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会议发言如何做会议发言,既要记全面,又要记准确。
三、如何做好记录要做好记录必须有好的记录人。
首先是要求记录人员自身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要抱着诚实、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记录,又要做到严守纪律,不泄漏机密。
其次是要提高记录人员的业务素质。
记录虽然不是写文章,但同样也是一种很细致的文字工作。
要求担任记录的人员能随着会议的进行,理解与掌握会议的主要精神,抓住发言的中心和关键的话语,注意不同的意见、补充的意见等,并且能用清晰的字体、通顺的文字迅速笔录下来。
记录人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和文字能力,便会感到听不清、抓不住、记不下、手忙脚乱。
因此,平时要注意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注意熟悉机关领导人的讲话习惯等。
每次开会前,要尽可能事先了解会议的任务、议程和讨论的议题等。
记录要求准确、真实、清楚、完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踏实记录发言的原意。
书面语言可以比口头发言适当简练一些,但是不能歪曲和任意增删发言的内容。
关键的地方应尽量一字不差地记录原话。
会议的主要情况、发言的主要内容和意见,必须记录完整,不能有遗漏。
记录的字体不能过于潦草,不要使用自己创造的简笔字、简单或代号,免得其他人以后查考时无法辨认和阅读。
记录使用通用速记符号的,事后应该整理成普通文字。
记录一般要使用专门的记录纸,以便于整理保存。
对于发言的内容,一种是做详细记录,即对于比较重要的发言要完整地记录下来,尽量记录原话。
一种是做摘要记录,只记发言的要点和中心内容。
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法记录,应当根据会议的性质、讨论的问题、发言内容的重要程度来定。
发言人使用的是口语,逐字逐句全部记录比较困难,也没有必要,可以适当精练、概括一些,去掉口头语言里的虚字、重复等,但是要注意保持原意和原话的特点、原有的语气,不要用记录人的话、体会来改写或代替,发言中有其他人的重要插话,应当加括号记明。
会议主持人在会上所作的提示、转换议题和总结性发言等均应记录清楚。
对会上所作出的决议,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必要时可以当场诵读一遍,如发现有不确切的地方,可以当即修正。
对于在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应记明成、反对与弃权的票数。
现场做的文字记录,会议结束后要及时全面检查整理记录稿,对其中的错、漏、别字或字迹不清,语意不完整等处,加以补正。
使用速记符号记录的,应在会后及时译出汉文。
如果在会议进行中使用录音记录发言,需要在会后整理出书面文字材料。
重要的发言记录要请发言者核对,以保证符合原意。
重要的会议记录,在经过检查整理后,应送会议主持人审阅签字。
需要转发的会议讲话,应在文字整理之后,送讲话人审阅。
在记录中凡涉及到人名的,要写全姓名,不要只写姓不写名,特别是与会者有重姓时更应记清。
也不要只写职务加姓,以免产生混淆,以便于将来查考.第四篇:如何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概说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
“记”有详记与略记之别。
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
详记则要求记录的项目必须完备,记录的言论必须详细完整。
若需要留下包括上述内容的会议记录则要靠“录”。
“录”有笔录、音录和影像录几种,对会议记录而言,音录、像录通常只是手段,最终还要将录下的内容还原成文字。
笔录也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以之作为记录内容最大限度地再现会议情境的保证。
记录人员在开会前要提前到达会场,并落实好用来作会议记录的位置。
安排记录席位时要注意尽可能靠近主持人、发言人或扩音设备,以便于准确清晰地聆听他们的讲话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讲,记录人员比一般与会人员更为重要,安排记录席位要充分考虑其工作的便利性。
(节选自《应用写作》201X年第4期《做好会议记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一、准确写明会议名称(要写全称),开会时间、地点,会议性质。
二、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
如果是群众性大会,只要记参加的对象和总人数,以及出席会议的较重要的领导成员即可。
如果某些重要的会议,出席对象来自不同单位,应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
三、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
会议发言的内容是记录的重点。
其他会议动态,如发言中插话、笑声、掌声,临时中断以及别的重要的会场情况等,也应予以记录。
记录发言可分摘要与全文两种。
多数会议只要记录发言要点,即把发言者讲了哪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结论,对别人发言的态度等,作摘要式的记录,不必“有闻必录”。
某些特别重要的会议或特别重要人物的发言,需要记下全部内容。
有录音机的,可先录音,会后再整理出全文;没有录音条件,应由速记人员担任记录;没有速记人员,可以多配几个记得快的人担任记录,以便会后互相校对补充。
四、记录会议的结果,如会议的决定、决议或表决等情况。
会议记录要求忠于事实,不能夹杂记录者的任何个人情感,更不允许有意增删发言内容。
会议记录一般不宜公开发表,如需发表,应征得发言者的审阅同意。
会议记录的重点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会议记录的写作技巧一般说来,有四条:一快、二要、三省、四代。
一快,即记得快。
字要写得小一些、轻一点,多写连笔字。
要顺着肘、手的自然去势,斜一点写。
二要,即择要而记。
就记录一次会议来说,要围绕会议议题、会议主持人和主要领导同志发言的中心思想,与会者的不同意见或有争议的问题、结论性意见、决定或决议等作记录,就记录一个人的发言来说,要记其发言要点、主要论据和结论,论证过程可以不记。
就记一句话来说,要记这句话的中心词,修饰语一般可以不记。
要注意上下句子的连贯性、可讯性,一篇好的记录应当独立成篇。
三省,即在记录中正确使用省略法。
如使用简称、简化词语和统称。
省略词语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记但,省略较长的成语、俗语、熟悉的词组,句子的后半部分,画一曲线代替,省略引文,记下起止句或起止词即可,会后查补。
四代,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
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笔画少易写的同音字代替笔画多难写的字;三可用一些数字和国际上通用的符号代替文字;四可用汉语拼音代替生词难字;五可用外语符号代替某些词汇,等等。
但在整理和印发会议记录时,均应按规范要求办理。
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会议纪要有别于会议记录。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
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
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第三,载体样式不同。
会议纪要作为一种法定公文,其载体为文件,享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赋予的法定效力。
会议记录的载体是会议记录簿。
第四,称谓用语不同。
会议纪要通常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以介绍和叙述情况为主。
会议记录中,发言者怎么说的就怎么记,会议怎么定的就怎么写,贵在“原汤原汁”不走样。
第五,适用对象不同。
作为公文的会议纪要,具有传达告知功能,因而有明确的读者对象和适用范围。
作为历史资料的会议记录,不允许公开发布,只是有条件地供需要查阅者查阅利用。
第六,分类方法不同。
会议纪要种类很多。
按其内容,可分为决议性纪要,意见性纪要,情况性纪要,消息性纪要等;按会议的性质,可分为常委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例会纪要,工作会议纪要,讨论会纪要等。
而会议记录通常只是按照会议名称来分类,往往以会议召开的时间顺序编号入档。
对会议纪要的分类,有助于撰写者把握文体特点,突出内容重点,找准写作角度;对会议记录的分类则主要是档案管理的需要。
第五篇:会议营销如何做产品策划会议营销如何做产品策划?营销就是传播,传播就是“说”,策划就是研究怎么“说”。
会议营销的产品策划完全是围绕“说”字做文章,我索性就叫它“说策划”,“说策划”有“说法”。
第1说——说给谁听说给谁听,就是说的对象,或听你说的人。
会议营销的对象都是能聚会到一起的人。
从已有的成功实践看,多是老年人,珍奥、夕阳美、天年、中脉等成功的会议营销企业莫不如此。
其次,是以老年人为主的病患人群,像糖尿病、骨病等。
这样还不够,还要对说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的细分。
以糖尿病人群为例,有多年的老患者,有刚确诊的新患者,有糖耐量异常的所谓准患者,还有肥胖、有家族史、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高危人群。
不同的细分人群有不同的需求,确诊的想要降血糖,想要控制并发症;准患者想要逆转,避免发展成真患者;高危人群想要预防患上糖尿病。
需求不同,决定你下一步说什么,所以,先要确定说的对象,再弄明白这些人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就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样才算有的放矢。
更进一步的,还要弄清楚,哪些人群、哪些需求才是真正的市场机会。
仍以糖尿病为例。
漏诊人群和预防人群巨大,他们是你要说的对象吗?这些人能不能召集来?你能不能说动他买你的产品?要考虑好再说,不急。
毕竟顾客想的是健康,而你想的是赚钱,两下统一才好。
最后提醒一句,不是别人没有做的就是机会,除非你确信有办法把这个机会兑现成真金白银。
第2说——说的目的是什么说的目的,就是说出来要达到什么效果。
说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听你说完了,或者还没有说完,听众就纷纷掏腰包买你的产品。
往深一步说,又可以分解为四个子目的,一是说得顾客来,二是说得顾客买,三是说得顾客接着买,四是说得顾客拉别的顾客买,样样都要有针对性的策划。
以会议营销常用的几种销售工具为例,按照它们对产品的直接推销力度的不同,我将其分为三类,各有不同的功能定位,也就是“说”的使命各有不同。
第一类是核心销售工具,我把它定位为“无声的推销员”,如报纸专刊、专家演讲稿和与之相配的幻灯片。
每件东西给它一句广告词,就知道它的使命是什么了。
报纸,顾客要想:“这个产品不错,快打电话了解一下”!听了专家的演讲,顾客要说:“我要买”!不妨说,营销员也是一种核心销售工具,听了营销员的介绍,顾客要说:“我要马上买”!第二类是辅助销售工具,我把它定位为“助理推销员”。
像企业自己出的书,销售现场的横幅、易拉宝、展板以及社区活动海报等都属于这一类。
横幅说:“这里是某某的世界”!易拉宝说:“远远看我一眼,让你抓住要点”!展板说:“走过来,读一读,看一看,这个产品真是不简单”!社区活动海报,顾客说:“好活动,我要参加”!读了你的书,顾客自言自语:“嗯,挺科学,挺丰富,有依据”!第三类是外围销售工具,我把它定位为“形象大使,公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