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四讲 家和万事兴

第二十四讲 家和万事兴

第二十四讲家和万事兴家是一片沙漠的绿洲,让黯然失色的人感到久违的希望;家是一片黑暗的灯火,使孤寂无助的人看到美丽的方向;家是一片海样的小岛,使疲惫不堪的人找到歇脚的地方。

家中有妻子儿女,这里有温暖,有馨香。

古往今来,人们对家庭建设,家庭生活、家庭人际关系很重视,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齐家”,放在较重要的位置。

俗语说:家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协力山成玉,同心土变金。

有一种成功: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英国某小镇。

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

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

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

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

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

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897名演员用活字印刷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字体向世界展示了汉字从古到今不同的“和”字。

当“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加入了中国“和平、和睦、和爱”的元素后,奥运和全人类的追求和梦想得到了升华。

古人曰:“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和”是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和”的思想和精神,体现在家庭方面,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体现在生意的经营上,讲究的是“和气生财”;体现在国家的治理上,讲究的是“政通人和”;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讲究的是“以和为贵”;体现在伦理上,讲究的是“和睦相处”……如果把“家和万事兴”中的“家”的概念抽象出来,进行引申,形成“小家”,“大家”,“大大家”的概念,那么,“家和万事兴”就是一个用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小家”的“家和万事兴”,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家庭和睦,夫妻和气,阖家和谐,这是美满、祥和、幸福家庭的真实写照。

“家和”就是一户户“小家”的“人和”,这种“和”是团结的基础,是形成合力的条件,对于干好工作、和谐共处、振兴家业举足轻重。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党政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力合作,重建家园。

献血,捐款,救助……“多难兴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仁爱友善的高贵品质,也是中国这个“大家”“家和万事兴”的具体体现。

如果把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人类也看做一个“家”的话,如果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人类能够“和平共处”,则必然会实现“家和万事兴”,那么“物质极大丰富”“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制度就会提前实现了。

当然这是一种设想,世界和平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企盼的,都希望的。

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已经把这种希望向全世界进行了展示,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越来越强大了,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最具人情味的欢聚,又是“家和”最具人文温情的写照。

“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

”一年忙到头,再忙也要回家过个年;子女游四方,迢迢万里也要赶回家陪父母吃顿年夜饭。

每年20亿人次的人流大涌动,形成了一道奇特的中国春节景观,集聚了中国文化中那独特的浓浓亲情:团团圆圆,和和气气,高高兴兴。

过大年,挂起火红的灯笼,贴起喜气的春联,放着绚丽的烟花,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一家人围坐一堂,说说话,叙叙情,图的就是一个“和”字,享受着一年来的收获与喜悦,寄寓着对下一年的祈愿与憧憬。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于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音律和谐,才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家庭和睦,就会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又是一年芳草绿,风含和气满城春。

家家洋溢着春的暖流,人人脸上都有春的喜气。

我们应该让这种“家和”恒温于一年365天中,温暖和激励你、我、他。

在新的一年中,祝我们的“小家”——家庭更和睦,愿我们的“大家”——国家更兴旺,盼我们的“大大家”——世界更和谐!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通过老傅家兄弟姊妹的情感纠葛和事业兴衰,通篇诠释了一个既浅显又珍贵的道理,那就是: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不论大小,不论穷富,“和”为贵;一个人不论丑俊,不论贵贱,“善”为先。

《老大的幸福》围绕老傅家大小五口人的家庭,爱情,事业,非常现实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

尽管傅吉安“霸道”,把面子看得比天大;尽管小南“官瘾”很重,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搞得很疲惫;尽管老四“虚伪”,宁要别墅,不要孩子;尽管小五眼神很“势力”,为了寻找一个“安乐窝”,屡屡不顾尊严,只因他们有一个把名利,将钱财看得都很淡的好大哥。

兄弟姊妹本想给大哥一个幸福生活,到头来,是大哥用挚爱,用宽容,用一颗平常之心重新给了他们幸福生活。

毛泽东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虽然《老大的幸福》讲述的是一个特殊家庭的特殊情况,但充分说明了“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

人都说,“家不和,外人欺”,“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元素,“和谐”最重要。

只有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和谐了,事业才会兴旺;只有社会安定了,时代才会发展。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给我最深刻的是活字印刷术表演,特别是“和”字的三次演变过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领悟到在“天时、地利、人和”中,人类追求的根本就是------人和!《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相处最重要、维系婚姻关系最长久的便是一个简单的“和”。

和和气气地相爱、和谒可亲的包容、遇到困难时的和衷共济、遇到冲突时的心平气和等等。

也就是说“家和万事兴”,只要一个家庭和睦美满了,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梦想终会成真。

对于企业来讲,它就像一个大家庭。

企业要讲“情、理、法”,把情感摆在首位,同时企业也要重视科学管理,将情感融入制度之中。

企业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其理念核心也是“和”字。

企业的兴衰成败是和员工密不可分的,只有制定出和谐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让“家人”各司其职,树立团队精神,齐心协力、相互包容、和谐共处。

只有这样,达到了“人和”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慬。

但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

当今社会的家庭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能处理好她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家庭就有了和睦的前提。

夫妻恩爱是家庭的关健,只要两人夫唱妻随,共同孝敬父母,抚养孩子,这个家自然就和了,只要家和了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这个家自然就兴旺了。

家庭里一般的成员就是夫妻和孩子,最多加上一方父母。

首先,夫妻关系好,家里温馨。

丈夫可以全心全意,安心地在外面奋斗,赚钱养家,而无后顾之忧,因为他知道家有贤妻良母。

当然了,妻子也觉得有个好丈夫可以依靠,自己可以也静心地快乐地工作和相夫教子,孝敬父母。

那么,这种家庭就能做得到和睦相处,相敬如宾!但俗语有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想像一下,一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好多事情和考验,那么由人组成的家庭的经历会更丰富多姿和更具有考验性。

所以,作为一家人,真是有什么事要一起冷静地商量,一起面对,相扶相携,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好好解决掉,怎能不兴呢?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

与社会大众相处的就是和睦。

国家能和,再强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地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

引用佛学术语思想“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和和气气,没有不兴旺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六和敬”。

人人只要做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三条,没有不兴旺的。

见和同解,大家便能同心同力,建立共识;戒和同修,人人守法;利和同均,在生活享受上尽量接近平等,不要差距太大,以免人心不平、社会动乱。

为什么呢?因为贫困的人,看不惯富人的享受,就会抢劫、造反,动乱就会出现。

目前就商业方面来说,没有人能够超过日本。

日本商社从战后兴起,时间不算长,今天跃居世界第一位,凭什么?他们就是做到这三条。

世界各国,在工商业无法和日本相抗衡就是没有这三条。

在日本,商社公司亏损了,高阶层的人不发薪水,基层员工照发。

你说员工他怎能不感恩心服呢?员工有意见,绝对不罢工,照常上班,只在头上扎条白布,表示“我有意见,我要反抗你”。

老板看到,便赶紧开会、沟通、协调。

如此,问题解决了,生产也不延误;所以日本能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就是做到六和敬的这三条。

日本人的长处很多,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他们还能保存,还能做到,而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完全都鄙弃丢掉了,这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对不起列祖列宗的。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

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

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

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

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

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有这样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说有一个家庭总是因为不断的争吵而非常羡慕邻居一家的和睦,于是,这个家庭的长者,就去向邻居家求教。

邻居家告诉他说:“我们家不吵架,是因为我们家坏人太多。

”长者很生气,以为邻居是在开他的玩笑,因为坏人多,应该经常吵架才是……没有多久,长者无意中听到了邻居家因为一件失误的谈话。

所有的人,都诚恳地检讨自己,说如果自己如果做得再好一些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没有人推脱,没有人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大家都是坏人,大家都有责任——长者终于明白,原来,邻居对自己说的是真心话,是自己没有能够理解其中的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