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仁义礼智信故事

仁义礼智信故事

仁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

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

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

”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

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

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

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

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

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

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

”义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来到许昌后,曹操待他非常恩厚,赐他一宅府邸,而关羽为了避嫌,分一宅为两院,让两位皇嫂住内院,自己居外院,中间用十名老将把守,晨夕问安,留下来“两院英风”的高风亮节。

关羽在春秋楼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得知刘备健在,于是载护着二位皇嫂,辞别曹操,踏上了归汉之路。

当时情形是,曹操听到关羽辞别的消息,非常惋惜,立即追至灞陵桥向关羽赠袍献酒,以饯其行。

关羽疑心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由此便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壮举。

礼孔融,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

他七岁时,一天祖父过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梨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给自已留了个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长辈,是做人的道理!”智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

曹冲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

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

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

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

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

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

”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告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

信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而毁了自己的声誉。

温一、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正不阿,又温和善良,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海瑞被委任到吴地做官。

他发现沿途的状况十分凄惨,一些饥民为了换一口饭吃,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女插上草标,在路上卖。

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也是面带饥色,一脸怨气。

海瑞换上便装,亲察民情,扮成路人,装作口渴与老农讨水,打听民情。

当知道了恶霸徐玠欺压百姓、加大苛捐杂税的事情,他并不惧怕徐玠曾为当朝宰相,走访了许多农户,掌握了大量徐玠欺压百姓的证据。

最终毫不留情地处理了徐玠,为当地民众讨了一个公道。

二、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

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

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

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

”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

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

道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他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

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枢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

有一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穿着雪白华丽的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车,子贡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只见原宪戴着用桦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手杖出来开门迎接他。

见原宪一副穷困寒酸的样子,子贡说:“嘻!先生这是生病了吗?”原宪回答他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去做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

”子贡听后非常惭愧。

容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

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

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

吴家见状,也出动让出三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

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良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效忠祖国,深受国人爱戴。

他的家乡非常贫穷,老百姓常常吃不饱,穿不暖。

屈原自小便很善良,本性仁厚,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他都伤心地落下眼泪。

屈原就从自家粮仓中“偷米”灌进石头缝里,以供贫民自取。

屈原的父亲发现自家粮仓中的米越来越少,知道原因以后,并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告诉他说:“咱们家的米就算再多,也救不了多少穷人。

如果你好好读书,学到了知识,做了官,把国家的农业管理好,天下的穷人才有饭吃。

”屈原听了,点头称是。

当乡亲们知道了“石缝漏米”的真相,都非常感动,夸奖屈原,说:“要是你这样的人将来能做官,为国家效力,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啊。

”从此,屈原读书更加用功,博闻强知。

后来,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恭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十分谦虚好学,为了拜师,他更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历经月余,去周朝的都城洛阳拜望老子。

他拒绝乘马车,坚持徒步前往,以显示对老子的恭敬。

而年事已高的老子也非常谦逊,他听说非常有学问、已经桃李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整理好衣服亲自出来迎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连忙又起身,恭敬地回答:“我学问太浅薄了,对周朝的礼乐知识了解得不够多,我对周礼又特别喜欢,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地前来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向孔子传授了很多周朝礼乐方面的知识。

敬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年轻时候,有一天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去!下桥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后,看他是个老人,就把鞋拾了上来。

老人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于是张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老人离开桥头时对张良说:“你是可塑之才,五天后清晨,在这里等我!”第五天清晨,张良到桥上时老人已经到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能迟到?再过五天再来吧!”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赶去,结果还是落在老人后面。

老人叫他再过五天早点来。

又过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太公兵法》来,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有所作为。

”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终成沛公刘邦军师,后又封留侯。

俭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容易让书损坏时,非常生气。

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

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让明人姚广孝,官至太子少师。

有一次他独自外出散步,恰巧有一县丞路经这里,小卒们在前面开道,姚少师也不避开。

县丞发怒,就把姚少师抓住,用鞭子抽打他。

而姚少师也不自报姓名,县丞就拽住姚少师,让他跟在队伍后面走。

这时路上有认识姚少师的,就说:“这是姚少师,当朝太子的老师呀!”县丞听罢,大惊失色,伏在地上请罪。

姚少师缓缓地说:“暂且送我到郡衙里,然后再说话。

”县丞来到郡衙,战战兢兢,以为姚少师会对他加以制裁。

姚少师对县丞说:“你是秀才当官,不识高低,狂傲摆威。

一位野人行路,何至于用鞭子抽打呢?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回去吧!”竟然没有再追究他。

忠三国时期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

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将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孤身一人回头寻找阿斗。

乱军之中赵云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她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毅然跳入一口枯井自尽。

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

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天性孝顺,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

朝朝夜夜,奉养母亲,从不懒惰。

有一次母亲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把侍奉母亲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汉文帝亲子服侍。

睡觉时眼睛没有闭好过,衣带没有解开过。

对于母亲的汤药,必先亲尝,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端给母亲服用。

常言道:久病无孝子。

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足足服侍了三年,母亲的身体才好转过来。

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文帝奉母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

廉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