历年平均气温10.0℃,历年最大风速22 m/s、风向WNW,历年主导风向NNW,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6cm,土壤最大冻结深度77cm。
本段桥位于地震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反应谱特征周期Tg=0.4s。该联连续梁位于曲线段,曲梁曲做,桥墩径向布置。
连续梁支座采用LXQZ球型钢支座,286号墩设固定支座,其余墩设活动支座。
梁部尺寸
序号
墩号
中心里程
承台尺寸(m)
墩身高度(m)
墩顶梁高(m)
1
284
DK363+377.23
(1)预压方法
拟采用吊车吊装钢筋逐级加载的方法分跨进行预压。要设专人计量、记录,一旦吊装到位后必须采用防雨雪措施,要准备好雨布。同时在加载过程必须派专人观察支架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加载分级进行,并及时进行测量、观测,加载的顺序应尽量接近混凝土的浇注顺序,不可随意堆放。预压重量按计算荷载的50%→100%分两次逐级加载,分层满铺。预压时每跨设5个断面(墩侧、1/4跨、跨中和3/4跨),每个断面设5个观测点。其中底模板上设置3个(二侧腹板中心点、底板中心),支架底基础上设置2个。预压前,检查所有支撑点位置是否紧固后,设计制作预压观测记录表,指定沉降观测负责人,准确观测各观测点的初始标高以及各阶段沉降变形值。
中交三航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三项目部
支架搭设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单位
中交三航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三项目部
标段名称
站前4标段
交底范围
X411支架搭设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平遥跨大运高速公路特大桥跨越X411县道(公路里程K6+060)连续梁孔跨布置为32+48+32m,以48m跨一孔跨越既有公路,中心里程为DK363+434,设计桥下通行净空5.0m,实际通行净空将达到9.3m,公路与主线交角500,交越处路面宽度8.7m。
⑥操作平台及上下通道:为方便作业,梁两侧端头各搭出去2m左右支架,铺设木方和木板,安装钢管栏杆,作为张拉作业平台,同时桥梁两侧各预留了1.5m宽的通行空间。采用碗扣支架或Φ48*3.5钢管在桥的两端分别搭设一座“之”型踏步梯,配备安全扶手,作为上下通道,通道最好是利用碗扣支架。
六、支架安装注意事项
①按照横向和纵向间距事先在基础砼上弹好线,安放可调底座,并按各跨度不同计算高度调整好底座上可调螺帽的位置,使螺帽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8)传递钢管等材料时,严禁碰、触、压电源电线。
(9)扳手、扣件、螺母应放入工具袋,不准抛扔。
(10)遇有六级阵风或雨雪应停止作业。
(11)架设完毕必须严格验收,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12)门洞支架体系搭设时,设专人进行交通维护,根据现场需要限流、禁行,确保道路形成安全。
九、架子工安全操作规程
(2)跨越公路的门洞支架和膺架,在公路路肩上浇筑80cm厚、140cm宽的C30砼条形基础,顶层布设R10钢筋网片,作为门洞支架基础并兼作防撞墩。
(3)其余范围:清除地表腐殖土,为了防止冻容影响,下挖至少70cm,采用建筑垃圾分层回填,并用16t压路机压实,以无明显轮迹为宜,同时压实度不得小于86%。
(4)地坪采用C25砼浇筑,厚度为15cm,砼地坪硬化15m宽度(每侧留出1.5m的作业空间,以便搭设支架,兼做检查走行通道),地坪顶面应向线路左侧设置2%(内高外低)的反水坡,同时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影响地基稳定性。
五、支架布置
(1)支架采用满堂红式WDJ-48碗扣支架(Φ48*3.5)。根据桥下净高8~10m、10~12m,选择LG-300/240/210型(高度3m/2.4m/2.1m)立杆配上调节顶托和下调节底托以及纵横向连杆,底托尺寸不得小于12*12cm。
中支点处截面中心梁高为4.05m,跨中8.4m直线段及边跨12.95m直线段,截面中心梁高为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抛物线变化,公式为y=X2/344.1025,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
防护墙内侧净宽8.8m,桥上人行道栏杆内侧净宽11.9m,桥梁建筑总宽度12.28m。桥面为两侧排水方式。
(2)支架布置:
①梁底腹板下:在距边支点3.5m范围内及中支点两侧各6m范围内,以及在跨中中隔板梁底范围均采用纵向60cm、横向30cm,其余均为纵向纵向60cm、横向60cm;底板下:在跨中中隔板梁底范围均采用纵向60cm、横向30cm,其余范围均为纵向60cm、横向60cm;腹板外翼缘板下:纵向60cm、横向90cm;门洞和膺架二侧支承支架纵横向均采用30cm间距,其顶部纵向设I14工字钢,横向采用4道I14工字钢,纵向采用贝雷梁主梁(腹板底间距45cm,底板部位间距90cm,翼板底间距90cm),贝雷梁底下挂双层密目安全网,同时在其底部满铺一层18mm厚竹胶板,作为防坠落措施,在贝雷梁上铺设I14@60cm工字钢分配梁,然后在分配梁上安装碗扣支架(在跨中横隔梁处,底板下支架间距为纵向60cm、横向30cm)、纵横向木方格栅,铺设18mm厚竹胶板底板。
12.5*8.1+4.6*8.1
10
3.05
2
285
DK363+410.03
14.6*10.6+4.52*8.92
10
4.05
3
286
DK363+458.03
18.6*10.6+6.5*12.2+4.6*9
11
4.05
4
287
DK363+490.83
12.5*8.1+4.6*8.1
11
3.05
DK363+434(32+48+32)m连续梁总长113.5m,计算跨度为32+48+32m,梁体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0m,箱梁底宽5.0至5.5m。顶板厚度除梁端为60cm外均为40cm;底板厚度40至80cm,按折线变化,其中端支点为60cm;腹板厚48~60~80cm,厚度按折线形变化,中支点处腹板局部加厚到145cm,端支点处腹板厚65cm。全联在端支点及中支点处共设4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人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四、基础处理
284~285#、286~287#墩之间地表以下是层厚约1~3m的新黄土;285~286#墩之间为既有公路路基边坡和路面。
(1)承台基坑范围:连续梁承台施工完后用原土回填至承台顶标高,回填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在30cm(虚铺厚度),并用手扶式振动夯实机分层夯实;承台顶标高至原地面范围内,采用建筑垃圾分层回填并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86%。
⑤铺设顶层纵(横)向木方和型钢,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位于U型可调支撑处,并设置承接方木。
⑥按照方案要求设置剪刀撑,搭设必须及时、牢固。
⑦贝雷梁安装:严格安装图纸所示布置进行安装,同时按2排或3排贝雷片分组进行连接片的安装组合,整体起吊就位,就位后采用槽钢对组间进行加固连接。
七、堆载预压
为了检查支架的承载力、减少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的沉降量,在铺设完底模后,按全截面等载对全桥支架、模板进行预压。待沉降稳定后卸载,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预压施工并开始连续梁下道工序施工。
(2)堆载完成后,定时观测,同时注意检查支架各节点偏移、杆件压弯或变形、方木有无压裂等情况以及整体稳定性,并注意加强对各观测点的保护。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测量,测定各测点加载前标高值△1,加载后标高值△2,卸载后标高值△3,加载完成后观测周期为4h,当连续三天日沉降变形值均<2mm后,即可判定支架相对稳定并可以卸载。
(3)采用吊车将钢筋逐个卸下方法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观测各测点的标高,计算各测点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值,并绘出荷载-变形曲线。
八、安全注意要点
(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十大纪律和文明施工的规定。
(2)按照高空作业的要求作业。
(3)作业前应先检查使用工具是否安全牢固,作业条件及基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严格按照支架施工方案进行搭设,不合格的材料、扣件不准使用。
(5)支架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付板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立杆上的扣件应交错布置,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mm,顶、底托悬臂长不得超过25cm。
(6)钢管连接应采用接驳管和直管接驳扣件扭紧螺母,不得松动。
(7)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支架立杆应设置纵横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梁体砼强度等级为C50,封端采用强度等级为C50的补偿收缩砼,防护墙、遮板及电缆槽竖墙砼强度等级为C40。
纵向预应力: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4mm,其技术条件符合GB/T5224-2003标准,管道形成采用金属波纹管,锚具采用OVM圆塔型锚具或其同类产品,要求符合《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张拉设备采用与锚具配套的机械设备。
②剪刀撑:为了确保满堂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每跨分别在桥墩处、1/8跨、3/8跨、跨中位置设置7道纵向钢管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横桥向布置在支架最外侧、腹板底、底板中位置,即横向设置5道;在桥墩处、1/8跨、3/8跨、跨中位置设置7道横向钢管剪刀撑;门洞和膺架两侧支架设正反各二道钢管剪刀撑;剪刀撑下口必须顶至基础面,上口至模板底;门洞支架必须与周边碗扣支架设置稳固连接;门洞顶碗扣支架必须设置相应的纵横向剪刀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