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
电致化学发光(ECL)是通过在电极上施 加一定波形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进行电解 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共存组分反应产生化 学发光的现象。 是电极产物之间或产物与体系中某组分 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光辐射,是 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结合起来的一种分 析技术。
3
2. 电致化学发光材料
无机金属配合物,如 Ru(bpy)3 2+及其衍生物
10
11
2.3 半导体纳米晶 (nanocrystals,NCs)
又可称半导体纳米粒子 (nanoparticles,NPs)、量子点 (quantum dots,QDs): 少量原子构成 三维尺寸都在100nm以下,准零维的纳米材料 单量子点:Au,Pd,Co等; Ⅱ-Ⅵ族:CdSe,CdTe,ZnS,MgSe等; Ⅲ-Ⅴ族:GaAs,InAs,GaSb等; Ⅳ-Ⅳ族:SiC,SiGe; Ⅳ族:Si,Ge; Ⅳ-Ⅵ族:PbSe;
55
K-掺杂石墨烯的表征
TEM:K-石墨烯保持了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形态,且具有高的表面积和体积比 CV:K-石墨烯能够有效地增加电极面积和加快电子传递
56
ECL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a: K-GR b: anchoring compsite c: BSA blocking d: incubating TBP e: using GR
15
16
17
18
19
20
半导体纳米晶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
(1)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荧光探针识别 (2) 荧光标记与细胞成像 (3)生物组织的荧光成像和活体观察 (4)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QDs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 用中的应用 (5)QDs用于电化学分析传感中。
21
(1)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荧光探针识别
A+e-→A-· Ae-→A+· A+·+R→A*+O A-·+O→A*+R
5
2. 1.无机金属配合物 ——钌联吡啶
6
纳 米 材 料
量子森林
复色量子点
量子点纳米管
量子点纳米晶体
7
纳 米 材 料
石墨烯半导体量子点 量子点感光元件
量子点半导体
石墨烯半导体量子点
8
人类认识自然的尺度范畴 宇观尺度:距地球最远星系约 220 亿光年
45
CdS纳米晶的吸收光谱与TEM图
UV: 470 nm
计算粒径为5.17 nm 与TEM图一致
46
绝缘效应对ECL的影响
a:CdS c:after BCP
b:BSA blocking d:without HRP
绝缘覆盖层的形成大 大 抑 制 了 K2S2O8 向 电 极表面的迁移速率 , 使 ECL信号显著降低
50
实际样品分析
对含有不同浓度H2O2的雨水、消毒剂和隐形眼镜药水三种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
a b
RS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n=3). samples diluted 108 times.
实际样品的回收率在97.00%到 104.00%之间
51
本篇小结:
首次论证了将 BCP 与 ECL 相结合用于发展高效淬灭型的
ECL生物传感器的可能性。
由于许多酶都可以诱导生物催化沉淀反应发生从而产生不
溶性的绝缘物质,因此本工作所提出的方案是一种较普遍的 方法用以发展高效淬灭型ECL生物传感器。
52
3.3. 钾掺杂石墨烯增强SiO2@CdS复合物ECL
发光的研究及其在检测结合蛋白中的应用
研究出发点
※
ECL信号是来自于纳米晶和ECL共反应剂之间的电子转 移反应。加速电子传递过程能够提高信号。 石墨烯是一种优良的碳材料,而K掺杂石墨烯比与未掺杂 石墨烯能更有效地促进了电荷传递。 DNA结合蛋白在细胞过程如:转录、复制、结合和修复 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TATA结合蛋白(TBP)是一种 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
ECL发射材料
有机ECL发射材料,如多聚芳香 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鲁米诺
半导体纳米晶,如CdS、 CdSe、CdTe
4
电致化学发光的原理
氧化态与还原态 自由基离子之间 发生湮灭反应
电极产物同溶液 中氧化还原剂发 生电子转移反应
R+e-→R-· Re-→R+· R+·+R-·→R*+R R* → R+hν
K-石墨烯提高ECL信号 约2.3倍
※
33
CdSe:Co纳米晶的XRD表征
特征衍射峰对应着CdSe的(111)、(220)和(311)晶面 立方闪锌矿结构,尺寸约为4.4 nm。
34
CdSe:Co纳米晶的TEM、HRTEM和EDS表征
掺杂与未掺杂纳米晶粒径相当,约为4±0.5 nm
6.91 keV处出现Co的特征峰
35
CdSe:Co纳米晶的XPS表征
开发半导体纳米晶的 ECL特性,发展新型的ECL生物 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0
纳米晶电致化学发光 的生物分析应用
生物小分 子、离子 检测
核酸传感 分析
免疫传感 分析
生物大分 子、细胞 分析
31
生纳 物米 分晶 析电 新致 方化 法学 发 光
方法
与其他技术相 结合 提高传统 电子传递型
12
量子点
结构特点
三个维度的尺寸均为纳米级, 是准零维的纳米材料 其内部电子在各方向上的运动 都受到局限 可分为箱形、球形、四面、柱 形、立方、盘形和外场(电场 和磁场)诱导量子点
发光性质
量子点的发射光谱可以通 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大小 来控制 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 具有宽的激发谱和窄的发 射谱、荧光寿命长
53※※EL生物传感器组装及检测示意图54
SiO2@CdS/DNA复 合 材 料 的 表 征
a: SiO2 b: SiO2@CdS c: SiO2@CdS/DNA
UV:470 nm CdS NCs 260 nm DNA
TEM:大量CdS NCs成功 的修饰在SiO2粒子 ECL: 信号增强了约7倍
量子点在体成像 (a) 量子点动物活体实验流程,(b) 量子点在活体动物
内的多色标记成像
25
( 4)
26
基于荧光能量转移的QDs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
27
(5)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型的检测上 具有高通量、快速、方便及试剂用 量少的优点。 Parak 等用 SMCC 将表 面带有巯基的,能发射不同荧光的 硅烷化 QDs 与氨基修饰的不同单链 DNA 偶联,将其与固定在玻片表面 的DNA进行杂交后洗去不结合的DNA, 用荧光落射显微镜观察发现:当玻片 上的 DNA 与 QDs 偶联的 DNA 互补时, 可以观察到 QDs 荧光出现在玻片上, 不互补的则观察不到荧光信号,从 而能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DNA。
宏观尺度:肉眼可见范围,约 10-4 m 以上
介观尺度:包括微米、亚微米、纳米和团簇 原子原子核尺度:10-15 m --- 10-10 m
基本粒子尺度:10-19 m,包括夸克、轻子
9
纳米材料的定义:
纳米材料 是指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至少有一维
的 特 征 尺 寸 介 于 1~100 nm , 并 由 于 纳 米 尺 寸 效 应
42
本章小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2+离子掺杂的CdSe:Co纳米晶,这种 掺杂材料在三正丙胺作共反应剂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阳极 ECL 发光行为。
此材料可以用来构建阳极 ECL生物传感膜,扩大阳极 ECL生
物分析的应用。
43
3.2.基于生物催化沉淀高效淬灭CdS 纳米晶薄膜的电致化学发光
研究出发点
( nanoscale
size
effect ) 、 表 面 / 界 面 效 应
( surface/interface effect )和量子限域效应(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而表现出奇异的、不同于相应的体 材料所具备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的材料或材料体系。
纳米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而成 为近二三十年的研究热点。
13
能带宽度: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
14
图为长颈瓶中不同尺寸 的硒化镉量子点在紫外 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 同样的在其他方式的激 发下,也有很好的发光 效果。
图:量子点的发光谱。可以看出,700nm波长为一个分界线,小于 700nm是发光为可见光,超过700nm为红外光。实验室常用为550nm 和620nm。
原理
发展新型 能量转移型 结合电子和 能量传递型
材料
开发阳极发光 材料
32
3.1. CdSe:Co纳米晶的制备、阳极电致
化学发光行为及其对碱性磷酸酶的检测
研究出发点
※
基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阴极ECL有较多的研究,由于 半导体纳米晶在阳极ECL发光较弱,限制了其在阳 极的分析应用。 在单纯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内部引入磁性过渡金属 离子可以获得独特光、电、磁性质。
磁性Co2+离子成功地 掺杂进入主体CdSe 纳米晶的表面
36
CdSe:Co纳米晶的紫外吸收和 荧光发射谱图
Co2+掺杂没有明显改变母体CdSe的带隙宽度。 530 nm→525 nm : Co2+的掺杂能调整CdSe纳米晶的能带结构 575 nm : Co2+的掺杂能提高CdSe纳米晶的表面缺陷
[CdSe:Co] (h+) TPrA·+ H+
[CdSe:Co] (h+) + TPrA
[CdSe:Co]*
[CdSe:Co]* + TPrA frag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