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风险评判与防范举措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
在现场实行安装、调试。
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
节都存有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
所以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
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实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
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
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
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
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
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实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实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
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
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
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升在用电梯安全
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实行曳引水平评估、
制动水平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
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
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有的危险因素实行辨识和分析。
寻找与事故发生相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
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实行
评估。
风险响应策略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
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
计划
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
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
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使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
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
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实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
证上岗;上岗前要实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
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
公司不定期实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
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
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
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对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
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升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
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增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协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电梯安装过程中存有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
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实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
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实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
标志。
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因为设备部件持续磨损,电气元件老
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所以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
每半月实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
用要求。
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梯安全需求的持续提升,电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为了充分理解电梯系统的危险性,就必须对电梯的各个环节实行细致、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风险的综合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
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实行风险管理。
规避显性和隐
性的各种风险,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上升的PDCA模式实行
风险控制,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电梯风险评判与防范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