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C 点拨:水与四氯化碳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
2. B 点拨:汽油是易燃品,用易燃液体标志。
3. C 点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
4.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洗涤剂等除去,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点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 2CO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 2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不含有CO 32-;玻璃是用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等原料熔炼而成,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玻璃中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两者均有。
可向有沉淀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3.61x10-3molx180x103mg/dL 。
6.11mmol 血糖的质量为:6.11x10-3molx180x103mg/mol=1099.80mg ,用mg/dL 表示血糖的浓度为:dL mg dLmg/98.1091080.1099=,血糖正常取值范围是:64.98mg/dL~109.98mg/dL ,因为64.98mg/dL<92mg/dL <109.98mg/dL ,故此人血糖正常。
点拨:此题考查了单位间的换算。
6.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因为在“倒出一些”过程中,溶质随之倒出一部分。
7.解:设需要18mol/LH 2SO 4溶液的体积为x 。
由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得: 18mol/Lx x=1.0mol/Lx0.25L, x =0.0139L=13.9mL.点拨:命题目的是要求掌握有关溶液稀释(混合)的计算。
8. 解:n (Ca):n (Mg):n (Cu):n (Fe)=224:140:35:2 9.(1)m (CuCl 2)=0.270x1000gx10%=27g n (Cu )=0.2mol(2)由于1molCuCl 2中含有1molCu 2+和2molCl -,故含有0.2molCuCl 2的溶液中含有Cu 2+0.2mol 、Cl -0.4mol 。
10. 解析: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L g Lg/79.11.0179.0==ρ,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22.4L/molx1.79g/L=40g/mol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M r =40。
第一章习题2(2)不正确;NaOH 溶液加水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水在常温下为液体。
(4)正确;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7.8.9. 步骤:(1)计算所需NaSO 4的质量,m (NaSO 4)=1.42g;(2)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定容,加水至刻度线下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6)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2○8○1○4○5○6○7○10○9 2. (1)根据酸的强弱(电离程度)强酸:HCl 、HNO 3弱酸:H 3PO 4、H 2S(2)根据可电离氢原子数 一元酸:HCl 、HNO 3 二元酸:H 2SO 4、H 2S 三元酸:H 3PO 4 (3)根据是否含氧元素 含氧酸:HNO 3、H 2SO 4、H 3PO 4 非含氧酸:HCl 、H 2S 3. 对于混合物从分散系角度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三类:溶液(如NaCl 溶液)、胶体(如鸡蛋清水溶液)和浊液(如泥水)。
从状态分:气体混合物(如空气),液体混合物(如饮用酒),固体混合物(如沙土),气、固、液混合物(如石油等)。
从混合物各成分混合程度分: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4. 人们对元素进行分类后,根据已发现的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推测出许多未知元素的存在,然后被后来科学研究所证实,极大地丰富了元素周期表及其认识。
6. B 、D7.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粒子直径为1nm~100nm 之间的为胶体。
例1,因胶粒带电,可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以及微细的固体颗粒物。
例2,根据胶体聚沉的特点,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例3,根据胶体的吸附作用,用明矾净水等。
第二节 离子反应1. 水溶液 熔融状态 电离 自由移动的离子 阳 H + 阴 OH - 金属阳离子(或NH 4+) 酸根阴离子 H +与OH -结合生成了难电离的H 2O :H ++OH -===H 2O8. (1)NaOH===Na +OH(2)CuCl 2===Cu ++2Cl -(3)Fe 2(SO 4)3===2Fe 3++3SO 42- (4)Ba(NO 3)2===Ba 2++2NO -39. (1) 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SO 42-+ Ba 2+=== BaSO 4↓(2) 2Al+3Hg(NO 3)2===2Al(NO 3)3+3Hg 2Al+3Hg 2+===2Al 3++3Hg(3)2HCl+NaCO 3===2NaCl+H 2O+C O 2↑ 2H ++CO 32-===H 2O+C O 2↑(4)不反应。
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10. (1)CuSO 4+2NaOH===Cu(OH)2↓+Na 2SO 4(2)HCl+NaOH===NaCl+H 2O(3)2HCl+CaCO 3===CaCl 2+H 2O+C O 2↑ (4)2HCl+Na 2CO 3===2NaCl+H 2O+C O 2↑ (5)Fe+CuSO 4===FeSO 4+Cu11. 金属不是电解质,因为电解质属于化合物,金属是单质。
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在导电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以后学),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温度升高以后,金属的导电能力减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反而增强。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1. 电子 氧化还原 失去 氧化 还原 得到 还原 氧化2. O 2、Cl 2、浓硫酸、HNO 3、KMnO 4、FeCl 3等 Al 、Zn 、Fe 、C 、H 2、CO 等3. 氧化 22SO O S 点燃还原4. C5. D6. C7. C B 8. B 、C9. 太难写了,不过很简单的,自己想下吧10. ○122CO OC点燃+○22COO2C 2点燃+○3222CO O 2CO 点燃+○42CO CCO 2高温+○5O H CaCO OH)Ca CO 2322+↓===+( ○623CO CaO CaCO +高温11. 例生活中:生活取暖、食物腐坏、自来水消毒、电池反应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点解、电镀、炼钢铁、钢铁生锈、燃烧电池反应、新型电池反应等。
复习题(2)2Cu+O 2+H 2O+CO 2===Cu 2(OH)2CO 3 2. 还原性24232424222H ++CO 32-===C O 2↑+H 2OH 2SO 4+Ba (OH )2===BaSO 4↓+H 2O 2H ++SO 42-+Ba 2++2OH -===BaSO 4↓+H 2O 2NaOH+H 2SO 4===Na 2SO 4+H 2O OH -+H +=== H 2O12. 肯定有CaCl 2、K 2CO 3,可能有Ba(NO 3)2。
Ca 2++CO 32-===CaCO 3↓ Ba 2++CO 32-===BaCO 3↓ CaCO 3+2H +===Ca 2++C O 2↑+H 2OBaCO 3+2H +===Ba 2++C O 2↑+H 2O Ag ++Cl -===AgCl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1. 在实验室里,应把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底部,煤油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22222H 2NaOH O H 2Na O Na O 2Na ,7. (1)24324H O Fe O(g)4H 3Fe ++高温(2)2Al+6HCl===2AlCl 3+3H 2↑,2Al+6H +===2Al 3++3H 2↑ 8. 6.72L9. 1kgMg 与1kgAl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1kgAl 放出的H 多2。
设体积为1000cm 3,则Mg 的质量为1738g ,约72.4mol ,反应可产生H 2144.8g ;Al 的质量为2700g ,100mol ,反应可产生H 2300g 。
所以相同体积的Mg 、Al 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Al 放出的H 2多。
10. 铝跟氧气或空气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若合理利用,作为一种能源是可能的。
但把铝作为民用新型能源,目前还不太现实。
因为:(1)自然界至存在化合态的铝,铝是通过电解氧化铝获得的,要耗费大量的电能,造成能源浪费;(2)铝在纯氧中很易点燃,但民用纯氧气很难实现。
在空气中燃烧需要高温条件,同样难以达到;(3)铝是强还原剂和易燃物,遇强氧化剂或木炭粉等已发生爆炸,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4)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会刺激人的眼睛;(5)产物氧化铝的熔点远远高于铝,很难融化,内部的铝可能反应不充分,浪费原料;(6)燃烧时反应太快,难以控制反应速率;(7)铝是热的良导体,未反应的铝会散失一部分热量,降低热效率。
11. 建议教师帮学生列表比较几种主要因素,再由学生查阅资料,填表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 2Na 2O 2+2CO 2===2NaCO 3+O 22. 酸 强碱 两性 两性10. 2FeCl 3+Cu===2FeCl 2+CuCl 2三价铁被还原二价铁,铜从0价升高到+2价。
11. 先生成白色絮状Fe (OH )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 (OH )3沉淀。
方程式自己写哈。
12. 剩余物为0.2mol 的Na 2CO 3,质量为21.2g 。
13. 提示:建议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查阅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