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课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而本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网络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缺乏自制力,无法正确的认识网络利与弊。
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感受网络生活,合理的利用使用网络资源。
②引导学生及不回避也不沉迷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避免网络交往的陷阱
教学
重点
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特点
教学
难点
理解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学情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网络生活和网下生活的区别,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造成很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所以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上网。
教学
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小组辩论法
3.教师点拨法
学习
方法
1.情景探究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互动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国家宣传片——人物篇》
选用节奏轻
快、耳熟能详的素
材导入新课,能瞬
间营造出全员参
与的氛围,进而激
发学生们的学习
热情,达到情境创
设的目的。
(二)探求新知、展标达标
导入新课以后,用多媒体显示阅读提纲。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引导归纳】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了解。
情景剧场:第一《网络传佳音》
乐乐出生,这个好消息可以通过网络的哪些手段,
传达给亲朋好友。
设计意图:引出网络的无限性,说明网络丰富了我们
的生活,扩大了我们的交往空间。
第二《家有儿女初长成》
刚刚接触网络,家人通过一个小短片,让乐乐知道网
络交往的特点。
设计意图:要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网络交往具有虚拟
性、间接性、隐蔽性的特点。
第三《小小擂台赛》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认识到网络像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要正确的认识网络。
第四《乐家二三事》
设计意图:通过一情境,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更直观的
体现出网络的优势和危害,也是对学生讨论的一个小
结。
让教育回归生活,凸显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再次巩固学到的知识,对特殊情况有所了解,
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引导归纳】本环节以人乐乐一家为线索,从生活点
滴与网络密切联系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共设计了四个
情境并设置了相应问题
【问题启发】通过乐乐的成长过程,看出网络与我们
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归纳】如何正确的对待网络。
此部分是学生“独
学”。
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有目的
的完成对新知识
的初步探究。
这样学生主动参
与的热情被有效
的调动起来,思考
的广度与深度也
会随之提高,进而
得出属于自己的
情感体验。
主题一网络沟通无极限
活动三:后续
【问题设置】结合四个情境,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总结】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网络,充实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分析,并结合学生所例举的相关事例得出结论:网络是把双刃剑。
课堂回顾
(三)拓展应用延伸课堂
1、选择题
2、材料分析题
(四)反思提升回归生活
【要求】学生能简单概括这节课所探讨的问题和学习
到的知识
【教师寄语】:学生齐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在此设置习题,教
师抓住学生前面
探究环节高涨的
情绪,顺势启发
教师会找几位学
生来直抒胸臆,盘
点收获并送上教
师寄语。
至此,本
节课将会在“反思
提升”这个部分落
下帷幕。
板书设计第一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使知识脉络更为
清晰,有利于学生
的掌握和运用。
主题二网络交往双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情绪,做网络的主人。
使学生在学习完
知识之后,在情感
上有所升华
【教学反思】青年教师展示课于10月17日落下了帷幕,这是我在这里第多次站在青年教师赛课的讲台上。
回顾整个历程:设计、实施、反思、修改,再实施、再反思、再修改。
一次赛课一次成长,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成长的舞台。
本节课虽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但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于情感教育的占首要位置,知识和能力目标目标稍微淡化。
所以在内容的安排及案例的选择上我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为此我在这几方面下了功夫但同时也存在不足:
一、精彩的导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
我想本节课是否成功,导入至关重要,自定好好几种方案,并且一一排除,最后用最具有时代感的《国家宣传片》作为引课,力求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视频从找到剪辑,真是个复杂而辛苦的过程。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
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我只是猜测,课下并没有调查。
但是如果不了解学生这节课肯定到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设计了分组辩论这一活动环节。
因为男生和女生对待网络的态度大多数是不一样的,女生主要注重对网络优势的利用,而男生主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经验,深刻的弹出网络的弊端,通过比较,能够全面的概括出网络的两面性。
三、教师掌握课堂的节奏
这节课我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网络的用途是无限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网络也有负面影响;我们怎样才能成为网络的主人。
当教师思路清晰地时候就可以把我课堂节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紧紧围绕老师的思路走。
四、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活动。
课堂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确定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
课堂上会出现许多偶发事件,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处理好。
虽然在公开课上,学生都会很认真的,不像平时课堂那么随意,但是也要时刻准备应对学生的偏激问题。
五、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
在本节课上,其实学生有很多精彩的发言,对网络优势的认识、对如何做网络主人的观点,他们的很多感悟是我事先没想到的。
遗憾的是,对于这些有创造性的观点,我的评语只
有“真好”、“太棒了”“很精彩”等几个空洞的词语,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没有给学生的回答以切实的鼓励和深化。
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备课的时候没充分备学生,自己的网络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所以对学生的反应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所以我在课前应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经验积累,对学生的估计应更高些,那样的话,对学生的点评就会更丰富、更确切、更到位。
所以今后除了语言,我还应恰当的运用了眼神、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辅助手段,用这些非语言手段感染学生。
但是自己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因为平时过于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和消化,而有些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简单,没有真正的把对学生的评价深入学生心底,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每一次经历,都让我在付出和努力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