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锯削说课稿

锯削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钳工基本技能训练》———锯削的知识。

本节我共安排3个课时,现在讲的是第1课时。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明对本堂课说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的《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第一单元中课题二的知识,本节主要阐述了在钳工操作过程中用锯弓对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加工方法。

锯削:锯削是钳工技术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也是钳工技能考核的关键一环。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鏨削与锉削,这为过渡到本节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掌握了锯削的操作技能也为以后的综合技能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参加本堂课学习的学生是我校16级汽修专业的新生,他们对文化课普遍不感兴趣,但喜欢上实训课,大部分同学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总体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本节课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能掌握锯条的安装,锯割姿势及工件的锯削方法。

2、能力目标(1)了解锯路的作用。

(2) 通过对锯条材料的分析,能较好的使用锯条。

(3)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正确选用锯条。

(4)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锯削方法。

3、素质目标(1)能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

(2)能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4、教学重难点:重点:锯条的安装及注意事项、工件的夹持、锯割动作要领、锯割行程和速度难点:正确起锯的动作要领及正确的锯削姿势锯削缺陷形式及纠正三、教法、学法分析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都知道钳工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实际操作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设疑诱导法通过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学习亲手操作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付出努力反复多练,才会有好的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4、讨论法针对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说学法如何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阐述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节课设计思路为: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运用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设疑法感悟新知——学生练习——废品分析与安全文明操作——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七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如何将材料分割?让同学们踊跃发言选择能分割材料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回忆钳工的基本操作内容,从而引出锯削的定义。

第三个环节:讲解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设疑诱导和现场演示为主线)(这里发给每个学生一把手锯,固定式,可调式)手锯是由锯弓和锯条组成一、锯削基本知识:1、锯弓:作用是用来装夹并张紧锯条,便于双手操持。

分类有可调式和固定式两种。

2 、锯条:通过仔细观察引出锯条的材质、长度规格、锯齿的排列形状,并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

培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我来做总结从而得出锯路的概念及作用设疑诱导:想象锯齿像什么?錾子的几何角度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锯齿的切削角度。

并设置疑问:如果锯条安装反了,切削角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锯削加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学们分析并回答,由我做出正确的锯条切削角度的讲解。

3、锯条的粗细选择及分类二、锯削方法手锯的握法、锯削的姿势、压力大小、运动和速度(演示:演示过程要慢每个动作分开讲解,讲解完毕邀请学生来演练,让同学们观察这位同学的动作与指导老师的动作有何不同,在这个互动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1、手锯的握法:右手满握锯弓手柄,左手轻扶锯弓前端。

2、锯削姿势:锯削的站立姿势和锉削基本一致,摆动要自然。

(和前面所学锉削姿势錾削姿势做比较)。

3、压力推进时施加适宜的压力,回程不施加压力.这里设置提问:锯削软硬不同材料时,锯削的速度和压力怎样控制?学生分组讨论后,由每组代表回答,指导老师进行总结。

锯硬材料时速度要慢些,压力要大,压力太小锯齿就不容易切入,可能打滑使锯齿变钝;锯软材料时速度要快些压力要小,压力大了会使锯齿切入过深而产生咬住现象容易崩齿。

4、运动和速度1)锯弓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线运动另一种是小幅度的上下摆动式运动2)锯削的速度:30~40次/分钟。

(推进时稍慢,压力适当,保持匀速;回程时不施加压力,速度稍快。

应使手锯的往复行程的长度不小于锯条全长的2/3)三、锯削操作方法:作为本节的重点部分,我分别采用了口诀的方式帮助大家记忆,“一夹、二安、三起锯”。

1、工件的夹持(一夹)(现场演示几种工件的错误的装夹,以提醒学生在操作时避免此类错误。

)1)工件夹持在台虎钳的左侧;2)工件锯缝离开钳口侧面20mm左右;(不应过长,防止振动)。

3)锯缝要与钳口侧面保持平行。

4)避免夹伤已加工表面及避免将工件夹变形。

2、锯条的安装(二安)让同学们现场操作安装锯条,提示学生注意锯条装夹正确、如果错误安装会怎样?锯条的安装要领:齿尖朝前。

松紧适度。

两面平行。

3、起锯方法:远起锯、近起锯。

(三起锯)因为:起锯是锯削工作的开始,起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锯削质量。

所以:为使起锯顺利,可以用左手大拇指对锯条进行导靠(导向)。

a、起锯要领:行程要短,压力要小,速度要慢。

(短、小、慢)b、起锯角θ:起锯角θ应在15°左右。

c、起锯方法的选择:一般选择远起锯。

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形象生动。

本环节主要通过层层设疑,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图片展示及实物的直观印象加深了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想动手操作的愿望;通过现场演示及互动指导突破了难点的掌握;通过比较分析法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第四个环节:锯削实习训练先用废料进行锯削基本功练习;练习步骤:1、在工件上划线;2、锯削前要认真检查划线情况,确认无误后再锯削加工;3、要求锯削姿势正确、协调,及时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通过锯削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锯齿崩裂、锯条折断及锯缝不直或尺寸超差等同学们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同学可以互相纠正,共同讨论,一起探究总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为: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自觉得去思考问题的原因所在。

第五个环节:学生练习的缺陷分析及安全知识1、缺陷分析1)、锯缝不直的原因分析2)、锯齿崩齿的原因分析3)、锯条折断的原因分析4)、锯削面凸凹不平的原因分析5)、尺寸超差的原因分析2、锯削时的安全知识第六个环节: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难点一是起锯方法和锯削要领的掌握,二是如何避免锯削时的锯缝歪斜。

所以:(1)锯削练习时,必须注意“一夹”“二安”“三起锯”;(2)初学锯削,还要注意锯削速度、压力、摆动姿势、摆动幅度不宜过大。

(3)要注意锯缝的平直情况,及时借正;(4)锯削的安全文明操作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在我的引导下能自主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动手能力较强。

第七个环节:板书设计第八个环节布置作业:(1)锯削可应用在哪些场合?试举例说明。

(2)锯条折断的原因?(3)怎样选择锯条?安装锯条应注意什么?如果锯条反装会怎样?(4)起锯和锯削操作的要领是什么?(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各种型材的锯削》(6)锯削30mm×25mm正方形要求边长尺寸25+-0.6mm(7)锯削30mm×25mm正方形要求边长尺寸25+-0.3mm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分析从授课实践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爱好调动比较高。

层层设置疑问,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在互动互学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学生及其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们获得知识、技能。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缺点就是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起锯及锯削的动作要领掌握不够准确。

最后,用我的一点心得来结束今天的说课:用信任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尝试;用赞许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创造;用微笑的目光去评价学生的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