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年级:高2016级七班组名:Beyond组长:万虹佑组员:温浩洋周磊林磊谭欢邓先雪组员分工:课题策划:万虹佑温浩阳查阅资料:周磊谭欢问卷调查:邓先雪林磊数据统计:温浩阳林磊撰写报告:万虹佑谭欢指导教师:余昌华课题名称: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一、研究的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在我们生活中普遍用到,无论在课堂上还是休闲时间,都会见到很同学玩手机,打游戏的,上网的,在线聊天的。

甚至在睡觉前也会见到同学捧着手机看,这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那么,手机对于同学们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大家争分夺秒的玩手机?那么这一现象对于我们中学生又有什么影响呢?那么又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现象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小组决定以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主题,对我校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1.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消化教材和课本中的知识,在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2.通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知识,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3.有助于控制学生的手机,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1.了解我校学生使用只能手机情况,分析其使用原因。

2.提出引导我校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合理化建议。

3.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学以致用,探索一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四、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时间:2014.1)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的研究课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时间:2014.2)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电子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3.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整研究计划。

4.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过程:我们对我校学生派发调查问卷,对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88份。

调查内容包括11条选择题和3条开放性问答题。

5.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8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三)总结阶段(时间:2014.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在对统计的数据作认真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查询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报告格式、撰写成文。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个案访谈法。

研究路线: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六、小组论文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及其影响的研究-----以开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摘要】手机网络是随着当前手机的日益普及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网络阵地,目前智能手 机在这块阵地里占据了90%多的市场,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智能机在中学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智能手机的网络的访问与使用已成为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了解中学生的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是迫在眉睫的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中学生的智能机的普及率、使用功能和影响。

【关键词】智能手机 中学生 影响一、前言在当今中学生中,智能手机的拥有和使用非常普遍。

为了具体了解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的现状及其影响,我们面向本校2016级、 2015级和2014级的高中生的智能手机拥有和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不分男女,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分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有效回收问卷88份,有效率88%,其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二、绪论1.研究背景及现状(1)智能手机特点智能手机(Smart Phone ),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一类手机的总称。

它是掌上电脑和传统手选择研究课题 提出理论假设 确定研究方案 调查研究 查问文献 文献资料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个案访谈机功能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功能丰富且具有强大的扩展性,与传统手机相比,智能手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媒体,以其便携、智能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的体验,促成了移动互联的跨越式发展,它是人们传播思想、获取信息、网络社交的重要工具。

(2)智能手机已被大学生群体广泛应用2012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智能手机成为青少年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青少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首次超过台式电脑,占73.0%,规模达9441万,相比2010 年,青少年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应用使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 超过六成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聊天、上社交网站、更新微博博客。

其中,使用手机即时通信( 在线聊天) 服务的占比最高,达86.2%( 2010年该比例为70.1%);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占比分别为67.7%和52.8%(2010年该比例为54.3% 46.4%);使用手机社交网站、手机网络新闻、手机微博和手机网络文学的占比达45%以上,玩手机网络游戏的占比为 36.6%。

随着智能手机价位逐步降低和功能上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智能手机持有比例仍将继续快速上升,该群体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还将继续深化。

(3)国内外研究现状智能手机广泛应用所延伸出来的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双重意义大大影响了现代人的思想行为方式,我国学界近两年也开始研究智能手机对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但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研究成果较少。

国外虽然在3G、智能手机等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领先于我国,但对于此类研究多基于专业技术或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范围也比较宽泛,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专门研究。

三、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1.中学生的智能机的普及率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总人口的 33%,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中学生智能机的普及率比其它群体要高得多,这是特殊原因决定的,如下图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以及对其影响数据如下:1.学生目前使用的手机情况:分析:从收回来的88份调查表来分析,在现代中学生中,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七,而使用非智能手机的人数仅为百分之三,可见智能手机在现代人生活中已经是很普及了。

2.使用智能手机时间长度比例:分析:由上图可见,超过1/4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达1年以上,半年到一年间的人数占1/4,而使用3-6个月的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

可见,使用半年以上的人数是最多的。

3.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时长:分析:由上图可见,超过1/4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达1年以上,半年到一年间的人数占1/4,而使用3-6个月的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

可见,使用半年以上的人数是最多的。

4.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价格范围: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分析:智能手机的价格在1000到2000元之间是最能令人接受的;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比2000到3000元之间的要稍微多一点;也有少数人是正在使用超过3000元以上的手机。

5.学生对使用智能手机的必要性:分析:从图表分析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觉得智能手机是很有必要的,而另外的百分之十的人就觉得智能手机并不是很必要的。

6.学生用智能手机各项功能比例分析:从调查中得出,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主要是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接近百分之四十一;用来娱乐打发时间的占百分之三十一;用于其他用途的只是占百分之一。

7.手机对学生上课的影响:分析:占百分之五十八的同学上课时会使用手机,而常常用的就占了百分之二十八;8.学生上课使用智能手机的用途:分析:在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同学中,占百分之三十五是用来查阅资料的,是用来辅助学习的;而百分之六十五是用于与学习无关的用途。

9.智能手机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分析:约占百分之四十二的同学觉得智能手机对自己的学业有较大的影响;其次百分之三十八和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觉得手机对自己有一般和非常大的影响;没有人觉得智能手机对自己一点影响都没有的。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四、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影响一、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手机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中学生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扩大和广阔的认知社会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适宜的环境。

智能手机的互动性特征明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拓展了人与人交往的手段,它的传播过程打破了用户之间真实与虚拟的界限,经过人与机和机与人的循环往复的沟通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交流环境,使其更加迅速地超越时空,达到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与人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也强化了彼此之间的心灵沟通。

在智能手机交流过程中,中学生自主意识的积极介入,使得精神交流得以充分发展,从而推动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2、有利于中学生与家里、学校之间联系的加强。

手机具有速度性、相互性、与保密性。

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快捷方便的掌握学生的基本动向。

现在的智能手机还具有视像对话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实用多效的沟通渠道。

手机具有移动功能,相对与宿舍的固定电话,手机更能保护个人的隐私,所以同电话的时候就不用避忌了。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与其学生干部加强联系的媒介也发挥巨大的作用。

3、有利于中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催使了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

微博、UC、飞信等上网软件,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获取最新的信息,还可以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与人分享信息,交流意见。

二、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1、降低学习的效率。

有调查显示,20.4%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68% 的学生偶尔使用,只有10.8%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

学生原来即使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也要硬听下去,现在则可用短信、上网娱乐、玩游戏来逗趣找乐,打发时间。

智能手机他虽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但如果使用不巧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2、手机助长了考试作弊的风气。

而由于手机传递信息的隐蔽性,又膨胀了同学考试作弊的想法。

从而,在手机的作用下,许多的大学生侥幸、投机与欺骗的心理大大增强,引起诚信危机。

3、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与消费观中学生张扬个性,追求时尚,但是思想不够成熟,消费易情绪化。

在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可能会盲目的购买手机,不断的更换机型,消耗话费,走品牌路线,从而适应潮流,追求虚荣,消除自身在群体中的孤独感与恐惧感。

而中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

如此,则容易使他们形成生活从众、攀比、爱慕虚荣,而消费缺乏理性,不考虑生活本身的错误人生观与消费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