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件陆游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 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 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 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 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 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 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 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 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 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 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较鉴赏
• 【延伸拓展】 •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 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 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 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流露出作者对官 场生活的淡漠心情。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 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 鲜明的例子。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Hale Waihona Puke 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 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 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 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 威边地,舍我其谁?
这里“万里长城”是用典的手法,可以 看出他“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的决心。然而如今呢?诗人却壮志未酬,这 种情感从哪个字体现出来?
•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宏伟志向无法 实现而产生沉重的失落感。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 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
•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 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 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诸葛“北 定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 • 在忧愤中表忠义,给诗歌一个亮色的结尾, 表达了忧愤但不绝望的情感。
• 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 第二联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 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
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 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 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
• 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1、探究题:诗歌的题目是“抒发心中 不平、愤懑”,但是诗歌的首联与颔联,却 是写自己的青年豪气,写自己辉煌的战斗经 历,是否有些离题,还是有话外意思,应如 何理解? 首联后面省略了:至今几十年过去了, 还没有收复国土的事实。 • 颔联后面省略了:指挥这两场胜仗的将领 • 张浚、吴璘不久都被撤换、贬官。作者也受到 罢官还乡的打击。 • 说明: 朝政黑暗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 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 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卖杏花”,达官贵人 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的一 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 忘记了亡国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 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 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映了他对 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 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 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 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内容;诗 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
三维目标
1、全面了解作者,走进诗人的内心 世界。 2、背诵课文,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 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 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 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 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 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 2、诗人“书”了哪些事?
• • • • 首联(“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 3、作者忧愤了什么? A.忧愤 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 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 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 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 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 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 相比呢?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 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 秋》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 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 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 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陆 游 诗 作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 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 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 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 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 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 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 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 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 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课文朗 读E:\课文 朗读资料\书愤— 注意: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在线播放—优酷网, 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
•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 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紧呼应的,真 是绝妙的章法。
•
课后作业一第1小题的参考答案:两诗都作于 1186年,但写作重点或内容不同:《书愤》的内容, 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 “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安春 雨初霁》是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 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和牢骚。 • 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诗风慷慨悲 壮。《临安春雨初霁》含蓄蕴藉,优美动人,富于 情趣。诗风清淡婉丽,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 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 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 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 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 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不是真有闲情逸致, 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解
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自 主 鉴 赏
请写出诗的各联的内容,再用用自己 的话来解说《书愤》诗句,并补出诗句间 的空白,使之连贯流畅。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 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 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