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第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2、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
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难点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
题。

导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


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题,板书课题)
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
(一)制造声音
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
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

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
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导学流程
6.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看谁制造的多,并认真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
7.小结:能发生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

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放松一下,闭上双眼,认真地听!(播放唱歌声、说话声、咳嗽声录音)
2.汇报:你听到了什么?
3.讨论:人体是怎样发声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

5.学生手摸喉结,体会人体发音。

6.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声带?对待发音有障碍的人应该怎样做。

四、本课总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讨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
3.教师小结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五、课后延伸
谈话:你们在课外还想研究有关声音的更多、更有趣的问题吗?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好吗?同学们可以自己一个人研究,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


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