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你我爱心成就和谐未来
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共建和谐家庭和社会,是奉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成立近三年来,讲师团通过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借助各类新颖载体,开创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的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奉化的家庭教育工作也被评为“十五”期间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专家助力:为家长释疑解惑
“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超过父母,有这种心愿的家长请拍拍手。
”锦屏街道居敬社区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上,专程来讲课的市家教讲师团专家陈武存的话音刚落,在座的二十多位社区居民都报以响应的掌声。
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家教误区,以其对“教”字的理解,为家长们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家庭教育应从“孝心”教育入手,引导未成年人从爱父母开始,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富有亲和力的讲座,让许多面临家教困惑的家长听得津津有味。
63岁的王大妈和老伴是一起来当听众的。
由于儿子夫妇都在外地工作,孙子已与他们生活了5年,教育第三代也成为老俩口的乐趣和烦心事。
她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学习、生活样样让人操心。
参加社区家教讲座后,自己做饭懂得了营养搭配,老伴则边学习边教育,甚至还参加老年大学学英语,以辅导孙子学英语。
现在只要社区组织这样的培训班,她都会每次参加,还动员街坊邻居一起来听课。
聘请讲师团专家定期开展家教培训,是居敬社区建设和谐社区搭建的一座桥梁,也是奉化市家教讲师团专家服务社会的缩
影。
在连续三年开展“爱心家教进社区”活动里,居敬社区已有300户家庭从中受益。
创建于2006年底的奉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由20名热心家教事业、具有丰富家教经验的资深专家学者等组成。
围绕“突出一个德育教育的主题、推荐一批家庭教育教材系列丛书和优秀书籍、培养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队伍、推出一批基层家庭教育示范点、发展一批示范家长学校、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典型”的目标,讲师团深入全市农村、社区、学校,举办了多层次的家教知识巡回讲座。
连续3年开展了以“一切为了孩子——送家教知识进万家”为主题的大型家教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幼儿家长到高中生家长及外来民工子弟家长等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专场讲座。
还邀请了李晓凡教授和“知心姐姐”卢勤等一批著名学者作巡回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举办大型家庭教育讲座80多场次,3万多户家庭参加了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 10000余名师生从中受益。
同时,围绕国内外家庭教育发展趋势、儿童生理卫生家庭保健等内容,讲师团对全市各镇、街道的家庭教育骨干进行家教培训,组织受训者参观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儿童早期教育、心理教育研究基地,观摩儿童早期教育等,使培训既有理论知识讲授,又有现场实践感受。
三年来,我市已举办家教骨干培训班20多期,培训家教骨干1000余人次。
全市上下掀起了“关注儿童、营造和谐、塑造未来”的新高潮。
有的放矢:创新教学育人模式
以讲师团的形式,探索有奉化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奉化市妇联建设家教骨干队伍,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尝试。
“建立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和谐家庭”。
市妇联主席葛桂
娣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
她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受到所有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而合格的家长又是教育的基础。
为此,妇联的工作重心就是要发挥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在“家”字上着力,培养热爱家庭的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同时整合社会资源,研究城乡家庭教育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将现代家教知识和理念引入家庭,教会家长,让合格的家长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然而,现实上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父母都普遍面临教育孩子的困惑。
有的自身事业成功,却顾不上教育孩子;有的工作不大顺心,常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子女身上;有的为生计奔波劳碌心烦,常把孩子做为“出气筒”。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为孩子创造良好成长环境,首先要从家庭入手。
正是凭着这种责任感,在市妇联的组织下,从事不同职业的讲师团成员走到一起,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家长,传播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唤醒他们做学习型家长的意识,让孩子成人成才成功,与孩子同步学习、共同成长。
为了增强家教讲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讲师团专家们与家长学校紧密联系,积极引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同时注重调查研究,转化科研成果,坚持了“引导—参与”的双翼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因而使广大家长的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93所中小学家长学校,18所幼儿家长学校根据讲师团的建议和意见,针对不同时期儿童心理、生理特点,教学的内容纷纷开展系列活动,使授课做到了“有的放矢”。
奉化二中根据父母离异,个别单亲孩子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的问题,举办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期间,讲师团专家轮流做客“心理教育门诊”,为存在各种教育问题的家长“把脉”,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武岭中学家长
学校开展了“成长心连心”亲子活动,促进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去年,在居敬小学举行家庭教育工作现场观摩会上,讲师团专家们就当前出现的家教热点问题与家长展开热烈研讨,并对学校提供中肯的发展性建议。
其中无论是前年的“告别两面人”(针对学生在校小能手在家小皇帝的人格分离状态)家长论坛,还是去年的“孝敬父母”(针对学生感恩缺失状态)系列讲座以及今年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诚信教育”(针对学生的责任缺失状态),讲师团专家们通过参与校本道德教材以及道德主题的建设,引导家长与学校、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走向未来。
他们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受到了许许多多家长的欢迎和赞誉。
通过搭建这种互动发展的平台,发挥专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家长、教师普遍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许多专家还经常下基层与城乡家长广泛沟通,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使家教讲座既有案例剖析,又有理论升华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理论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家庭教育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多年来,家教讲师团成员对家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促进家庭教育工作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
如在全市开展的家庭教育征文比赛中,讲师团成员20余篇家教论文被多家媒体录用。
其中,讲师团成员、市实验幼儿园方幼红老师撰写的《妈妈,不再吃鱼头》一文获得了宁波市家庭教育博客大赛二等奖;莼湖初中的韩辉敏老师撰写的《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及预防》一文被中国妇女网和浙江妇运等多家杂志媒体录用。
同时,讲师团成员还针对家教中
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深入调研,撰写了包括家庭教育现状,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素质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等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观念、教养方式、育儿态度、家庭环境、家庭文化等因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全市15名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里有10名专家被推荐加入了宁波市家庭教育专家库。
搭建平台:和谐家教成就未来
“苦票子苦房子,不要忘了教育孩子”,2008年9月22日晚上,奉化市首所外来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在岳林街道向阳学校开学,家长们聆听了奉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练旭华老师的辅导课,还收到讲师团赠送的《五元家教实用教程》等200多本家教知识读本。
目前,该校自成立外来流动人口家长学校至今,已聘请讲师团专家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等开办了5场系列讲座。
校长介绍说,学校300多学生中有80%的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这些家长平时普遍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不是处于一片空白,就是想管管不了”。
尽管教师辛辛苦苦地努力,但教育收效并不大。
经过反复调研成立的家长学校,为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搭建了平台。
家庭教育讲师团正是依托这样的平台,大力开展家教理论研究与实践,把向阳、成龙、育才三所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成立的家长学校功效发挥最佳,其中向阳学校还获得了“全国流动人口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在奉化溪口、大堰的很多山区贫困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监护着。
据统计目前全市这样的儿童共
有1291名。
由于这些孩子大多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护养着,因此,在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了“断层”,普遍存在着生活失助、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现象。
为了使这批特殊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同时也为在全社会上营造一种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家庭教育讲师团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帮助,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爱水平。
在她们的倡导下,全市开展了“强健身心、共享蓝天”关爱留守儿童健康行系列活动,组织各学校的教育骨干和心理老师们与留守儿童以及爱心妈妈们共聚一头,话爱心、话成长,为孩子们检查身体,赠送药品,为家长们提供家庭教育心理指导。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如何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加强家庭教育,使其家庭不再感到迷茫,使这些受到过法律处置少年重新健康地融入这个社会。
讲师团发挥了由政法系统离退休下来的老同志们组成的关爱工作团的作用,对我市有触法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家庭进行逐一走访了解,定期与其家长深入交谈,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家庭教育讲师团一系列的培训和讲座,全市家长中坚持正面教育、以身作则,关心子女学习,注重品德培养的多了;到学校告状,棍棒教育的少了。
有了讲师团助阵,奉化市开展的“家教培训进万家”活动,使全市90%的儿童和青少年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