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区兴旺采石场开发利用方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开发利用方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二○一○年十二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龙山勘查院编写人员:范长福耿文颖院长:潘河总工程师:张成玉提交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提交时间:2010年12月24日正文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矿区交通位置 (1)1.2矿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1.3矿区开发现状 (3)1.4编制依据 (3)1.5设计范围 (3)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4)2.1 矿产品需求现状及市场供应情况 (4)2.2产品价格分析 (5)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 (5)3.1矿区总体概况 (5)3.2设计项目资源概况 (5)第四节矿山建设方案的确定 (7)第五章矿体开采 (8)第六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其它 (11)第七节结论 (12)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15)附图1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矿区范围平面图1:1000第一章概述为了维护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益,科学开发矿山,为矿山提供生产依据,采矿权人按加格达奇区国土资源局划定的采矿范围拟对新的开采区办理采矿证,特编制“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开发利用方案”。
1.1矿区交通位置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区隶属加格达奇区管辖,位于加格达奇城南,距离加格达奇城区4.5公里,在加格达奇城至科研站公路3公里处西行2.5公里可到达矿区;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1′35″北纬50°23′30″。
采石场西侧有便道与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见交通位置图)。
企业性质为个体私营企业,法人代表田锐泽。
1.2矿区自然地理经济概况本区地处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南坡。
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秋分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高寒禁区”。
为高寒地区,冬季达七个月之久,夏季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可达-40℃,一般年份九月上旬开始初霜,九月中旬至十月初开始降雪、结冻,翌年五月上旬开始解冻,五月末冰雪消融。
年降水量为327—5448毫米,雨季多集中在七至八月份。
矿区地处低山区,山势平缓,地形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海拔标高430—450米,相对高差18米,矿区最大的河流为甘河。
矿区内树木稀疏,主要生长柞树,其次为落叶松、桦树、杨树以及少量的灌木,土特产有蘑菇、木耳及中草药,矿区附近居民点稀少,居民主要从事木材的深加工及山产品采集;主要生产物资需要外运。
矿区附近有甘河流过,可满足矿山用水需要;国家电网距矿区较近,可充分满足矿山生产和生活需求。
1.3矿区开发现状该建筑用石矿矿区西侧有过零星开采,主要为当地修路用,在矿区西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露天开采掌子面。
为满足加格达奇区及周边地区建筑所需的建筑用石料。
加格达奇区国土资源局拟对该采石场建筑石料矿的采矿权进行办理,矿山开采面积9078.8平方米,建设规模为3万立方米/年。
1.4编制依据本开发利用方案参照国家有关中小型矿山建设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编制,其编制依据如下:a.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本年提交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资源量简测报告》以及以往采石场评估资料。
b.《采矿权申请登记书》及其它相关资料。
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根据1999年4月19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中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相关设计规范进行编写。
1.5设计范围受加格达奇区国土资源局委托,本着“安全、高效、经济和充分利用资源、保护耕地资源”的原则编写本开发利用方案,为矿山建设及生产提供指导。
本开发利用方案重点对拟采矿石范围内的矿体进行设计,并兼顾矿区的总体开发规划。
本次设计开采面积为9078平方米,开采深度起止水平标高+436.9—+427米,拐点坐标如下:1980年西安坐标:拐点号X Y15585155.9621584783.6625585156.1421584792.5535585028.6321584931.3645585028.0921584798.471954年北京坐标:拐点号X Y15585191.8721584826.1925585192.0521554835.0835585064.5421584973.9845585064.0021584841.00简测区面积:9078.8米2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2.1矿产品需求现状及市场供应情况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加格达奇区经济建设较为活跃,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加格达奇区是我国北方重镇,加格达奇素有“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
处于大兴安岭北部的交通要道,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道路、楼房及民用住房等建设项目明显增多,给建筑石料提供了较好的市场前景。
本矿山生产的建筑石料主要用于建筑、公路维护及当地民用建筑,矿石质量较好,销售市场看好。
矿区内部建设条件优越,外部交通便利,产品可向其周边地区销售,销售市场比较广阔,产品销售不成问题。
2.2产品价格分析根据市场调查,当地建筑用块石价格一般在25-35元/立方米左右,碎石一般在35元/立方米左右,价格较为稳定。
该矿山可满足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用料需求,在加格达奇区及其周边地区该采石场是唯一的采石场,与其它地区的同类矿山相比也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矿山有利可图。
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3.1矿区总体概况(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属花岗闪长岩,开采条件简单方便,资源量大、石质好,符合大型基建,民用建筑用石,在矿区范围内地表覆盖厚度约0.6米,风化带厚度3—5米,相对高度大于10米,矿区内可采资源量约为:88082立方米。
该矿山申请采矿权三年。
矿山设备齐全,机械设备投资很少。
(2)矿区外围矿产资源概况矿区附近除普通建筑用砂石外,尚未发现其它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
3.2设计项目资源概况a.矿体特征: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矿石为花岗闪长岩。
矿体呈小岩株状分布于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γδ43)中。
花岗闪长岩(γδ52);风化面呈土黄色,新鲜面呈浅灰色~灰白色,以中粗粒花岗结构为主,局部可见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斜长石50%±、钾长石20%±、石英20%±;暗色矿物10%±,以黑云母为主。
斜长石呈灰白色,半自形板状,粒径2-9毫米;钾长石,他形粒状,粒径2-8毫米;石英,灰色,他形粒状,粒径2-6毫米;黑云母,黑色片状,粒径2-5毫米。
岩石粒径以5-10毫米为主。
岩石中矿物粒度以5.0—8.0毫米为主,矿物之间分布均匀。
岩石质地致密坚硬,原生裂隙发育,较新鲜。
矿区位于岩体的中部,面积较小。
区内矿石单一,质地均匀,近地表岩石风化较强,比较疏松、易碎,厚度3—5米,不能做建筑用矿石;风化带以下矿石比较坚硬,裂隙较发育,矿石块度长轴一般0.5米。
b.水文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开采矿体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对矿床开采无充水影响。
影响开采的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区地貌条件不利于大气降水渗入地下,有利于地表径流。
矿山具自然排水的有利地形,开采时雨季积水可自然排放,雨季施工需做好矿坑疏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采石场处于花岗闪长岩中。
开采矿段岩石力学性质较为稳定,不易崩解。
根据开采实践,矿体开采最终边坡角应小于60°。
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c.矿产资源量:根据《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确定本次采石场规划开采范围内矿石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级)89880立方米。
d.地质勘探工作评述:2007年12月加格达奇区国土资源局评估小组对该矿进行了地表评价工作。
2010年11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龙山勘查院对矿区进行了资源量简测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天然露头,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测量了开采高度,大致确定了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初步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计算了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级)。
并提交了《加格达奇区兴旺采石场建筑用石矿资源量估算结果表》及相应的图件。
本次地质简测工作方法合理,资料可靠,可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依据。
第四节矿山建设方案的确定4.1开采方案a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根据当地建筑市场对建筑石料的需求能力确定矿山建设规模,本开发利用方案推荐矿山生产规模为3.0万立方米/年,设计矿山开采年限3年,可满足销售需求。
根据矿石用途及市场调查,确定矿山产品为建筑块石,开采出的碎石可供给公路维护用料,主要供给矿山周边城镇建筑市场。
b .矿山服务年限矿山内蕴经济资源量为:89880立方米,矿石回采率按98%,计算可采资源量为88082立方米,矿山设计规模按3.0万立方米/年,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1ρ)≈Q T A -= 2.9年式中:A —年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Q —可利用资源储量(880882立方米);ρ—采矿损失率(2%);T —矿山服务年限(年)。
c .开采方式:矿体赋存于平缓的山坡上,与山体形态一致,采石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上部覆盖物松散,易于剥离,地面工业场地和矿山运输系统完备;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矿石回收率高、生产安全的原则,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矿山符合露天矿的技术要求。
d .开拓运输方案:根据矿体赋存特点及地形地貌特征,设计采用修筑公路开拓,由西向东开采+427米水平标高以上的矿体。
矿山开采采用台阶轮流、帮坡溜矿的方法。
工业场地的块石直接销售,小块矿石转运至粉碎车间进行碎石加工,矿石销售采用人工装矿、汽车外运销售,或转运至地面料场待售。
4.2矿山排水设计矿段无地下水,影响开采的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该矿为山坡露天矿,具备自然排水的有利地形。
矿山开采时工业场地及各台阶平台应形成5‰的坡面角,以利于雨水自然排泄。
雨期在矿坑顶部开采境界四周预先挖好排水沟,疏导积水。
第五章矿体开采5.1开采境界a.开采高度的确定:本次设计开采范围起止标高为标高+436.9—+427米,首采矿段开采+432米水平标高以上的矿体,待首采矿段采完成后再开采+432米水平标高以下的矿体。
设计矿段开采结束后开采掌子面最高处小于10米。
b.顶部开采境界:由于矿体上部覆盖物小于0.6米,风化带3—5米,可先期剥离后在进行开采,故将地面开采边界(矿石资源量计算边界)从地表向下平均减去4米为矿体上部开采境界。
c.底部开采境界:根据矿体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开采最终边坡角为60°,以此边坡角自顶部开采境界下推至+427米水平形成底部开采境界(详见采石场矿区范围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