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经济学的史前时期
变化的论述为现代主观价值论提供了思想营养。
9
3、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1)人物介绍
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前347) 古希腊唯心主义思想家。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苏格拉 底的学生。
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的
民主制。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 他逃离雅典,周游各地,到处为贵族政体 辩护。 公元前 388年回到雅典,创办“阿卡德 米亚”哲学学园。在此讲学,直到去世。
从事脑力劳动者,能由精神运用而具有先知,他们自 然是主人;而从事体力劳动者,只能用他的体力实现 脑力劳动者的先知,所以自然地应该成为奴隶。
20
小结
古希腊思想家拥护自然经济,贬低商品经济, 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承认小商业的必要性, 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在分析商品货币关系时, 对分工、交换、财富等曾冒出一些有价值的思 想火花。
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人法和自然法,前者根据人们
的习惯和传统制定,主要在罗马居民中实行;后者从人 的理性出发,形成对任何一国居民都适用的自然法。
“自然法”:是一切规则的总和,它出自万物的本性,
支配万物的行为。自然法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所接受 的规律”。 他们利用自然法证明奴隶制度符合事物的本性, 因而是自然的合理的。
他对属于货殖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采取否定的态
多德竭力证明奴隶制度是自然的和合理的制度。 亚里士多德经常应用自然观念说明事物合理与否。所谓自然,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是指合乎事物的本性。
他把奴隶制度看作是出于自然的劳动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有的人宜于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宜于从事体 力劳动。
他所着意强调的是:财富是手段,绝不应是目的。
4
2、色诺芬及其《经济论》
( 1 )人物介绍。色诺芬( Xenophon ,约公元前 430 ~约前 355/354 )。 古希腊思想家。他出生于雅典富裕家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 门生。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政体,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曾 以 雇 佣 兵 身 份 参 加 过 小 居 鲁 士 ( 前
柏拉图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
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
历山大的教师。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 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公元前323年,雅典掀起反马其顿的运动,
他便离开雅典,避难于埃维亚岛,后死于 该地。
16
(2)著作介绍
西方古代经济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得到最高发展。 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论》和《伦理学》两部名著
18
(3)价值和交换思想
亚里士多德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
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同性。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
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 货币性质的学者,他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物物交换 (商 品—商品)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商品—货 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货 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他还敏锐地观察到,分工发展的程度依赖于市场规模的
大小。
8
(4)价值、财富与分工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充当购
买手段和储藏手段。
色诺芬还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
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变化,也意识到由供求变动而产生 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资源配置。
色诺芬关于物品对人的效用会随他拥有物品的多寡而
21
二、古罗马经济思 想
Economic Thoughts of Ancient Rome
22
1、古罗马的经济思想背景
古罗马从公元前 264年开始,经过长期战争,征服了希腊以及地中
海沿岸国家。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罗马成为规模最大 的奴隶制国家,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革命和蛮族的打击之下 覆灭。
6
(3)产业思想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认为“对于一个高尚的 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 生活必需品的农业”。“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 姆,因为农业繁荣时,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这 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
色诺芬认为商业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它使人们获得 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24
2、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契约:罗马法学家研究了商品生产者的各种关系,诸
如买卖、借贷、债务、契约和其他义务,承认个人地位, 保障签订契约的自由,确认债权者有役使债务者的权利。 罗马人第一次用法的形式确立了私有财产权利,个人可 以通过契约方式任意处置自己的财产。
利率:罗马人对货币借贷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绝对禁
(5)“共产主义”
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会养成人们私心和贪欲,引
起社会的分歧和矛盾。
哲学家和战士都不应该拥有私有财产和家庭,应实行共妻
共子,结婚男女都必须住在公共宿舍,在公共食堂进食, 从而才能最终使国家获得永久和平,保持全国团结一致。
柏拉图所主张的这种“共产主义”,是在奴隶主阶级内部
第一章 经济学的史前时期
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因此,作为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经济学的产生至今也不过 200多年历史,但人类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经济活动,早在古代 就有了。
因此,古代和中世纪一些思想家对市场交易中的经济现象以及
支配这种现象的规律就开始有某些认识和论述,这些认识和论述 在某种意义上构成现代经济学产生的最初出发点。
止到承认的转变,利率水平一般由法律规定。
25
3、农学家的经济思想
在农学作者中主要有加图( Cato , Marcus
Porcius, 234BC~149BC)、瓦罗(Varro, Marcus Terentius, 116BC ~ 27BC)等。 (1)农业的地位。加图等都把农业置于一 切行业之首。他们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重 要的职业,劝导罗马奴隶主要从城市回到 乡村,亲自管理自己的农庄。 罗马农学家都注意保持农庄的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减少对市场的依赖。 (2)对奴隶的态度。罗马农学家把奴隶也 看做是只会说话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即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可
以称为经济学前史。
1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
Economic Thoughts of Ancient Greece
2
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背景
古希腊经济基本上是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公元 前5世纪开始基于苏格拉底 (Socrates,约469BC ~ 399BC)哲学传统 的经济概念和思想开始出现。 主要代表为苏格拉底的门生色诺芬、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 多德。 苏格拉底传统的古希腊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它完全不带有神话因素, 这就是其区别于其他先此或同时代的古代文明思想的特征。它摆脱 了宗教的圣洁规范性,转而依靠理性。 其经济思想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和伦理观念总是分不开,经济从 属于伦理。
10
(2)著作介绍
柏拉图的著述很多,其中和经济学有关的两部著作是《理想国》
和《法律论》。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要按与人类理性相一致的正义原则来组
织一个能消除贫富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所谓理想共和国主张。
在《法律论》中,柏拉图则主张平分土地,归属各居民户。
居民不能将遗产再行分割,也不准出售或用其他方式进行 分割。
使用 ( 物品本身所固有的 ) ,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 (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因为物品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
社会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用物总和的财富,
另一种是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
为获取有用物即使用价值这种财富的交换活动属于
“家庭管理”,即“经济”,这种交换活动是自然的。 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 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3
苏格拉底创始的道德哲学
苏格拉底提出: 人生最主要的目的是道德的生活,是伦理的范畴。 一般地认为财富和美德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他们并 不反对一切财富。
他们反对的是过多的财富,对节制的财富不但不反对,而 且认为它是必要的,是达到主要目的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为了成就最高的善,一个人必需具有普通公民所必需的生 活手段。
中。
在《政治论》中提出了同柏拉图不同的理想国家组织。他
希望在加强奴隶主阶级中等阶层势力的情况下,组织有限 的奴隶主民主制来巩固奴隶制度。
在《伦理学》中指出,交换的各种物品原是不等的,但在
交换中必须是一种均等关系。他发现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 存在着等同关系。
17
(3)价值和交换思想
亚里士多德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
专业化分工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个人做很多事情,不如专心做一
件事情。如果一个人专门做一种与其性情相近的工作,他所生产出 来的产品必然较好和较多。他们进行交易时,都会从中获利。所以, 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 该担任哪种行业和职务,应取决于人们的先天禀赋。
12
(4)理想国家组织
城邦国家不能运用政治权力来分割地产。
他试图用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来保持奴隶制国家的稳定 与和平。
11
(3)专业化和分工思想
在论述城市或国家起源时,柏拉图阐述了专业化和分工的重要思想。 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天生却只具有
某种才能,故人人不能自我满足,而必须互助,相互交换劳务,于 是大量的人便聚集在一起,结成团体,这些团体联合起来便成为国 家。
423 ?~前 401 )对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战争, 后来,在小亚细亚加入斯巴达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